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察秋毫(狄仁杰)/辅国良臣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初涉宦海,崭露头角 唐高宗显庆(656—661)中,狄仁杰通过明经科 的考试而步人仕途。初涉宦海的狄仁杰,意气风发, 雄心勃勃。并且,在这一时期,唐高宗延续了唐太宗 制定的统治政策,承“贞观之治”的余绪,国力逐渐 强盛,人口增长,社会生产发展,***势比较稳定 。朝中的重要大臣基本上都是太宗时期的重臣宿将, 如长孙无忌、褚遂良、李勣、契苾何力、苏定方、薛 仁贵等。他们具有丰富的政治经验和*事指挥才能, 在他们的辅佐下永徽、显庆时期的唐朝国力强盛、形 势稳定。显庆后期朝中的矛盾逐渐明显,主要是围绕 着是否拥立武则天为皇后而展开斗争的,朝中大臣分 为拥武和反武两大派。武则天是在永徽六年(655) 当上皇后的,虽然她深恨反对派,但因时机未成熟, 所以隐忍不发。到了显庆四年(659),她指使人诬 告宰相长孙无忌(高宗的舅父)谋反,将其贬官,不 久逼令**,在此之前已将另一宰相褚遂良贬死。高 宗原皇后王氏的舅父柳奭、韩瑗等重臣也先后被杀, 所有这些家族的近亲也都被流放岭南,朝中辅政者基 本上为武则天亲信或同*。显庆五年(660),高宗 患了风眩病,“头重,目不能视”,因此高宗在患病 时,允许武则天处理百司奏事。这是她参政的开始, 偶尔为之,她正式参决大政还是数年之后的事情。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狄仁杰走上了坎坷的仕途 ,他首任的官职是汴州(今河南开封)判佐。判佐又 称判司,是对司功、司仓、司户、司兵、司法、司士 等曹参*事的统称,分掌本州各种具体行政事务。狄 仁杰到底充任的是哪一曹参*事,史书缺载,不可考 知。 但是,狄仁杰在汴州上任不久,就被本胥吏诬告 ,使初涉宦海的他很快就尝到官场风云的险恶。至于 狄仁杰因何事被人诬告,史籍未载,不得而知。由于 在唐朝初期,每隔一至数年都要派一批朝官充任黜陟 使,到全国各道巡视、监察,大事奏裁,小事立决, 对地方吏治的考察与监督是其重要的职责之一。这时 到河南道充任黜陟使的是工部尚书阎立本,他接到对 狄仁杰的举报后十分重视,亲自负责审理。经过了详 细深入的调查后,阎立本发现狄仁杰尽管任职时间不 长,但政绩**突出,举报之事纯属毫无根据的诬告 。阎立本遂召见狄仁杰,向他当面谢罪,并称赞说: “仲尼云: ‘观过知仁矣。’足下可谓海曲之明珠 ,东南之遗宝。”对狄仁杰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阎立本可谓慧眼识贤才,他也是**位赏识狄仁 杰并对他进行提拔重用的人。阎立本,雍州万年(今 陕西西安)人,他是唐代**的大画家,《秦府十八 学士图》《凌烟阁功臣图》等作品,都出于阎立本之 手,流传至今的绘画作品有《步辇图》《历代帝王图 》《职贡图》与《萧翼赚兰亭图》等。他还擅长工艺 、建筑,因此曾充任主管工程的将作大匠、工部尚书 等职,后来虽然还担任过右相、中书令等重要官职, 由于他的画名气太大,往往掩盖了其政治才干。其实 就阎立本的本意而言,他**希望在政治上有一番作 为。虽然阎立本不愿再以此技见知于天下,但既入官 场,身不由己,往往欲罢不能,致使后人认为他非宰 辅之器。从阎立本为狄仁杰平反昭雪,并赏识重用的 举动看,上述看法的确多少有些冤枉了阎立本。 阎立本为狄仁杰平反后,认为狄仁杰品行高洁、 才干**,遂上奏唐高宗**他任并州(今山西太原 西南)都督府法曹参*。这一职务仍是判司,由于并 州是大都督府,诸曹参*均为正七品上,汴州在当时 为上州,判司均为从七品下,对狄仁杰来说,是官升 两阶。并州在唐朝地位比较特殊。隋大业十三年 (617),唐高祖以这里为基地,起兵向关中进*, 建立了唐王朝,因此并州被视为李唐王朝的发祥之地 。此外,并州还具有重要的*事地位,发挥着屏障关 中和镇抚北方少数民族的*事作用。由于这些原因, 唐**对并州官员的选用比较慎重,狄仁杰能被** 到这里任职,是对他德才的肯定与赏识。 正好并州是狄仁杰的桑梓之地,因此他对在这里 任职十分兴奋,决心为故乡百姓做一些有益的事。唐 制,大都督府法曹参*设置两员,掌管司法刑狱。狄 仁杰在并州任上,执法严明,政平讼理,他经手的案 子都能及时处理,从不积压。由于能公平执法,没有 冤滥,*到同僚与百姓的赞誉。 并州的另一位法曹参*郑崇质,恭顺仁孝,对其 老母颇能尽为子之道,为当时人所称道。就在狄仁杰 到并州上任不久,郑崇质奉命将要出使远方。这时他 的母亲年事已高,且患有重病,如他远去,老母将无 人照料;如抗命不去,作为**官员又身不由己,处 于两难之际。狄仁杰看到这种情况,十分同情,便对 郑崇质说:“太夫人病情危重,而公奉命出使远方, 路途万里,岂能不担忧!”遂主动去见都督府长史蔺 仁基,要求代替郑崇质充使外出。按照唐朝初期制度 ,大都督府都督通常都由亲王、皇子充任或遥领,凡 遥领大都督时,大都督府的*政事务由长史负责。因 此,这时的蔺仁基实际上是并州大都督府的*政长官 。狄仁杰的行为对蔺仁基触动很大,他**感慨地说 :“狄公之贤,北斗以南一人而已。”当时蔺仁基正 与都督府司马李孝廉闹矛盾,双方关系十分紧张。狄 仁杰与郑崇质也是同僚关系,且狄仁杰到任不久,互 相之间并无深交。古代交通工具比较落后,长途跋涉 ,辛劳异常,非至交或亲属是没有人会主动代替他人 充使的。正因为如此,蔺仁基对狄仁杰的义举感慨万 分,再对照自己的行为,使他十分惭愧。于是,他主 动去找李孝廉,经过推心置腹的交流,从此两人之间 “相待如初”。 在并州,狄仁杰本是一位普通官员,却以自己的 高尚行为感化了顶头上司,消除了官员之间的矛盾, 使狄仁杰在当地的声望迅速提高,*到同僚们的交口 称道。狄仁杰完成出使使命后,又回到并州,在这里 任职十余年时间,为当地百姓做了许多有益的事。 P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