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努力不负光阴

唯有努力不负光阴
作者: 编者:人民网移动中心
出版社: 中国画报
原售价: 42.00
折扣价: 24.00
折扣购买: 唯有努力不负光阴
ISBN: 9787514615517

作者简介

人民网,500万忠实微信粉丝。其微信【夜读】栏目文章阅读量10万+ 。每晚九点,人民网微信都会推送一篇饱含温情和力量的文章。让你感受世间的真情,忘却奔波的疲惫;让你感受温暖的同时,也照亮前行的脚步。感谢500百万网友每天夜里的守候,《夜读》就是一盏灯,总为你点亮。

内容简介

想哭的时候, 去奔跑吧 文/李尚龙 1 上次我见到小菁时,她已经把眼睛都哭肿了。 毕业季,她和相处四年的男友分手,学校宿舍到期,在北京无家可归的她拖着沉重的箱子,和室友一起在学校门口找了一间一天100块钱的宾馆,暂时住了下来。 房间太小无处落脚,床上堆满了东西。 父母让她回家找工作,她说:“再等一年吧,找不到工作我就回去。”她说,大城市决定了她的眼界,她不愿这么平平淡淡地度过一生。 于是,她带着雄心壮志开始找工作。可她第一天就碰壁了,被拒绝好几次之后,终于有一家公司想要她:实习工资3000元,没有五险一金,早上8点到下午5点,可能会加班。 她算了算自己的房租,一个月少说也要3500元,自己还要吃饭,就算吃最简单的,一个月伙食费也要2000元,打车500元,社交500元……算到这里,她已经崩溃,这样的生活,究竟何时是个头? 这些天,她跟老师告别,跟同学说再见,甚至去了前男友的宿舍楼下,让他下来和自己一起穿着学士服照相。她哭着对他说:“我们以后要行如路人啦!永别了!” 她一路都在哭,每晚都在喝。 她说:“只有毕业时,才发现大学四年是这么美好,未来是这么迷茫。” 她坐在我面前,哭得满脸花,说舍不得,我在一旁,不说话,只是笑着。 她说:“龙哥啊,你笑什么啊?你哪里能体会到我们这种分别的痛和对未来的迷茫呢?你哪里知道我们这些一无所有的姑娘深夜里痛哭的感受?” 我喝完杯中的酒,跟她说:“其实我都知道,也都经历过,只是,我比你更明白一些道理。” 她说:“什么道理?” 我说:“深夜没哭过的人,不足以谈人生。” 不过,总在深夜里哭的人,更过不好这一生。 2 毕业后,你会发现很多东西都不公平:凭什么他能找到好工作,凭什么他能外派,凭什么他有个好爸爸?可是,对每个人都最公平的,就是他们一天都只有24小时,除去无法控制的朝九晚五,剩下的闲暇时间,才最能区分每个人。 与其多愁善感地活,还不如乐观积极地面对每一天。 我想起自己刚开始在北京打拼时,喜欢晚上挂着耳机听民谣。音乐响起时,旋律缓慢,孤独感钻心,眼泪唰唰地掉。 尤其是在夜晚,我住在出租房的隔断间中,总是拿出手机,想打给谁,可翻遍了通信录,却不知向谁发泄;也经常会刷着网页,无所事事,反而更加孤独。 而白天,我都在苦哈哈地备课或帮别人写剧本,靠这些为生。 身在远方,还在为五斗米折腰,这时,如果父母再打个电话来,我一定会哭得稀里哗啦,说自己不容易,说自己很想家。 其实,每个人都一样,都有过深夜痛哭的经历。 可是,既然选择了远方,就要风雨兼程,每个人都要学会独自长大。人最怕的,不是困难,最怕的,是还未成大事时,无尽地自怜。 自怜比自恋更可怕,一个人总认为自己不容易,并且不停地放大这种感受时,他就注定是个无所成就的悲情主义者,而这种人,往往一无是处,自以为很努力,却只是感动了自己。 大城市不相信眼泪,其实,每个奋斗的地方,都不相信眼泪,他们只看你的成就。 你可以在深夜哭,但一定要学会哭着奔跑,而不是蹲在地上,哭到情深处,不能自拔。 记得有一年过年,因为工作太忙,我没有回家。听着外面的鞭炮声此起彼伏,我回到租住的房间。空空的房间,孤单的自己,我把音乐的音量调到最大,忽然难过了起来,想给家里打个电话。 我听到父亲的声音,深情地喊了一声:“爸!” 没想到爸爸说了一句话:“有事儿吗?有事儿忙自己的去,没事儿回来再说,爸爸和妈妈在散步呢……” 我的矫情感顿时飞到九霄云外。 3 托马斯·卡莱尔曾经说过:“未哭过长夜的人,不足以语人生。” 虽是如此,但我逐渐明白,总在黑夜里哭,生活在眼泪里的人,终究也无法用乐观的节奏,过好这一生。 后来,我忘记了矫情,而把目光盯着自己的目标,慢慢地学会了和时间赛跑。 我的生活节奏很快,每天写计划,然后第二天完成它。 忙碌起来的人,永远没时间哭泣,他们会边哭边跑,但不会停下来。 那段日子,每天回到家,我都精疲力竭。于是我打开书,翻几页,安静地阅读;或者我会看一部电影,让自己融入到剧情中。 我开始学会记读书笔记,写电影影评,这一写,就写了一块硬盘。 我开始听五月天的歌,他们的歌曲能给我力量,能让我坚强地奔跑,能为我擦去眼泪,为我疗伤。 每天忙碌的生活,让我每天都在进步,每天都跟打了鸡血一样,奔波在这个高速运转的城市的每一个角落,没有时间去流眼泪。 最重要的是,这样的奋斗,让我每天都能变得更好一点儿,当能看到曙光时,当有一点儿成就时,也就不再需要流泪。 记得有一次回家的路上,路灯照在我身上,在脚下,我看到一个熟悉而孤单的影子。 这不是我自己吗?他怎么这么可怜……那一刻,我所有的动力都可以变成眼泪,让我大哭一场。 可我没有,我立刻加快脚步,回到家,打开电脑,赶紧完成今天最后的工作。 等工作结束后,我已精疲力尽,关上灯,很快就睡了。 想起之前在床上辗转反侧的日子,我忽然明白,其实我只是太闲而已。 第二天起来,我又“满血复活”。 其实所有的抑郁、难过、愤怒、流泪,归根到底都是对自己不满,都是才华配不上梦想,既然如此,哭,又能有什么用呢? 只有奔跑,才能止住眼泪。 4 我把这段故事讲给小菁听,她笑了,对我说:“龙哥,你是不是觉得我天天哭特别傻,我还能怎么做呢?” 我说:“哭完记得跑起来就好。嗯,是挺傻。” 她忽然笑了,说:“你别说,当我想到接下来的目标时,似乎就不那么难过了,反而多了一些动力。” 我没说话,想起我的老师曾经对我说的一句话,每个成功的人,一定会被别人问一个问题:你深夜痛哭过吗?你发现了吗?那个时候,你的眼泪才有意义。 这个世界有时候很残忍,只有参天大树上的疤痕才会被人留意,小草的伤痛,只会被人略过,没人看得见。 所以,想哭的时候,去奔跑吧,你会发现,跑起来的人,哭着都那么迷人。 其实 我现在也挺好的 文/辉姑娘 那日,高中同学温兰打来电话抱怨。 “这个小破镇子,连家电影院都没有。上次有部大片据说IMAX(巨幕电影)效果最好,结果整个镇子上连块IMAX屏都没有,我坐了3个小时的车才到附近的城市里看上,麻烦死了。 “小时候没觉得,越大越觉得这里无聊。屁大的地方,什么牌子都没有,人也没多少,快递都不爱送我们这边。想去下馆子,就那么几家小饭店都吃腻了。别说出国,到现在为止我还没出过省呢,每天看你们在朋友圈里说又去了哪个国家,吃了哪些好吃的,真是羡慕。 “一个月就赚3000多块的工资,比不了你们,听说××在她的公司还有股份可以拿,已经买别墅了!” 我耐心地倾听,等她说够了才安慰:“你那么聪明,大学学的是新闻,人又漂亮,不如干脆辞职出来试试?不管北京、上海,都有老同学在,虽然帮不了太多,介绍个工作还是没问题的。从底层做起,这边机会多,只要肯努力,没几年就能升职加薪了,不是挺好的?” 温兰却犹豫了。 “那当然不错啊,不过我男朋友还在这边,总不能抛下他一个人背井离乡吧?再说了,这边房价便宜啊,父母给出几万块首付,我俩也够还房贷了,能住个100多平米的呢。再省省还可以买个小车代步。我的工资是不高,可是清闲,下午五点就下班,你们得天天加班到八九点,太容易老了。何况父母都在身边,我可受不了一年都见不了他们几面。到了外地,吃东西也不习惯,听说北京特别干燥,容易得鼻炎和咽炎,为了身体考虑,还是算了吧。” 我很无奈:“那你刚刚的意思是?” “我就是抱怨几句,其实仔细想想,现在也挺好的。对吧?” 与温兰正相反的是赵贤,他每天都要念叨几句想回老家的车轱辘话。什么在北京水土不服啊,工作压力大啊,不加钱就打不到车啊,就想吃家乡菜啊……说多了大家都烦了。那天,一位同事听他说完忽然说道:“那你就回家啊,来北京不容易,回家还是简单的吧。” 赵贤却又犹豫了,结结巴巴地把话往回圆:“我就是那么一说,其实在这里也挺好的,月薪都过万了,回老家哪赚得了这么多?虽然租着房子,但是自在啊,父母催婚也催不到耳边,挺好的,挺好的。” 某著名影视公司全国撒网,为一个新项目甄选新人,一个正在读大四的姑娘被相中。她条件好,气质佳,虽然未经专业训练,但自带灵气,被导演评为可造之材。公司当即决定签下,连戏约都已打印出来,只等双方签字,姑娘自己也非常高兴。 结果在签约前夜,姑娘哭着打来电话,说男朋友联合了自己的父母施压,要求绝对不能签约,更不能去北京。他们要求两人毕业就结婚,家里给姑娘在当地找了一份月薪2000元的工作,说这样更稳定,最好结婚了就赶紧趁年轻生个孩子。 公司觉得不可思议,问姑娘要不要再考虑一下,毕竟这部戏是多少新人求之不得的,只要签下来,酬劳丰厚不说,未来的星途已经清晰可见。“你确定要放弃吗?你才21岁,这么年轻就要结婚生子?哪怕给自己一个机会呢,来北京试上一两年,如果实在不合适,再回去也不迟啊。”经纪人苦口婆心地劝说。 姑娘只是哭,说自己真的很想要这个机会,只是从小就对父母百依百顺,实在无法忤逆。 她说:“姐姐你说我应该怎么办?你教教我。” 经纪人很无奈:“我们肯定不会勉强任何人,但命运是自己掌控的,你又的确喜欢这份工作,不如大胆地去争取一次。如果不方便开口,我们可以请导演和领导登门帮你说服父母。” 她抽噎着,嗫嚅半晌:“其实我也想通了,我现在也挺好的,就不折腾了吧。” 经纪人只得一声叹息。 两年后,这个项目获得成功,最终选择的另一位新人发展顺利,前途一片大好。而这个女孩子在她所在的城市结了婚,怀孕3个月的时候,丈夫因为酗酒打架伤人进了监狱,家里没钱赔偿,判得很重。 女孩子给经纪人打来电话,带着一丝希冀询问:“姐姐,你说我生完孩子再跟你们签约,还来得及吗?” 经纪人委婉地拒绝了她,她有些沮丧。经纪人于心不忍,听她抱怨婚后她丈夫对她不好,曾酒后掌掴她,导致她几度想过离婚,便劝说她趁这次对方入狱干脆结束了这次失败的婚姻,即使不做演员,也可以开始另一种全新的生活。 她犹豫了一会儿,仿佛自言自语般轻声道:“这样是不是太狠了?也不至于啦,他对我还是挺好的,偶尔犯错了而已……等孩子出生,也许就又有希望了,对吧?” 经纪人无言以对,只得默默地挂断了电话。 有一些人,对另外的世界怀有无限期待和憧憬,表达出对现有生活的厌恶和痛苦,于是他们不停地寻求答案。而当你真的给出建议,让其为了自己的人生放手一搏,做出相应的改变时,这些人就会如沙滩上的小蟹,备受惊吓地迅速缩回泥沙洞里,战战兢兢地伸出一只爪尖拼命摇晃。 “算了,我现在也挺好的。”“他/她对我也挺好的。”“其实我们很爱彼此。”“其实这份工资也不少了。”“也许换个环境更不好呢。”…… 既然都挺好,又何必寻求解决呢? 从主动开口询问方向的那一刻开始,就说明现有的已经不够满足你了。 “这样也挺好的”的潜台词是——“如果那样,会更好吧?” 要知道,是你选择了人生的路,而不是路选择了你。 不喜欢这条路怎么办?要么忍,要么改。 忍要有忍的度量,改要有改的魄力。至少不能一动不动,坐在路边哭哭啼啼吧? 想得到什么就去追求,想离开什么就赶紧走,想爱谁就去告白。 能上就上,不行就撤。至少试过了,不后悔,能犯多大的错? 如果没那个勇气,就固守本分,踏踏实实,经营当下。 最怕做了选择还这山望着那山高,永远搞不懂红玫瑰与白玫瑰的道理。整日如同祥林嫂一般唠唠叨叨地倾诉苦闷,等到别人认真地指出路来,又胆怯无比地举手投降。 末了,没准还要暗暗埋怨一句:“说得轻巧,哪是那么容易的?” 进无勇气,退无顺和。追无诚意,放舍不得。 你以为自己无欲无求,却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欲壑难平。 只有在艰辛生活的间隙中积极梳理,不麻烦他人的自我调节,才是真的好。 至于那些在绝望抱怨后所吐出的“挺好的”,都是无力改变或懒得改变之下的聊以自慰,也是纠结难平或心有不甘者无奈之下的情绪麻醉。他们并不值得理解和同情,更不值得真心诚意给出合理意见。 最多不过举起酒杯,对面前的人露出一个包容的微笑,语气诚恳:“我也觉得您现在挺好的,真的。” 拼命要趁早 文/杨熹文 那是一个黄昏,我坐在窗边的位置,漫不经心地看着6楼外的街区。那一年,春天的尾巴比任何时候都潮湿,连日来淅淅沥沥的雨让整个城市看起来像一块拧不干的抹布。母亲在离我不远的地方,手中的报纸拿起又扔下。她不住地叹气,更为字里的气氛蒙上了一层阴影。 “在家这边找份白领工作不好吗?能在家住,在家吃饭。”她说。 “我就是要走。”我连头也不回。 那年我23岁,毕业后很迅速地找到一份工作,但又很迅速地辞掉了。如今也不知道那是幸运还是不幸。我过早地知道自己想要的东西,和世界期待我去实现的那些,完全是两回事。 世界要我23岁恋爱,25岁结婚,28岁生子,而我只想把人生赌在一条未知的旅程上。坐上飞往新西兰的飞机,我不知道那个国家有多少土地和人口,说不清自己的行李中装了些什么,但在一万米的高空向云层望去,我竟是那么确定,我赢定了。 5年里,我跌跟头,爬起来,摔跤,再站起来。我同时打着几份零工,一分分攒下钱去读书,再一无所有地从头开始,继续朝五晚九地工作,好歹保全了一副完整的骨骼和缺了角的自尊。 20岁时,人的力气和主意怎么也用不光。我愿意熬夜写一篇几千字的论文;我愿意整夜为一篇文章做构思;我愿意开着破到极限的N手车,穿着洗得发白的衣裳在打工的餐馆和学校间奔走……那几年,我最开心的事情,就是守在冷得几乎和室外无差别的出租屋里,翘着脚,数着一周的工资。薄薄的一沓,是我拼命的意义。鼻涕掉下来,我却哼起歌,生命真好,每隔一年的春天,我都会迎来更好的生活。 我用力享受着青春,从未想到它带来如此丰厚的回报。在我把自己最初3年的故事变成第一本书出版后,我忽然被冠以“拼命姑娘”的称号。有很多采访都以这样的句式开头:“听说您当年出国的时候,才23岁时,在异国他乡一无所有,无亲无故,要靠打好几份工支撑生活,到底是什么样的力量支撑您走过那段艰难岁月的呢?” 我后来为此总结出一段华丽的答案:人们常说“下决心是一件事最难的那个部分”,其实对于20岁出头的人来说,“下决心”是最简单的一件事。说走就走,说做就做,即使被命运逼到死角,只要捏住一束光,即使它那么微弱,我也会在心底窃喜:嘿嘿,你瞧,天无绝人之路嘛。 我和同期到达新西兰的朋友回忆起那段奋斗经历时,得出同样的感慨:“勇气果真是年轻人的独有资本。” 她说:“那时候开一辆破车,哪条不认识的路都敢闯,现在开上崭新的福特,配上GPS反倒变得小心翼翼。那天,我走错路,心里却大喊阿弥陀佛。20多岁时的勇敢怎么都不见了?” 我点着头,说:“是呀,当年出国前我妈非要我找一份在家附近的工作,住在家里,吃在家里,那时我多决绝。如果是现在,说不定我就会回她:‘好的妈妈,没问题!’” 之前我被邀请去参加悉尼的华人书展,拖到最后一个月才去办理签证。在首都递交好材料,剩下几天时间,我准备游玩。本来有数个游玩项目在等着我,但我却担忧起去悉尼的旅程来,几个晚上都是梦——那么大的都市我该住在哪儿,遇到危险我该怎么办,要不除去参加书展我就干脆待在旅馆里? 谁能料想到,刚刚过完28岁生日、已经可以独当一面的我,5年前敢在一无所有的状态下一个人拖着行李箱潇洒地走在街上的我,如今有了一切必备条件——语言沟通已没有问题、银行卡上有足够的金额、酒店就在城中心不远的位置,却失去了大半勇气。怪不得有人说,再不疯狂就老了。不敢疯狂,不是因为老了,而是因为老了而失去了勇气:23岁在打工结束后一个人在夜里走回家的勇气,果真在28岁就消失不见了。 我在网上连载自己的励志故事已有4年之久。最初有很多读者向我咨询过人生建议,其中不乏“我想做××,但是家人不同意”的声音,我的回答一律是:“趁年轻赶快去追求你的梦想,现在犹豫不决,以后就真的没有机会了”。 4年多之后的今天,有些人再回到我的社交账号,告诉我当初自己下定决心现已闯荡四方的收获,也有人用几年前同样的话继续问着我,“我想做××,但是家人不同意”。可以预见的是,这样一类群体,能够实现梦想的可能性非常渺茫。 有这样一个姑娘,在4年间持续向我倾诉,从“是否应该遵从内心出国”问到“父母催促我嫁人,我该怎么办”。我的经历告诉我,你越早决定去做一件事,就有越多的勇气;越延迟,就越会失去信心,浪费时间并融入自己并不喜欢的庸人队伍。 就像张爱玲那句闻名已久的座右铭“出名要趁早”,其实拼命也要趁早。 太晚了,人生也许就是另一番情境。 不要等到生活为难你时, 才来后悔过去太安逸 文/Jenny乔 现在,有句话出镜率特别高:活在当下。 而且你会发现,越年轻的人越喜欢说这句话。每次,我只要跟弟弟妹妹们说,多为以后想想,他们就会拿这句话来反驳我。他们经常说:“姐,你活得累不累?” 说实话,一点儿也不累。一想起要把未来交给命运的恐怖,我就宁可现在多费点儿脑子。 过去,我也不喜欢计划,生活过得很随性,总觉得自己还年轻,何必要考虑将来?大家都说,你不知道会在转角撞上哪个傻瓜,也不知道死亡会不会比明天先来。 于是,我就信了,过起了月光生活,吃喝玩乐,钱总也不够花。但我也觉得没什么大不了,反正家里有吃有喝,也不指望我改善生活。 让我的生活观彻底改变的是一个男同学。 他和我一样,家里算不上富,但从小也吃喝不愁。有一份工作,上班赚钱,下班玩乐,日子算不上奢靡,但也攒不下钱,工作两三年都没什么积蓄。不过,身边的朋友都是这么过的,他也没多想。 直到有一天,他家里发生了一个意外。 那是一个很普通的上班日,他突然接到一个电话,是医院打来的,他妈妈出了车祸被送进了抢救室。 那时候,他爸爸出差在外地,他慌乱地冲向医院。 还好,他妈妈没事。 可是,一个更麻烦的事情出现了,医生让他交住院押金。他掏出了所有的银行卡,发现连一万块钱都凑不出来。 那一刻,他崩溃了。 他是外地人,家里除了爸妈,所有的亲戚都在老家。爸爸不在家,妈妈不清醒,他连家里的存折、银行卡放在哪儿都不知道,所以着急地给我打电话,问我有没有熟人可以帮忙。 我急忙从我妈那儿拿了一万块钱给他送了过去。 交完押金,他蹲在楼道里痛哭流涕的样子,我这辈子都忘不掉。 那一刻,我突然很害怕,不是意外随时会来,而是我根本没有抵御意外的能力。如果那天是我处在他那样的境地,我的银行卡里也没有那么多钱…… 那阵子,我经常去医院看他。 在那里,我听到不少悲伤的故事。我发现,有很多无可奈何都和没钱有关。 有一次,一个医生和病人家属在走廊里聊天,说起一种治疗癌症的新药。医生叹着气说,国外研制的新药效果更好,副作用更小,如果有条件,考虑出国治吧。言下之意,我帮不了你太多。那个病人家属虽是一个大男人,眼泪却也止不住地流。 那是我第一次知道穷有多可怕。 从此之后,我们两个都改变了,再也不会傻傻地每天只想着吃喝玩乐,而是开始学着规划生活,为未来多想一点儿。 他后来对我说,现在回想起来,生活对他真不错,用一个小波折让他清醒了过来,而不是等到一切都来不及。 对未来想得少的人大致有两种心态:第一种是沮丧,觉得自己无力改变现实,所以干脆放任不理,过一天是一天;另一种是自恋,觉得自己可以应付生活所有的刁难,没有过不去的坎儿。 这两种心态都是祸害。盲目悲观和盲目乐观都是对生活的放任。你该负责任的时候即便是疏忽,你也要获罪。 生活很公平,你放任它,它就会在你有难的时候撒手不管。 其实,人生的很多失利不是所谓世事多变,而是一个人对未来的放任造成了苦果。 大学毕业那一年,不少同学就吃了亏。 那时候,英语好的同学都想去外企,英语不好的同学觉得自己水平不够干脆就选择进民营企业或者考公务员,勉强考个英语四级,能毕业就好。结果,不少公司招聘的时候突然说,我们需要擅长英语的人才,面试的时候也都多了口语考核这一项。 这下子,很多同学都傻眼了。奔着一个不需要说英语的工作去,却突然发现英语成了一个必备条件。 这幅画面是不是很熟悉?想想看,多少次,你对自己说,反正我现在也不需要,等需要的时候再学也来得及。可是,后来却发现,机会眷顾你的时候,你根本不够资格。 忽然想起蔡康永的那段经典名句:“15岁时觉得游泳难,放弃游泳,到18岁遇到一个你喜欢的人约你去游泳时,你只好说‘我不会’。18岁时觉得英文难,放弃英文,28岁时出现一个很棒但要会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说‘我不会’。人生前期越嫌麻烦,越懒得学,后来就越可能错过让你动心的人和事,错过新风景。” 有时候,你总以为别人特别幸运,后来才发现,不过是别人比你提前努力而已。那些在你眼里毫无价值的努力,就是你和别人眼界上的差距。 乔布斯在斯坦福大学的演讲时说,自己辍学之后因为有兴趣而学了书法,书法给他后来的事业带来了巨大的优势。他说人要信赖直觉。但仔细想想,你就会发现,乔布斯早就已经发现学校教育无法带给他想要的东西,他在主动选择自己的人生。 人生是一场逆水行舟,不和别人比,但不能放弃和自己比。即使是停在同一个水平,对你来说,都算是一种倒退。 我发现,很多时候,人之所以活得随意,是因为根本不知道自己要什么,所以,对于事业、家庭,甚至人生,都没有什么规划,不知道怎样主动为自己做选择。 身边不少朋友曾经跟我说,人的天性就是不定的。你今天觉得某件事很有趣,于是下定决心勤奋努力,但明天可能就会越看越烦。 既然找不到喜欢的事,那还不如好好地享受当下。 可是,不主动为自己做选择的人,在这个飞速发展的世界将优先被淘汰。 曾经有个读者问我,为什么自己三十几岁了,身边还是一群只能吃喝玩乐的朋友,而自己那些大学同学,早就已经跻身高层次的生活圈了。 我唯一的答案就是,你从来没想过自己的未来是什么样子。 过去很多人四十几岁才有的中年危机,现在三十几岁的人就感同身受。因为正是初出茅庐那几年的积累拉开了人与人之间的段位。有些人越来越值钱,有些人的路却越走越窄,有没有为将来做过打算是很重要的原因。 你得有想法、有底气才能去和生活谈判。 虽说人不能预知一切,但是有些事你明明可以做得更好,有些话你明明可以说得更得体,却只是因为不在意而白白错过了让生活变得更好的机会。 想来,生活对你的为难不过都是为当年自己的懒散买的单。 每个人人的进步和发展需要走出“舒适地带”,去主动选择。 管理学上,有一种“鲇鱼效应”。如果你把鲇鱼放在小鱼的生存环境里,反而会激活小鱼的求生能力。心理学家无数次地告诉我们,适当的压力对人的成长是很有帮助的。 我最欣赏的生活状态是尽最大的努力,做最坏的打算。无论物质上还是精神上,都要学会把根基打牢,才不会等到有一天狂风暴雨袭来时,发现自己无依无靠。 所以,我们都该反思“活在当下”真正的意思。我更愿意把它解读为在每一刻倾尽全力地去生活,不担心未来,不留恋过去,但别忘记,你得走在一条自己想走的路上,并且保持前行的能力。 1.人民网,新榜排名前三的公众号,500万忠实微信粉丝。其微信【夜读】栏目文章阅读量经常10万+。 2.《唯有努力,不负光阴》是由一线作家雾满拦江、杨熹文、李尚龙等以“努力”为主题的励志原创作品。他们用故事与经历告诉读者,唯有不断努力,才能对得起流水光阴,才能对得起自己的梦想。 3.全彩四色,精美插画,知名插画师手绘温暖插画,装帧精美,随书赠送三张明信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