反依赖:亲密关系的秘密

反依赖:亲密关系的秘密
作者: [英]莎兰·汉考克
出版社: 国际文化
原售价: 58.00
折扣价: 34.30
折扣购买: 反依赖:亲密关系的秘密
ISBN: 9787512514225

作者简介

"莎兰·汉考克 国际两性关系、婚姻关系治疗师 拥有40余年实务经验的亲密关系导师 武志红、孙瑞雪力荐的亲密关系导师"

内容简介

"No.1 依赖者 〔为什么我们总是担心被抛弃〕 为了能够被爱或值得被爱,我们形成了“变得优秀”,甚至是“变得完美”这样的信念。但是我们从未询问过自己,当我们带着这些信念的时候,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 依赖,是因为害怕被抛弃 我们一直在做的一件事是,不断地努力成为更优秀的人,有时甚至可能以控制伴侣的方式呈现出来。如果一个人感觉到被控制,这对于关系来说就是非常致命的。 如果冷静下来更深入地去看,我们会发现,我们不确定自己是否做得足够好,不确定自己是否可爱。这是内心深处的一种恐惧。这种恐惧的核心就是一个底层的信念,“如果我不够好,另一半就会离开我”。这很可怕,我们都不希望孤独终老。在这种恐惧 中,我们无法放松,因为我们永远都不知道像“另一半就会离开我” 这样的事会在什么时候发生。 我们经常感到不安,然后经常问伴侣是否爱自己。我们开始变得疑神疑鬼:或许他爱上了别人?他会告诉我吗?我们无法在内心深处停歇下来,因为这个“我不够好”的信念从很多方面来看,都意味着我们不信任自己。 这也揭示了一个更深的层面:为了让自己安心,我们不断地在他人身上找答案或者反馈。而当没有得到反馈时,我们就会陷入恐惧。 在这种情况下,生活中的关系是什么样的呢?我们变得非常苛求和依赖。我们经常问自己的伴侣:你爱我吗?你还爱我吗? 如果在一段新的关系中,你说“告诉我你爱我”,你的伴侣可能会跟你说“我爱你”。一段时间之后,你又开始有不安全感,再次跟你的伴侣确认“你是否爱我”,你的伴侣可能会告诉你:“我没有办法一直告诉你‘我爱你’,你到底要我做什么才能相信我爱你?” 这种不安全感是非常强大的,无论我们在外在得到什么样的答案,似乎都无法化解。这种深层的不安全感源于内在,我们无法让自己冷静下来,并且产生依赖。 而这种依赖制造了一种焦虑的状态,一种随时随地恐惧的状态,让我们觉得自己所需要、所爱的伴侣可能某一天因为某些事情会离开我们,或者对方会生病。 最糟糕的情况是,我们觉得伴侣随时可能会遇到别人。我们一直在监视着我们的伴侣、跟踪我们的伴侣,一旦对方不在我们身边、不在我们的视线中,我们就会紧张。这叫作“被抛弃的恐惧”。 我们需要疗愈这种“被抛弃的恐惧”带来的伤痛,因为它是我们内在非常脆弱的一个部分。我们大多数人的依赖需求——希望得到安全感或不断确认——都源自我们的童年。 实际上,当我们触碰到被抛弃的感受时,是触碰到那个小时候的内在。即便我们拥有成年人的身体,但是意识还停留在孩童的阶段。 意识层面觉得如果失去父母的爱和父母给予的安全,我们可能就无法生存下来。基于此,当被抛弃的感受出现时,我们很容易陷入惊恐,因为我们会认为“没有你的确认,我不会得到你的爱, 我可能无法生存,即便我生存下来,生命也是暗淡无光,毫无意义的”。 所以我们如同惊弓之鸟一般,非常焦虑,以至于我们习惯性地苛求或者控制他人。这在关系中是非常痛苦的,这会将伴侣越推越远。 当然,如果我们的伴侣离开了我们,需要寻求依赖的我们就会立刻觉得更加恐惧,然后更努力地去确定自己与对方之间的连接。我们需要了解,我们其实正在面对一种非常严重的情况:一个人非常努力地想要跟某人有连接,而对方却渐行渐远。 很少有人愿意谈及这一点,如果我们愿意,如果我们可以找到这些焦虑、恐惧的原因,那会容易很多。我们做不到,是因为我们一直将这样的感觉推到无意识的深渊之中,以至于当这种情况发生时,我们都不清楚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的。而我们无法承担这种惊恐,就如同受惊吓的孩子没有得到食物和空气一般,我们需要拥有对方才能存活下来。 依赖者渴望被爱,却难以接纳爱 关系中有两大模式,其中之一是依赖者模式。我们先来看看关系中的依赖者。 关系中的依赖者源自我们的保护层,了解这一点对我们来说会很有帮助。我们每一个人都在不同程度上有依赖的情况。这没有对与错,我们也不需要因为是关系中的依赖者感到羞愧。 依赖者模式是很多女性具有的模式。依赖者模式让很多女性十分相信连接感很深的亲密关系会让她们的人生幸福,如果她们没有这样的亲密关系,或是她们曾经拥有过,而现在失去了,那么生命就失去了意义。 从这个角度来看,依赖者全然专注于爱,全然专注于关系。换言之,关系就是依赖者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情,他们为这样的爱而活,他们的生命就是由这份爱喂养的。可以想象,他们感到恐惧, 并想到可能会失去爱的时候,他们就像被推入极其惊恐的空间,因为如果没有爱,那就没有生命,没有喜悦。 依赖者是向外寻找一切,他们觉得爱是从外在得到的。他们从来都没有这样的概念——他们一直寻找的爱在他们的内在。 当我们开始为此寻找解决办法的时候,我们会想:一个依赖者如何在自己的内在找到爱呢? 依赖者就是一个缺乏爱或者说缺乏足够的爱的孩子,在对爱的无尽渴求中长大。但也有很奇怪的一点——许多时候依赖者得到爱之后,却很难接纳这份爱。这是因为依赖者会有一种“我不值得拥有”的感觉,这让他的情况更加复杂。 依赖者会不断地向伴侣要求和争取他们需要的爱,一旦得到了这份爱,他们又开始进入自我意识的神经肌肉锁结状态。事实上, 他们没有办法真正地接纳这份爱,就像饥饿的孩子无法进食一样。因为这触碰到他们内心比依赖更深层的部分——“我自己不够好” 的信念。这是非常难以疗愈的。因为在无意识运作时,疗愈难以发生。但当我们觉察到了这一点,疗愈就会变得简单。 而这种无意识的运作是一种强大的自我伤害的方式。因为依赖者会无意识地选择那些会拒绝自己的人,因为从某种程度上这匹配了他们的深层信念——“我不值得被爱”。 所以我们需要看到,如果我们想要从根本上转变我们外在的关系,我们需要在内在转化。这种内在转化从改变自己的负面信念系统开始。 如何摆脱被抛弃感 那么,依赖者模式到底源自哪里?它可能来自被抛弃感。 孩子出生之后,许多时候父母忙于工作,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者亲戚来照顾孩子。即便照顾者都非常喜欢这个孩子,但是孩子第一个情绪上的连接还是与自己父母的连接。 如果父母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离开,即便有恰当的原因,对孩子来说也是非常难以理解的。这种情况下,孩子的感觉是怎样的呢?他感觉自己被抛弃了——自己所爱的、所需要的父母离开了自己,可能只有在周末才能相见。 如果孩子不和父母住在一起,他可能就会觉得“如果我更加可爱的话,爸爸妈妈就会在我身边陪着我了”。孩子会将一切原因都归咎到自己身上,因为还不知道如何建立界限。 可见,如果父母缺位,即便有恰当的原因,孩子所收到的信息仍然会是“我们没有和你在一起,是因为你不值得让我们和你在一起”。而这个信息往往会深深地植入孩子的内心。 还有一种情况:孩子和父母住在一起,但是父母有很大的压力, 或者父母之间的关系发生了问题,没能给予孩子本应该得到的关注度。这种关注度的匮乏也是抛弃的一种形式。 每一种被抛弃的背后,我们都会觉得一定是自己哪里不够好才导致的,这也证明了自己不够优秀,或者不够可爱,所以我们一直在心里背负着这种被抛弃的感觉。 即便一段关系正处于顺利的阶段,这种感觉也往往如同阴影一般,跟随在后。一旦我们的伴侣没空或者正忙于工作,或没有足够的时间陪伴我们,给我们足够的关注度,这阴影就会笼罩我们的场域,从而让我们感觉到痛苦、愤怒和受伤害。这也会触发我们生命中所累积下的被抛弃的伤痛。 这可能会变成我们无法承载的一种紧张能量,所以我们要去了解这些伤痛,了解这些伤痛是从何而来。 我们最好对伴侣诉说这些伤痛背后的故事,让伴侣了解我们, 同时我们也要理解伴侣。这是一种有效的策略,可以帮助我们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感受。这样,我们就不会感觉到压抑,也不会用负面的方式表达出来,这样才能将被抛弃感胁迫着的情绪上的安全感解放出来。 No.2 反依赖者 〔为什么我们总是在爱中失去自由〕 我们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害怕失去自由的恐惧和害怕被控制、被操控的恐惧。我们来分析一下这背后的模式。 反依赖,是因为害怕被入侵 关系中的另一大模式,是与依赖者模式相反的反依赖者模式。反依赖者是非常恐惧亲密关系的,有些人一旦和某人过于亲密,或者开始拥有亲密关系时,就感觉受到了威胁。 他们如何面对这一点呢?他们开始隔离。即便他们嘴上不说, 但是他们一旦与他人开始亲近,下一秒就会想消失。他们的防御系统开始启动,不顾一切地想远离他人,独自一人。 大多数情况下,反依赖者非常重视他们的自由,害怕被入侵。与依赖者相反,他们很少专注在关系中,他们不相信通过别人的爱可以解决自己的问题。 他们感觉自己需要自主权。他们需要有自己完整的人生,比如有自己的项目、工作,甚至是精神生活。他们喜欢运动,喜欢旅行。 反依赖者害怕一段关系中有太多的要求,害怕他们亲近的人的需求远超出他们所能给予的。 和一个人在一起,他们便觉得自己有义务,以至于他们经常要做许多让自己感到不舒服的事情,这让他们感觉自己在背叛自己。所以,亲密关系对他们来说是具有威胁性的。同时,他们又不想伤害任何人。 一旦他们觉得自己有义务要出现,或者承担某种责任并不断地给予,自然地,他们就会关闭自己的内在。他们感觉到怨恨和愤怒, 却也无从表达,因为他们觉得这样的情绪是不好的。 反依赖者的一大特征就是冷漠,即便他们身体和你一起在这个当下,但是他们的情绪和精神世界可能都不在。依赖者对这样的情况非常敏感,即便伴侣在身边,他们也能感觉到伴侣的心不在焉, 从而开始一系列精神上的挣扎。 反依赖者的一个问题是,他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退缩、无连接、冷漠,以及在某种程度上的游离。他们毫无感知,反而会说:“你的问题是什么?我在这儿啊。” 反依赖者容易出轨 很明显,反依赖者的产生有一个很深的根源:在成长中与父母没有良好的亲密关系。 一种典型的、常见的情况是:一个男孩在家庭的亲密关系中有缺失,有鸿沟。导致这一点的原因,可能是父母之间关系不好,可能是父亲不在家,可能是男孩需要照顾自己的母亲。 比如,母亲可能需要儿子的照顾,让儿子来做自己的“伴侣”。母亲从心理层面让儿子来替代自己伴侣的角色,儿子就要关注母亲的这种需求。 有时母亲的需求不仅仅是需求本身,而可能转变成愤怒,然后矛头转向男孩,让他无法对抗。这个男孩不仅替代了母亲伴侣的角色,还要照顾好母亲情绪上的需求。 当这种情况发生在这个男孩身上时,他别无选择,唯一能做的就是接纳自己的母亲,关闭自己内在的情绪。 当这个男孩长大成人,遇到自己心仪的女性后,哪怕感受到一丁点儿对方的需求,他往往就会大发雷霆或者暴怒,将所有原本应该发泄却又不能发泄给母亲的愤怒全盘转向自己的伴侣。 而这时,这个女性有权利提要求,因为这才是关系正常的样子。 但是,反依赖者恐惧别人对他们的任何需求。这导致反依赖者在心理上进入到极大的压力状态中。一般来说,这时反依赖者会怎么做呢?他们会进入回避模式,或者保持距离模式。 比如,男性反依赖者经常会工作到深夜,因为这样才能避免和妻子之间的亲密关系,他们希望尽可能地减少和妻子在一起的时间。 这也是反依赖者容易有出轨情况的一个原因。反依赖者不想负责任,他们希望可以保持在自己的规则里。他们一般会有许多不同情况的外遇关系。 反依赖者有外遇很可能是母亲造成的。反依赖者喜欢有外遇, 但并不希望谈及它,他们希望那些只属于自己。他们害怕去做,但又不得不去做的事,是处理对他人造成伤害的感受。 这对反依赖者来说是一种非常深的伤痛。反依赖者如果想要疗愈这种伤痛,就必须面对不舒服的真相,也就是面对与母亲之间的关系。这是极其痛苦的,因为即便他们照顾了母亲,他们还是会被母亲抛弃。 所以大多数情况下,伤痛变得很相似。被入侵和被抛弃是等同的。 在本质上,一个男孩被母亲的需求干预,同时还对母亲的情绪感到窒息,最终却被抛弃。除非他意识到自己内在所承载的一切, 否则永远都不会理解为什么自己那么恐惧,为什么自己一直谋划疏离,或是愤怒,抑或逃避。 如何摆脱愤怒和内疚感 在许多关系中我们发现了有趣的一点,一般来说依赖者不与依赖者在一起,反依赖者不与反依赖者在一起。依赖者和反依赖者注定要相遇,即便这是最痛苦的情况。 当反依赖者和依赖者成为冲突的双方时,他们就会感觉一切毫无可能性。大多数情况下,他们的沟通会变得极其困难。从我的个人经验来说,这就是离婚开始的地方。但是我想真心地告诉你,这也是疗愈开始的地方。 当反依赖者和依赖者都陷在自己的模式中时,他们往往无法沟通,通常会开始争吵。反依赖者会推开依赖者,因为依赖者的需求太多了,他太爱控制了。而依赖者执着于向反依赖者提出各种要求, 且不尊重对方的界限。因此情况会变得更加糟糕,情绪也不断地上升,最终没人知道该如何解决问题。这样的情况最终将导致分手或者离婚。 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其实不一定要用离婚来解决问题。这也是一个可以带来巨大改变的时刻,深刻的理解可以发生,从而让我们从自己的模式中脱离出来。 反依赖者模式非常难以打破,因为反依赖者常常陷在内疚和愤怒中出不来。 如果反依赖者不满足别人的需求(这里的“别人”对于孩子来说可能是母亲,对于成年人来说可能是恋人),而是跟随自己的感觉走,一段时间之后,他们会陷入无尽的内疚。因为即便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拥有了自己的自由,也无法享受这份自由。他们是自由的,却不是内在的自由,他们的内在仍然背负着内疚的重担。 如果反依赖者开始对抗自己的母亲、伴侣和家庭,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他们会得到自己的自由,但同时也会觉得很愧疚,无法真正享受这份自由。 相反,如果放弃自己的自由,他们就会在连自己都无法控制的、巨大的怨恨与愤怒之中挣扎。他们很愤怒,这种愤怒的根源是没有被爱的感觉,因为他们要放弃幼小的自己去照顾别人。无论是为自己的父母还是家庭,他们都做出了巨大的牺牲。所以他们的愤怒和冷漠会在亲密关系中浮现。 实际上,反依赖者面对亲密关系时会通过易怒、无情、隔阂、不屑一顾或冷漠等方式来表现他们最大的恐惧——如果再次敞开心扉,再次变得脆弱的话,那就会被控制、被虐待、被操控。所以他们想尽一切办法,运用各种疏离他人的技巧来保护自己。 就像前文提到的,其中一个非常有效的疏离技巧就是外遇。因为如果你有了外遇,你就不需要只依赖于某一个人,你可以到处留情。通常,这是男性在情绪疗愈和修复的道路上最大的问题之一。这不是一种容易改变的模式。 不过,从我多年来帮助别人疗愈的工作上来说,反依赖者还是有被疗愈的可能性的。我们找到了非常有效的方法。我们发现,当反依赖者感觉到没有被要求,而是被尊重时,他们的防御就开始融化,而且也愿意慢慢地进入亲密关系中。认识到这一点,有利于我们打破那些自我防御的模式。 我以前是一个依赖者,我和一个完全反依赖者结了婚,同样他也有我们前文提过的那些和母亲之间的问题。我小时候被父亲抛弃,他被他的母亲干预,但我们拥有完美的婚姻。 当我们可以与对方沟通这些问题,展现自己的伤痛和恐惧的时候,我们就学会了如何尊重彼此,停止触发对方的雷区,并且更加关心对方。当我们进入过往的模式中时,我们可以立刻辨别出当下的情况,花些时间来分享这背后的故事。 总之,依赖者需要在自己的内在找到一个可以自我安抚的空间,必须要打破强行与反依赖者保持连接的模式。而反依赖者需要意识到自己一直生活在屏障后面,这种隔阂不可能带来良好的亲密关系,他们需要一点点慢慢地尝试从屏障后面走出来,以更加诚实的方式面对自己的伴侣。 " "·武志红老师力荐:“莎兰老师的工作坊,兼备理性的自洽和感性的流动。如果你想了解亲密关系的奥秘,想化解自己在亲密关系中的难题,想懂得自己和伴侣是怎么回事,也想拥有莎兰老师这种时刻处于理性和感性的整合状态,那么莎兰老师这本由课程而来的书,就是非常值得你学习的。” ·莎兰老师是国际知名婚姻关系治疗师,本书是莎兰老师中国工作坊经验精华+练习+疗愈效果。 本书与你一起, 构建深情,开启真正的英雄之旅: ·帮助你得到你想要的关系,以及你本来值得拥有的关系; 同时也会帮助你看到你做些什么能让你的关系变得更好。 ·帮助你和你的伴侣,并将你的收获延伸到你的工作、生活中——你不仅会在工作中变得更加高效,更有创造力,而且也能处理那些你在家庭中不知道如何处理的事情。 ·无论你是在一段新的关系中,还是在原有的关系中,所有的关系都可以改善。假如你现在是单身,并且正在考虑找一个合适的人生伴侣,这本书就会给你最实际的帮助,带领你做出恰当的选择。 ·翻开这本书,就像开启一趟探索和疗愈的旅程。有一点,我希望在我们开始旅程之前就告诉你:无论是对于你想要改变的关系,还是你想要开始的关系,你需要先采取行动。不要一直抱怨你的伴侣,期待着对方的改变,那是永远都不会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