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和阿斯伯格综合征(看看专家怎么说)/儿童心理障碍防治丛书

孤独症和阿斯伯格综合征(看看专家怎么说)/儿童心理障碍防治丛书
作者: 编者:刘靖//刘振寰//郭延庆|总主编:郑毅
出版社: 中国医药科技
原售价: 55.00
折扣价: 35.20
折扣购买: 孤独症和阿斯伯格综合征(看看专家怎么说)/儿童心理障碍防治丛书
ISBN: 9787521411188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第一章 什么是孤独症 一、孤独症的疾病概念及认识历程 1.疾病概念 孤独症,又称自闭症,是一个日益引起医学界,甚至 社会各界关注的精神疾病。该种疾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不 清,但已被医学界公认为是一种由生物学因素导致的神经 发育障碍。在国际疾病分类诊断系统中,该障碍归属于广 泛性发育障碍,是广泛性发育障碍中最常见、最具代表性 的疾病。该疾病起病于婴幼儿时期,主要临床表现为社会 交往障碍、交流障碍、局限的兴趣及刻板与重复的行为方 式,同时还常常伴有其他精神症状,并伴有多种精神共患 病(比如精神发育迟滞等)及躯体共患病(比如癫痫等) 。该疾病呈长期慢性病程,严重影响患者的社会功能,是 导致精神残疾的重要原因。因该疾病严重损害人类健康, 因此是一个急需全社会关注的疾病。 2.认识历程 孤独症并不是一种现代的疾病,在国外近千年前的传 说集中,就有关于可疑孤独症患儿的描述。随着医学的发 展,1943年美国医生Leo Kanner首次报道了11个孤独症病 例,并首次将该障碍命名为“早发性婴儿孤独症”。在 Kanner教授的描述中,该类疾病患儿极端孤僻,不能与他 人发展人际关系;言语发育迟缓,甚至失去了用言语进行 交流的能力;游戏活动单调、重复。尽管Kanner教授提出 了“早发性婴儿孤独症”这个名称,并描述了该疾病的症 状,但是在之后的20余年,该疾病并没有和儿童精神分裂 症很好地区分开来,直到20世纪70年代,该障碍才逐渐被 认识到是一个独立的疾病实体,并于1978年被列入《国际 疾病分类》第9版(ICD-9)。1980年《精神障碍诊断与统 计手册》第3版(DSM-Ⅲ)也将该障碍与儿童精神病分离开 来,提出广泛性发育障碍这一概念和分类,儿童孤独症是 其亚型之一。此后,《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3版修 订本(DSM-Ⅲ-R)及第4版(DSM-IV)、《国际疾病分类 》第10版(ICD-10)均将该障碍归于心理发育障碍分类类 别下的广泛性发育障碍之中。 自20世纪80年代末,关于孤独症谱系障碍的使用日益 增多,主要包含广泛性发育障碍中的孤独症、阿斯伯格综 合征、未特定的广泛性发育障碍。2013年,《精神障碍诊 断和统计手册》第5版(DSM-5)问世。在DSM-5中,孤独 症谱系障碍取代了广泛性发育障碍及其亚类,并有具体的 诊断标准。即将使用的《国际疾病分类》第11版(ICD-11 ),也有类似的修订变化。因DSM-5中的孤独症谱系障碍诊 断标准相对严格,因此不能够完全包含以DSM-IV为诊断标 准诊断的孤独症、阿斯伯格综合征和未特定的广泛性发育 障碍病例。 自孤独症成为独立的疾病实体后,世界各国有关该障 碍的研究越来越多。目前,该障碍已被认识到是一种由生 物学因素导致的神经精神发育障碍。康复训练是该疾病的 重要干预方法,有关该障碍的基础及临床研究也日益深入 。 我国对孤独症的认识相对较晚。1982年,陶国泰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