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境(中国玉器市场见闻录)

秘境(中国玉器市场见闻录)
作者: 白描
出版社: 北京十月文艺
原售价: 59.80
折扣价: 38.27
折扣购买: 秘境(中国玉器市场见闻录)
ISBN: 9787530215074

作者简介

白描,男,1952年8月1日出生于陕西泾阳。曾任陕西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延河》文学月刊主编,国家外国专家局国际人才交流信息中心副主任,《国际人才交流》杂志副总编等职。现任鲁迅文学院常务副院长。兼职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延安大学等高校客座教授,中国轻工联合会玉文化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 著有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报告文学、散文、文学评论等500余万字,担任电视连续剧编剧多部。文学之外,长期致力于中国玉文化研究,著述若干,主编中国玉器百花奖第四届、第五届获奖作品集并担任全部作品鉴评。

内容简介

第二天一早,银行开门,买主取了款,顺路送到 妙乐居交给老板,这才去上班。中午,新疆人到妙乐 居拿了钱,还给老板送了两箱库尔勒香梨。 第三天,星期六,买主带上这箱料来到北京城南 旧宫的一家玉雕厂。厂子是哥俩合办的,与买主是朋 友。哥哥看完料,有点疑惑,让弟弟看。弟弟在室内 看了,又拿到室外。在阳光下,弟弟反复察看了那三 颗有着漂亮皮色的籽儿,抬起头说:“假的。” 买主心里一咯噔,假的?凭什么说是假的? 弟弟让买主对着阳光仔细看那玉料的表面。果然 ,在三颗籽儿表面某些不经意的地方,可以观察到细 微的工具锉痕,不是仔细审看,这锉痕绝对发现不了 。 “用山料锉出来的,滚籽,新疆人叫磨光籽。” 新疆和田白玉有籽料、山料、山流水之分,上乘 者数籽料。籽料和山料的价格之差.有时犹如天壤之 别。一些玉料贩子为了赚钱,常常把山料棱角锉磨掉 ,在特制的滚筒里滚磨,直到变成犹如鹅卵石形状的 外形,再以特殊工艺染上皮子,这样在市面上,就可 以当作籽料出售了。 这位买主早听人讲过这等手段,但在实际中终究 没有经见过。经见过又怎么样?那请来的“眼睛”不 是也被蒙骗了?早有古语“灯下不观玉”,也难怪那 一老一少两位专家,既是晚上,又喝了酒,何况那皮 子做得又如此逼真,纵是神仙又如何?神仙难断寸玉 !买主连同专家和一帮玉痴朋友,都被新疆玉石贩子 涮了。 这三块既然是假籽,一箱里其余那些东西即便全 是真籽儿玉,也没用,因为都太一般,主宰这一箱玉 料价格的是这三块。哥俩担心地问买主:“钱给了没 有?”买主回答说给了。哥俩不由叹了口气,弟弟愤 愤道:“这帮新疆料贩子,说死也不能轻信他们!” 买主无话可说。那一男一女两位新疆人,着着实 实给他上了一课。 不幸的是,这位倒霉的买主不是别人,正是笔者 本人。 上边的故事,是多年前的事情了,现在,那一对 新疆夫妇,早已成了我的朋友。 这其中的过程曲折而有趣。 还是那一对兄弟有主意,发现是假籽玉,问我还 能不能与卖料的新疆人联系上。我说可以,哥俩嘱咐 我不要惊动那对夫妇,让我打电话过去,说是还要买 料,从他们那里拿一些东西,押在手里,再戳穿原来 假籽的底儿,然后再调换。兄弟俩告诉我,钱已经给 了料贩子,想让退钱,绝无可能,要想不吃亏只有这 个办法。 此时的我心里有种说不出的味道,恼火的不光是 被人骗了,而是对那一对新疆夫妇的印象,明明是那 么憨憨的笑,那么真诚的目光,那么一副拘谨的样子 ,怎么就成了骗子?怎么就会蒙你坑你耍弄你?还有 ,知道上当受骗了,也不能大张旗鼓地去声讨挞伐人 家,这中间还有那两位专家面子的问题,专家打了眼 ,此事如果张扬开来,玉界的人不知会怎样去议论, 而人家是你请来的,又拿酒把人家灌了八成,怪人家 什么?买了假料,不光不能让圈里人知道,甚至也不 能让两位专家知道。这实在是一件很尴尬的事情。 就照哥俩说的办法试试吧。 不承想,我这边电话还没有打过去,那一对新疆 夫妇的电话却打过来了。还是谈买卖,说是又来了新 料,比上次的还好,让我过去看看。 以北京十里河为中心,周边地区聚集着很多玉石 商人、古董贩子、字画经营者、贩卖民间工艺品的个 体户以及倒腾各种旧货的人。他们大都从外地来京, 之所以选择这里,一是十里河紧靠潘家园这个全国最 大的古玩旧货市场,那是他们的经营场所;二来十里 河原本是一处城乡接合地带,旧有平房多,又有原住 户合法或违童建起的许多新的房舍,房租便宜,在这 里租房安营,负担不至于很重。住在潘家园,会方便 许多,但潘家园地区以楼房居多,租金自然也就高了 。那对新疆夫妇就是在十里河租了一个带有小小院落 的三间平房。 那男的叫艾则孜·卡斯木。在他们租住的屋子里 ,堆满了各种各样的和田玉石,有上好玉料,也有不 上眼的东西,甚至还有一些根本不是玉的抛光染色的 水石。 P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