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第一帮会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杜月笙的原名是杜月生,之所以改名叫“笙”字,是因为其发迹之后 ,结识了国学大师章太炎,章太炎提议,将其名字改为“镛”,号“月笙 ”。根据是《周礼·太司乐疏》里:西方之乐为镛,东方之乐为笙。 杜月笙的童年十分坎坷,大约倜傥非常之人,少时必经挫折磨砺。出 生之后不久,杜月笙的生母就离开了人世,父亲杜文卿续娶了一位太太, 就是后来的张太夫人。亲生母亲虽然离开了人世,但是后娶的母亲给了杜 月笙几年温馨美好的童年。杜月笙五岁之前,仍然享受着父慈母爱的关怀 ,这也许是他人生中唯一能体会的人间的温暖美好。不幸的是,父母亲对 他的关怀并没有持续太长的时间,五岁这年,杜月笙的家乡出现了夏秋大 旱。旧中国的百姓,每遇大灾大难,多必外出逃荒,或可保命。杜月笙一 家则不幸固守在杨树浦,之后事态更加糟糕。这年的冬天天气奇冷,杜月 笙的父亲病重不能就医,死在了妻儿的面前。当时杜家家境贫寒,实在不 能妥善地处理尸体,只好将灵柩束以稻草,暂时安放在田塍上,和自己的 原配妻子并肩而葬。 父亲的去世让这个穷困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当时的张太夫人,只是 做点帮人洗衣服这样的粗活来贴补家用,尽管家庭条件很是困难,但是还 是省吃俭用供年幼的杜月笙读书上学。然而好景不长,小杜月笙只读了四 个月的书,就因为无法缴纳学费而被迫辍学了。最后母亲因为不能忍受家 庭的困窘,毅然决然地离开了这个家,离开了这个还不能独自生活的男孩 儿,一去无音讯。 只有七八岁的杜月笙成了无依无靠的孤儿,只好流浪在街角弄堂,和 那些杂七杂八的孩子混在一起,随便捡些什么东西吃,随便捞些什么东西 喝。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增加,十二岁的杜月笙也开始有了自己的交 际圈子,但是我们几乎可以想象,一个混迹于街头的小混混,他交际的人 群也不过是些游手好闲的人罢了。古人说:“从善如登,从恶如崩。”杜 月笙和这些混混的交往,也不过就是增加了自己身上偷、摸、赌诸种恶习 ,并未使自己有些许长进,甚至有把自己家里的东西拿出去卖掉,以还赌 资的经历。 杜月笙自己也深知这样下去根本没有前途,将来也只能像其他人一样 ,终身做个混混,这是他不愿意承认的命运,他觉得,想要大展身手一番 ,必须出去闯闯,离开这个狭小闭塞的空间,离开高桥镇!于是杜月笙离 开了家乡,只身来到了繁华热闹的大上海。 为了能够生活下去,杜月笙到上海的十六铺鸿元盛水果行当了一名学 徒。这时他十四岁,但是因为嗜赌成性,不久就被开除,去了潘源盛水果 店做了一名店员。有了上次丢了饭碗的教训,杜月笙这次变得乖巧多了, 一心一意地做生意,逢年底甚至可以分到一些红利。但是人的本性是很难 改变的,或许有些人完全可以做这样一个安分守己、平平淡淡的工作,但 是杜月笙则不同,他永远都不满足,不能认可常人追求的一种平常的生活 。他开始盘算怎么才能让自己更加富有,更加飞黄腾达起来。于是他找到 自己的朋友,开始商量着去开一家水果店,照当时杜月笙的眼界,或许他 也只能想到这里,不可能有太高的想法。 混混总有混混的本事,就像高俅当年因为踢了一脚好球,就以此为契 机,最终飞黄腾达一样。杜月笙的本事就是水果皮削得好,速度快,而且 厚度均匀,不浪费果肉,被人称为“水果月笙”。 然而这个可以混饭吃的手艺仍旧不能让杜月笙安分度日,他感觉这样 的小利怎么能够满足在大上海这样的繁华场所挥霍生活,怎么能够享受到 这个纸醉金迷的都市带给人的种种快乐呢? 为了能让自己腾达起来,他离开了上海,去了青岛,但是青岛并没有 带给他更多的机会,无奈又回到了上海。这时的他更加嗜赌如命,而这样 没有着落的生活,使他经常混迹于十六铺等混乱场所。上海的十六铺是个 停泊船只的码头,自从建立了租界之后,鸦片生意就十分火暴。有利必有 蝇营狗苟之辈,当时的“小八股党”独霸十六铺。而鬼主意多、聪明灵活 的杜月笙很快进入其中,并且在“小八股党”里发展起来,称王称霸。 十六铺只是一个小圈子,然而杜月笙这个时候已经在这个圈子里小有 名气了。为了在繁华的大上海生活下去,他处心积虑,投机取巧,终于在 上海有了自己的小天地。然而这样的天地,还不足以满足一个野心勃勃的 人的内心愿望,要想获得更大的发展,就必须寻找真正的靠山,这个时候 需要遇到真正能够帮助他的贵人。 烟花巷里,不会有正派的贵人,但是邪派的总是有的,杜月笙在这样 的场所,结识了绰号“套签子福生”的青帮陈世昌。陈世昌在青帮中属“ 通”字辈,司马迁说:“闾巷之人,欲砥行立名者,非附青云之士,恶能 施于后世哉!”这话放在杜月笙的身上,也是很合适的,可以说,陈世昌 就是他生命中的一个贵人。成功人士,要么高人指点,要么贵人相助。认 识了陈世昌,杜月笙崭新的人生从此就开始了。 陈世昌告诉他,要想在上海的地界混下去,就得有靠山,拜师父。并 给他指出了一条“正确的出路”——投身青帮。于是,杜月笙经陈世昌的 引荐,在宣读和背诵了帮派的诸多规矩和戒律之后,正式成为青帮的成员 。P2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