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江苏人民
原售价: 42.00
折扣价: 26.10
折扣购买: 安丰镇/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系列
ISBN: 9787214217523
安丰成陆于新石器时期,唐开元建置,初名“东淘” ;宋范仲淹率修捍海堰、御潮灾、解民悬,乃*名“安丰 ”;时至明清,盐业*隆,农耕兴旺,市贸繁荣,八方商 贾辐辏,七里长街绵延,千家店铺,万户居民,雄踞“淮 南中十场”(图1)之冠 **节 建置沿革 安丰原为海滨斥卤之地,新石器时代成陆,初属吴越 分野之吴地。坐落在古海滩大沙岗上淘河的东边,古名“ 小淘浦”。浦,意为水边或小河流入大海的地方;小,意 为小聚居点。海有潮汐供卤,滩有苇*可燃,淘河有淡水 饮用,小淘浦逐渐成为煮盐先民的集居点。小淘浦出名后 ,雅称“东淘”。 西汉时煮盐入史,为古扬州属地,唐开元元年(***) 形成盐场建置,为东淘亭场。南唐昇元元年(937),东台 设置海陵监,监管南北八大盐场,安丰属其监。 北宋天圣年间,范仲淹修成捍海埝,史称“范公堤” ,逐*名为“安丰场”,寓安居乐业,丰衣足食之意。 明代,安丰为“淮南中十场”盐场之一,为盐质*上 者六场之首。明洪武卅五年(1402),设盐课司(俗称“ 场公署”)管理盐务。至乾隆三十三年(1768),分泰州 东北境为东台县,安丰场归东台县管辖。 清康熙《淮南巾十场忠》裁:“安丰之盐其色青白, *久甜美,入口无肉苦之味,而质较重,敝商家多聚焉。 ”安丰盐业兴旺,四方商贾云集,镇上大小店铺800多家, 有徽茶桐漆、江浙绸缎、汀西瓷器、中原旱烟,远近南北 货品种繁多。清末民初,安丰场盐务逐步改为商办,形成 曹(柏龄)、杨(桂岩)、郭(荫丰)、顾(益谦)四大 盐商家族,呈现繁荣景象。 民国元年(1911),安丰设为市。因海势东去,盐产 量下降,隶属盐务总场下管七个合并后的盐场。安丰、梁 垛合并为安梁场,设场公署,驻安丰周家巷原场署,场官 称知事。1929年,安丰与梁垛合并为东台县第二区。1931 年,东何场并入安梁场,仍设场公署,场官称场长,由秤 放员兼任。 1940年10月,新四*东进,安丰区****成立。 1941年5月,建立中共安丰区委员会。足年,东台县抗*民 主**接管两淮盐务管理局。东台境内设拼富、东何、* 堰三个总场公署,各配总场长,东何总场辖安梁、东台、 何垛三个场公署。1945年,改称何垛场办事处,安丰盐场 隶属其领导。1948年2月,安丰被解放。 第二节 盐场之巨 在历代封建王朝的**财政收入中,盐税收入都是一 大支柱性收入。两淮之盐,开发历史悠久,又得天时、地 利,故古称“煮盐之利,重于东南,而两淮为*”。明清 时期的两淮盐税占整个**盐税总收入的45%以上,为中 央**的财政支柱,历来*到中央**的高度重视,故不 断强化盐业管理。作为两淮盐场之巨的安丰则留下了盐课 司署的遗存和大量与盐相关的地名。 盐课司署 安丰场盐课司署(图2)于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