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子灯

珠子灯
作者: 汪曾祺|责编:赵芳
出版社: 北方文艺
原售价: 55.00
折扣价: 31.10
折扣购买: 珠子灯
ISBN: 9787531755142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珠子灯 这里的风俗,有钱人家 的小姐出嫁的第二年,娘家 要送灯。送灯的用意是祈求 多子。元宵节前几天,街上 常常可以看到送灯的队伍。 几个女用人,穿了干净的衣 服,头梳得光光的,戴着双 喜字大红绒花,一人手里提 着一盏灯;前面有几个吹鼓 手吹着细乐。远远听到送灯 的箫笛,很多人家的门就开 了。姑娘、媳妇走出来,倚 门而看,且指指点点,悄悄 评论。这也是一年的元宵节 景。 一堂灯一般是六盏。四 盏较小,大都是染成红色或 白色而且画了红花的羊角琉 璃泡子。一盏是麒麟送子: 一个染色的琉璃角片扎成的 娃娃骑在一匹麒麟上。还有 一盏是珠子灯:绿色的琉璃 珠子穿扎成的很大的宫灯。 灯体是八扇玻璃,漆着红色 的各体寿字,其余部分都是 珠子,顶盖上伸出八个珠子 的凤头,凤嘴里衔着珠子的 小幡,下缀珠子的流苏。这 盏灯分量相当的重,送来的 时候,得两个人用一根扁担 抬着。这是一盏主灯,挂在 房间的正中。旁边是麒麟送 子,玻璃泡子挂在四角。 到了“灯节”的晚上,这 些灯里就插了红蜡烛,点亮 了。从十三“上灯”到十八“ 落灯”,接连点几个晚上。 平常这些灯是不点的。 屋里点了灯,气氛就很 不一样了。这些灯都不怎么 亮(点灯的目的原不是为了 照明),但很柔和。尤其是 那盏珠子灯,看下一片淡绿 的光。绿光中珠幡的影子轻 轻地摇曳,如梦如水,显得 异常安静。元宵的灯光扩散 着吉祥、幸福和朦胧暧昧的 希望。 孙家的大小姐孙淑芸嫁 给了王家的二少爷王常生, 她屋里就挂了这样六盏灯。 不过这六盏灯只点过一次。 王常生在南京读书,秘 密地加入了革命党,思想很 新。订婚以后,他请媒人捎 话过去:请孙小姐把脚放了 。孙小姐的脚当真放了,放 得很好,看起来就不像裹过 的。 孙小姐是个才女。孙家 对女儿的教育很特别,教女 儿读诗词。除了《长恨歌》 《琵琶行》,孙小姐能背全 本《西厢记》。嫁过来以后 ,她也看王常生带回来的黄 遵宪的《日本国志》和林译 小说《迦茵小传》《茶花女 遗事》…… 两口子琴瑟和谐,感情 很好。 不料王常生在南京得了 重病,抬回来不到半个月, 就死了。王常生临死对夫人 留下遗言:“不要守节。” 但是说了也无用。孙王 二家都是书香门第,从无再 婚之女。改嫁,这种念头就 不曾在孙小姐的思想里出现 过。这是绝不可能的事。 从此,孙小姐就一个人 过日子。这六盏灯也再没有 点过了。 她变得有点古怪了,她 屋里的东西都不许人动。王 常生活着的时候是什么样子 ,永远是什么样子,不许挪 动一点。王常生用过的手表 、座钟、文具,还有他养的 一盆雨花石,都放在原来的 位置。孙小姐原是个爱洁成 癖的人,屋里的桌子椅子、 茶壶茶杯,每天都要用清水 洗三遍。自从王常生死后, 除了过年之前,她亲自监督 着一个从娘家陪嫁过来的女 用人大洗一天之外,平常不 许擦拭。里屋炕几上有一套 茶具:一个白瓷的茶盘,一 把茶壶,四个茶杯。茶杯倒 扣着,上面落了细细的尘土 。茶壶是荸荠形的扁圆的, 茶壶的鼓肚子下面落不着尘 土,茶盘里就清清楚楚留下 一个干净的圆印子。 她病了,说不清是什么 病。除了逢年过节起来几天 ,其余的时间都在床上躺着 ,整天地躺着。除了那个女 用人,没有人上她屋里去。 她就这么躺着,也不看 书,也很少说话,屋里一点 声音没有。她躺着,听着天 上的风筝响,斑鸠在远远的 树上叫着双声,“鹁鸪鸪— —咕,鹁鸪鸪——咕”,听 着麻雀在檐前打闹,听着一 个大蜻蜓振动着透明的翅膀 ,听着老鼠咬啮着木器,还 不时听到一串滴滴答答的声 音,那是珠子灯的某一处流 苏散了线,珠子落在地上了 。 女用人在扫地时,常常 扫到一二十颗散碎的珠子。 她这样躺了十年。 她死了。 她的房门锁了起来。 从锁着的房间里,时常 还听见散线的玻璃珠子滴滴 答答落在地板上的声音。 载一九八二年第一期《 十月》 P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