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中国财富
原售价: 56.00
折扣价: 39.20
折扣购买: 一本书读懂精益管理
ISBN: 9787504779199
\"郭耀纯 数学与应用数学学士,工商管理硕士MBA 2005年获得六西格玛黑带认证2012年获得美国项目管理协会PMI认证PMP 2016年获得500强企业认证“金牌培训师” 2016年获得六西格玛黑带大师认证证书 超过16年的企业大型项目统筹和实战经验。擅长将战略管理、项目管理等系统化方法论与企业运营管理紧密结合,为多家世界500强跨国公司和国内上市公司提供绩效提升管理咨询,精益生产和六西格玛培训、咨询服务,帮助企业显著改善运营质量和效率。 \"
\"自人类社会出现后, 不同区域的人群就按照各自的生活方式从事各种生产活动, 繁衍生息。 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技术的发展, 生产方式不断改进, 产生了重要的变化。 总的来说, 人们经历了三种生产方式, 即手工生产方式、 大规模生产方式和精益生产方式。 一、 手工生产方式 手工生产方式出现的时期较早, 流行于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前, 主要以小批量和定制为主, 此时, 生产者根据客户的要求生产产品, 产品一般都是单个生产的, 费时费力, 每个产品不能保证完全相同, 一般质量有差异, 制作周期长且成本高。 例如, 唐代诗人元稹在其 《织妇词》 中就描写了古代劳动妇女织布的场景: “缫丝织帛犹努力, 变缉撩机苦难织。 东家头白双女儿, 为解挑纹嫁不得。 檐前袅袅游丝上, 上有蜘蛛巧来往。” 这时产品生产耗时长、 成本高, 个人的经验和技术对产品有决定性的影响, 主要依靠约定俗成的行规进行管理。 手工生产方式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1. 商品定制化 这个时期的商品呈现高度的定制化特征, 几乎所有的商品都是根据客户的需求定做的, 很少有批量生产的情况。 例如, 现代服装行业能实现批量化生产, 而在当时, 人们想要购买一件衣服, 要从购买布匹开始。 经过量身、 制作等步骤, 一块布匹才能成为合身的衣服。 2. 工具简单化 在手工生产时期, 并没有所谓的机械化大作业, 没有大机器、 大厂房。 工人们用相对简单的工具进行生产。 例如, 在当时要制作一件家具,要用到刨子、 锯子、 角尺、 锤子等, 这些工具能够辅助工人完成产品的生产。然而这些简单的工具操作起来费时费力,效率低,产品质量并不稳定。 3.工人熟练化 工人的熟练程度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产品质量的好坏。工人成了决定产品质量的关键,因此,手工作坊必须保证自己店里的产品出自熟练工人之手。为了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人们通常会采用师徒制的管理方式,让师傅带徒弟,手把手传授,从而保证产品的质量。 4.质量责任化 在那个时期并没有完整的作业流程和质检工序,主要由制作工人对产品的质量负责。因此,产品的质量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工人的责任心和技术能力。例如,唐宋时期的陶瓷制品上,很多就刻了工匠的名字,其中,宋代磁州窑有一件白地黑花枕,枕上留有“明道元年巧月造,青山道人醉笔于沙阳”,枕底留有“张家造”,这款白地黑花枕就标明了时间、匠人名、作坊名等。 二、大规模生产方式 大规模生产方式发源于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工业革命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它用机器劳动代替了手工劳动,生产技术有了质的提升,生产效率也随之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大规模生产方式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1.标准化程度高 大规模生产方式的流行使得商品的标准化成为可能。例如,福特汽车有一款车型一共卖了一千五百多万辆,这款汽车直到现在还保持着单车型的销量冠军纪录。那么福特汽车在制造这款汽车的时候,就需要保持高度的标准化,这样才能使得用户买到的汽车一模一样,用户才愿意根据这款汽车的功能去购买产品。 \" 精益管理是一种以客户为中心、追求高效率、持续改进的管理方法。作者在此书中通过一个基本思想、 两大支柱和三大基础详细地讲述了精益管理,帮助初步接触精益管理的读者系统的理解精益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