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宋美人集](https://file.mhuoba.com/shop/3/100021/picture/book/20221125/15/20221125153336789.jpg)
出版社: 长江
原售价: 45.00
折扣价: 21.00
折扣购买: 雅宋美人集
ISBN: 9787549278701
焚香 平生饱识山林味, 不奈此香殊妩媚① 欢迎光临雅宋香铺! 今日是本店的十周年店 庆日,全场香炭七折起,进 店即送上品乳香试用装,大 家走过路过不要错过啦! 小店之所以能红红火火 地开上这么多年,得益于我 们大宋百姓家家户户都有焚 香的习惯,尤其是书香门第 ,更是将焚香与点茶、挂画 、插花并称为日常生活中的 “四般闲事”。 对于女孩子来说,焚香 和梳发化妆一样,都是提升 自己魅力值的小技巧。试想 一位淑女静立厅中,朱唇未 启,一缕冷香已袅袅袭来, 岂不比浓妆艳抹更令人心折 ? 宋人爱香,却不嗜扑鼻 浓香,便如同茶汤清苦淡淡 ,宋人焚香,品的亦是“自 然香气”。在他们眼中,草 木花叶,无不可拿来制香。 时节不同,所焚香方也因时 而变,春季最宜温软甜腻的 “意可香”;夏季宜燎“沉香” ,消溽暑:秋季少不了散火 醒神的“瑞脑香”;冬日百花 沉寂,更该点上一炉“返魂 梅”,“香今政作依稀似,乃 能令花顷刻开”,别有一番 意趣。 当然,上面这些都是寻 常气味,真正低调奢华的香 方莫过于“私人定制”。黄庭 坚、苏轼等人都是制香界的 宗师级人物,他们独创的“ 黄太史清真香”和“闻思香” 抢手得很,回回都是一上架 就被抢光。 宋人爱香,不仅体现在 香方多样,就连焚香的方式 也很有讲究,主要可以分为 “篆香”和“隔火焚香”两种。 篆香又被称为百刻香. 是将香料做成篆文形状,点 其一端,根据篆形走势,徐 徐燃尽。焚香人可以根据燃 烧的进度估算时间.一香多 用,风雅有趣而又充满书卷 气。这种篆香留香持久,适 合搭配茗茶丹经,于休沐日 点上一盘,有益于放松身心 .舒缓焦躁情绪。 与篆香相对的,是见香 不见烟的隔火焚香。《陈氏 香谱》中详细记载了这种特 殊的焚香方式。首先,焚香 要选在深房曲室内,取一矮 桌,将细瓷香炉置于其上, 高度恰好与膝盖齐平;而后 点燃炉中香炭,在火上放置 轻薄如纸的银叶或云母,让 炉底的香气自然而然地渗透 出来。 这样焚出的香,香不及 火,自然舒慢,无烟燥气, 是十分高级的做法,深受达 官贵人们的喜爱。 宋朝大诗人杨万里就曾 在一首七言诗中,详细描写 了一次隔火焚香的经历。 他先是称赞了盛香的容 器,青瓷如玉,碧绿胜水, 而后又夸焚香的火力不文不 武,分外均匀。这炉香造价 高昂,不仅以龙涎、麝香作 为原料,更添加了沉香和檀 香,焚烧之时,便如同一捧 茉莉于空中绽放,香气氤氲 醉人。 写到这里,杨万里笔锋 一转:哎,我虽然夸了,但 并不代表我喜欢这种奢靡的 香气,我就是点上,就是玩 儿。你问杨万里,那你最喜 欢哪种香?杨万里多半会回 答:“劳驾,把我的木樨香 拿过来。” 木樨,即桂花,这种随 处可见而又低调文艺的花香 ,饱含清淡的书生气,十分 符合宋人舒适而不张扬的生 活态度。“草木真天香”是宋 代文人焚香追求的最高境界 ,为此,他们还专门总结出 了文人爱用的四种平价香料 ,分别是荔枝壳、甘蔗渣、 干柏叶和黄连,接地气到了 极点,还美其名日“山林穷 四合香”,大家可以买回去 品一品.反正也不贵。 点茶石辗轻飞瑟瑟尘, 乳花烹出建溪春 今天的我们很难抵御奶 茶和咖啡的诱惑,但在宋人 看来,茶,才是一千年前的 饮品中,当之无愧的“C位” !无论是皇家豪门,还是市 井小户,都把茶看作日常生 活里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和我们今天在杯子里扔 点茶叶或是茶包,用开水直 接冲泡的喝法不同.宋人喝 茶,有着更讲究的流程、更 精密的手法。相较于唐代将 茶末加入沸水烹煮、放盐甚 至葱姜茱萸的“重口味”烹茶 方式,宋人点茶,无论是茶 、水还是器具,乃至用来烹 煮的柴火,都要尽可能地彰 显格调,令人不由感叹:“ 怎一个精致了得?” 点茶是宋朝茶艺的极致 体现,连一国之君宋徽宗都 沉迷其中,甚至亲手为大臣 展示自己的点茶才艺,还将 多年来的点茶心得写成了《 茶论》,可能是古往今来唯 一一个写出茶艺专著的帝王 。文人雅士更是将点茶视为 风雅之事。具体要怎么点? 待我们从头道来。 要点茶,当然得先有茶 。宋人喝的茶一般加工成饼 状,有点像现在的普洱茶饼 ,都要用模具压出精致的花 纹,其中最有名的是福建建 安出产的“龙团凤饼”。点茶 之前,先将茶饼用干净的纸 包起来,小心敲成块,再碾 碎,之后用特制的①罗即筛 ,茶罗指筛茶用的特制用具 ,由罗盖、罗筛和罗底组成 。P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