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吉林人民
原售价: 29.80
折扣价: 14.90
折扣购买: 天台行旅/跟着本书游天下
ISBN: 9787206093234
胡明刚,乡土散文家。1965年出生于天台山华顶东麓外胡村,有作品300余万字散见于全国各地报刊,收入多种选集,转载于《作家文摘》《中外书摘》《读者乡土人文版》等选刊,出版有散文集《蛤蟆居随笔》《北漂者心声》《天台茶》及文化普及读物《皇家珍宝》《艺术课堂》等十余部。散文《江南蓑衣》被全国二十余省市选为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模拟题。现居北京,从事文化工作。
追随霞客,展开天台旅程 追随徐霞客的天台旅程,与山水有关,与人文有 关,与旅游有关。 它与一座名山有关,与一个节日有关。这座名山 是天台山。这个节日是国家旅游日。 2009年。国家旅游局遵照国务院的部署,就设立 中国旅游日事项,听取民意,向全社会征集候选日期 方案。一时间响应强烈,群情激奋,热情踊跃参与其 中。最后,全民的目光凝注在“游圣”徐霞客的身上 :江苏江阴民众建议定于徐霞客离开家乡出游的3月 29日;浙江宁海民众建议定于徐霞客开篇游的5月19 日,浙江天台山林国干先生等民间人士建议定于徐霞 客进入天台山的5月20日。经过激烈的争议,5月19日 胜出。 中国旅游日源自徐霞客,源自于天台山。 2010年3月,北京。天台县人民政府和人民网联 合举行了《中国旅游日:天台山的呼唤》论坛,与会 的有数十名知名专家,我与徐霞客后人徐永恩先生分 别提交文字资料。大旅行家徐宏祖,字振之,号霞客 ,更号霞逸,生于明神宗万历十四年(1586),卒于 明思宗崇祯十四年(1641),他博闻强记,性耽山水 ,游历中国秀美山川,前后延续了30多年,被后人尊 为“游圣”。《徐霞客游记》开篇《游天台山记》云 :“癸丑之三月晦(1613年5月19日),自宁海出西 门,云散日朗,人意山光,俱有喜态”,表明宁海仅 仅是一个出发地,真正的目的地是天台山。纵览日记 ,徐霞客曾经到过天台山三次,第一次是在明万历四 十一年(1613),第二次则是二十年之后,重新游历 天台华顶和石梁后,再游雁荡,然后折返细揽天台西 南诸景。天台山在徐霞客心目中的地位非同一般。他 三游天台山,《徐霞客游记》中收录两篇游记,并将 《游天台山日记》列为卷首。 徐永恩先生考证说,徐霞客把天台山作为首游之 地,是因好友陈函辉的竭力推荐。陈函辉(1590__ 1645),原名炜,字木叔,号小寒山子,浙江临海城 关人,曾与徐霞客结交数十年。徐霞客在旅行天台山 之前,就征求过陈函辉意见。陈函辉曾有《答友人问 台州有何佳境》诗道: 万仞嵯峨壁立青 古云地阔海溟溟 琪花瑶草山中果 雨髻风鬟洞口婷 鹤驭吹笙开石壁 鹅群染翰写金经 无端醉后逢天姥 月照琼台梦未醒 陈函辉这首诗,其实是对天台山自然风景的概说 。 书载,徐霞客出游之时,能忍饥数日,遇食即饱 。他健如黄犊,徒步行走几百里而不知疲倦为何物。 攀登绝壁悬崖犹如猿猱,每有见闻,提笔记下,积稿 高于人等,他去世之后,文稿散失,后有好友季梦良 将其搜集整理编纂,始有《徐霞客游记》传世。 天台山华顶东麓,我出生的小村之下,是徐霞客 游天台山必经之道,徐霞客游记说,出宁海西门30里 到梁隍山,那里山高林密,徐霞客住了一宿,次日过 松门岭,再行15里,到筋竹岭,在筋竹庵用完斋,徐 霞客请国清寺僧人云峰找人把行李担到国清寺寄放, 然后他与另一位僧人莲舟上人一起,再走了十几里路 ,到弥陀庵,当时有老虎出没,沿途山路两旁的草木 全被当地百姓烧光了。再走20里,就到了天台山的地 界。 天封寺是徐霞客在天台山的第一个落脚点,是天 台宗创始人智□创建的十二道场之一,该寺历史悠久 ,可惜的是,毁于20世纪的一场大火之中。“寺在华 顶峰下,为天台幽绝处”。当天,寺僧将他安置在禅 房里,“卧念晨上峰顶,以朗霁为缘。盖连日晚霁, 并无晓晴,及五更梦中,闻明星漫天,喜不能寐。初 三日,果日光烨烨”,次日,徐霞客直奔峰顶而去。 第二次徐霞客游天台山,也是从宁海出发的,住在这 个天封寺里。站在天台华顶之上,云蒸霞蔚,四周开 阔,无限风光尽收眼底,东临东海,南瞰雁荡,西招 括苍,北睨钱塘,真有超然欲仙凭虚凌空的感慨。 天台山自古以来就是遐迩闻名的神圣之山,山名 充满浓厚的道家色彩。 在《山海经》《逸周书》和《禹贡》等古书中, 天台山与昆仑山齐名,而“五岳”则被天台山的名声 所掩。天台山的得名,见之于陶弘景的《真诰》。“ 天台山四万八千丈(又说一万八千丈),山有八重, 周八百里,上应台宿,顶对三辰,故名天台。”天台 的“台”,念tai(胎盘的胎),不念tai(阳台的台 ),天台山顶对的上台中台下台“三台星”,乃是北 斗之权(柄)。“台”与繁体的“”是不同的,现在 一些旅游书或网络中,将浙江“天台山”安到四川广 元的“天臺山”上,张冠李戴。这是汉字“臺”简化 为“台”的“恶果”,致使“天台山”与诸多的“天 臺山”纠缠不清,混淆视听,以讹传讹。 历史上的天台山,有地理上的广义狭义之分,就 狭义来说,天台山以县境为界,纵横不过一二百里, 而按现代地理学分,天台山脉以天台为中心,蜿蜒于 金华、绍兴、台州、宁波,人海则形成舟山群岛。孔 灵符的《会稽记》称“天台山旧居五县之余,余姚、 鄞、台、剡、宁也”,周八百余里。民国时期,宁海 属台州治下,故而明代宁海人方孝孺则以天台山人自 居,鲁迅说,宁海作家柔石也有“台州式的硬气”, 其根源与天台山不无关系。P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