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书中国人

五书中国人
作者: (美)阿瑟·史密斯|译者:王续然//张晗
出版社: 哈尔滨
原售价: 45.00
折扣价: 31.50
折扣购买: 五书中国人
ISBN: 9787548424864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面子”这个词给人的第一印象是:用它来描述 中国人的一种“特性”。这太荒谬了!在中国的语言 中,“面子”这个词并不单指人的脸,它是一个集合 名词,具有多种复杂的含义,实际上,它所包含的意 义远远超出了我们所能描述或理解的范围。 为了理解“面子”的含义,哪怕这种理解是不全 面的,我们必须了解这样一个事实,即中国人有非常 强烈的表演欲,做戏是其本能。戏剧可以说是唯一的 全国性的娱乐活动。像英国人热衷于体育、西班牙人 热衷于斗牛一样,中国人对戏剧充满了热情。只要稍 加煽动,他们就会摆出演戏的架势,或鞠躬行礼,或 下跪叩拜,像模像样地扮演起某出戏中的某个角色。 在西方人看来,这有些滑稽和可笑。 在思维方式上,中国人也是很戏剧化的。比如说 某个人被人误解,在他要澄清事实时,即使只有两三 个人在场,他也会大声地说:“我是当着你们的面说 的,你们都在场。”给人一种面对众人的感觉。如果 事情解决了,他会很骄傲地走下舞台;如果没有得到 解决,他会觉得自己没脸下台。其实仔细想来,我们 就会发现,这些与事实毫无关系,只是形式的问题。 在一出戏中,要想获得喝彩声,只要在恰当的时 间、以恰当的方式说出一句漂亮话就可以了。我们不 需要去探询幕后是什么样子的,看尽世上所有好戏岂 不更好?在复杂的现实生活中,一切依照戏剧化的样 式行动就能很有“面子”。也就是说,在他们投入剧 情进行表演时,或不 理,或小看,或喝倒彩,都是让他们很“丢面子 ”的事。 在正确理解“面子”所包含的意思之后,人们就 会发现,这个词本身就是一把打开中国人许多重要特 性之锁的钥匙。 捎带着说一下怎样做到有“面子”——这其中的 方法和学问远远超出了西方人的理解力。西方人常常 误入事实领域,而忘记了中国人生活中戏剧化的因素 。对西方人来说,中国人的“面子”就像戒律一样, 是一种不容置疑的潜在力量,这二者之间的区别是, “面子”没有任何规则可言,可视社会传统或公众常 识而反复无常,或取消,或变动。从这个角度讲,我 们必须承认中国人和西方人存在着差异,对同样的事 情决不可能用同样的眼光或观点来看待。 在调解村庄间无休止的争吵时,“面子”的平衡 问题是“和事佬”首先要仔细考虑的,而且是必须慎 重考虑的,就像过去欧洲的政治家考虑力量均衡问题 一样。在这样的情况下,对一个东方人来说,要想公 正地解决问题几乎是不可能的,即使从道理上来讲, 他们抱有这种愿望,但实际上只能是按比例对“面子 ”进行分配,即平衡各方当事人的“面子”。在诉讼 的裁决中,这样的情况也屡见不鲜,其结果多以不分 胜负而不了了之。 给人送一份丰厚的礼物,算是“给他面子”。但 如果礼物是私人所送的,受礼人应该只收下其中的一 部分,全部接受或统统拒绝的情况是很少见的,也可 以说是从来没有过的。一些人渴望保住面子的例子足 以说明这个问题。因为自己犯错而受到了指责或者自 己的缺点被人指出,也算是“很丢面子”的事,这时 候,为了挽回颜面,不管证据有多么充分,当事人都 会极力否认。 比如,网球不见了,有足够的证据证明是被一位 苦力捡到了,可当找到他时,他很生气地予以否认, 然后走到丢球的地方,很快发现球就在地上(事实上 ,球是从他的长袖里掉出来的),并且理直气壮地说 :“看,这是你‘丢’的球。”女佣把客人的铅笔刀 藏在她主人的房间里,以后在桌布下面发现了,她会 得意扬扬地说是她找到的。在这种情况下,“面子” 都保住了。一个仆人不小心弄丢了主人的一件东西, 他知道自己必须要赔偿,或者从工钱中扣除相当的数 目。于是,他主动提出辞职,并故作清高地说:“用 来赔偿那银匙子的钱,我不要了。”这样,他的面子 没有受到损伤。 一个人明知道有笔债款没有办法收回来,但这个 人还是找到欠债人,严厉地斥责对方一番,以此表明 他对这件事心中有数,绝不会善罢甘休。这样一来, 虽然他没有要到钱,但他保住了“面子”,从而保证 将来不会有类似的事情发生。 一个仆人工作失职,或者拒绝做他分内的事,当 他确定主人决定辞退他时,他会故意再次犯错,并主 动提出辞职,以保住他的“面子”。对我们来说,宁 可死了也要保住面子,似乎是很不值得的,但据说, 中国的地方官在被杀头时,被准许穿着官服受刑是一 种特殊的恩惠,并以此来保住他的“面子”! P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