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冰鉴(精)/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荟萃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第一篇神骨鉴 曾国藩是一位宣扬理学的卫道士,往往强调一个 “诚”字。常以“忠”、“勤”、“不爱钱、不怕死 、不恋官”等信条相标榜,诚心诚意为清王朝卖命。 他认为,真正的人才必须德才兼备,而才高德薄之人 则万万不可用。他又认为德的最高境界是“忠”“诚 ”,对于他的部下来说,具体标准就是对其忠贞不贰 。他对于因遭训斥而改换门庭的人恨之入骨,而对虽 遭训斥仍忠心不改的人,常常会加倍重用。 在曾国藩所信任、提拔的众多人才之中,李鸿章 被视为第一高足,曾国藩对其尤为重用提拔,爱护备 至。其主要原因,就在于李在对他的忠诚上有一股韧 劲。李鸿章曾为李元度丢失徽州一事说情,使曾国藩 非常生气,李鸿章因而负气离开祁门老营将近一年。 这期间,显要人物袁甲三、胜保、德兴阿等人都曾多 次相邀,许以厚禄,不过李鸿章不为所动,宁在江西 赋闲,等待曾国藩心回意转。终于以其耿耿忠心和卓 越才干重人曾幕。掌握四省军政大权的曾国藩,对李 “特加青睐,于政治军务悉心训诺,曲尽其熏陶之能 事”,使李鸿章最终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塔齐布是与罗泽南齐名的湘军将领,姓托尔佳氏 (陶佳),满洲镶黄旗人。1853年曾国藩在长沙开始 练湘军时,塔齐布还只是个绿营守备,后来升任游击 署参将,率兵与湘军一起操练,每次他都很早到场, “执旗指挥,虽甚雨,矗立无惰容”。曾国藩用戚继 光法训练士卒,每当检阅步卒,塔齐布都穿着短衣, 腿插短刀侍立一旁。曾国藩注意到这位身材高大、面 身赤红的满族军官,与之相谈,大为赞赏。及到他辖 下的军中检查,见其训练精严,且能团结士卒。曾国 藩退而叹息:绿营兵有这样的带兵之人已是少之又少 ,因此更加敬佩塔齐布。但副将清德却嫉妒塔齐布的 才勇,常在提督鲍起豹的面前说塔齐布的坏话,提督 也不调查就多次羞辱他。曾国藩于是上疏弹劾副将, 举荐塔齐布忠勇可大用,并说,若塔齐布以后“有临 阵退缩之事,即将微臣一并治罪”。后来塔齐布在湘 潭之战、岳州之战、小池口之战和武昌之战等湘军前 期几次大的恶战中,都有出众的表现,尤其在被称为 “湘军初兴第一奇捷”的湘潭之战中立了大功,继而 被提升为提督。湘潭之战是关系到湘军能否崛起的一 次关键战役。 平日塔齐布有愚憨、无能之态,但到了战场,磨 拳切齿、口流唾沫,一副好似要生吞对方的架势。尤 好单骑逼近敌垒侦视虚实,几次进入危境,都转危为 安。 曾国藩在识人方面对新鲜事物的接受和理解也值 得称道。清末国外势力在中国耀武扬威,当时的中国 对此不是奴颜婢膝,就是一概排斥,而在这个问题上 曾国藩则显得非常理智,他尤其看重在通洋、经商方 面颇有心得的容闳。 曾国藩历来被誉为颇具知人之明,而这种知人之 明除了主要表现在他慧眼识才,还具体反映在他与左 宗棠的关系上。 左宗棠在曾国藩死后,曾写了这么一副挽联,别 出心裁,把自己写了进去: 知人之明,谋国之忠,自愧不如元辅; 同心若金,攻错若石,相期五负平生。 有了众多的事例,再结合曾国藩关于人才的言论 看,我们认为他对人才的把握还是比较准确的。他认 为要真正做到量才器使,首先在于怎样识人。他指出 :“窃疑古人论将,神明变幻,不可方物,几于百长 并集,一短唯容,恐亦史册追崇之辞,初非当日预定 之品。”把有一定能力或有一定成就的人誉为“百长 并集,一短难容”,甚至冲化,无疑是认识人才上的 一种片面。因此,“要以衡才不拘格,论事不求敬细 ,无因寸朽而弃达抱,无施数罟以失巨鳞”。“三年 之艾,不以未病而不蓄;九畹之兰,不以无人而不芳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不可苛求全才,“不可因 微瑕而弃有用之才”。他写信给其弟说:“好人实难 多得,弟为留心采访。凡有一长一技者,兄断不肯轻 视。”有才不用,固是浪费;大才小用,也有损于事 业;小才大用,则危害事业。p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