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人的材料(10种改变世界的神奇物质和它们背后的科学故事彩图升级版)

迷人的材料(10种改变世界的神奇物质和它们背后的科学故事彩图升级版)
作者: [英]马克·米奥多尼克
出版社: 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原售价: 68.00
折扣价: 39.50
折扣购买: 迷人的材料(10种改变世界的神奇物质和它们背后的科学故事彩图升级版)
ISBN: 9787557671259

作者简介

马克?米奥多尼克,伦敦大学学院材料科学教授,英国皇家工程学会会士,“英国百大影响力科学家”。他乐于为大众讲解材料科学知识,曾担多部纪录片主持人,包括英国广播公司(BBC)第二台制作的《发明的天才》。他还是伦敦大学学院制成研究中心主任。已出版畅销书《迷人的材料》。

内容简介

…… 玻璃透光的奥秘 所以玻璃为何如此神奇,竟然会是透明的?光为何能穿透这种固体,其他物质为何无法让光穿过?玻璃的组成原子明明和沙子一模一样,为什么沙子不透明,玻璃却能透光和屈折光线? 玻璃(和其他一些材料)是由硅原子和氧原子组成的。原子中央为原子核,包含质子和中子,周围是数量不一的电子。比起原子的尺寸,原子核和电子都微不足道。假设原子是一座体育场,原子核就是场中央的一颗豆子,电子就是周围看台上的沙粒。因此,原子内部(应该说所有物质内部)几乎都是空的。换句话说,原子应该有许多空隙能让光穿透,不会撞到电子或原子核,而事实也是如此。因此,真正的问题其实不是“玻璃为什么是透明的”,而是“为何不是所有物质都是透明的”。 让我们继续使用体育场的比喻。在原子体育场内,电子只能占据看台上的某些位子,就好像大多数座位都移走了,只剩下几排留着,而每个电子只能待在指定好的某一排。电子若想升级到更好的位子,就得多付钱,而所谓的钱就是能量。光穿透原子时会带来大量能量,只要能量够,电子就会用它升级到更好的位子,也就是会把光给吸收,使光无法穿透物质。 不过,事情还另有蹊跷。光的能量必须恰到好处,让电子可以从现在的位子跳到其他空位上。能量太小,拿不到前一排的位子(也就是到前一排所需的能量太高),电子就无法升级,光也就不会被吸收。电子必须取得恰到好处的能量,才能在不同排的位子(称为能级)之间移动,这是原子世界的基本法则,称为量子力学。排与排之间的落差是特定的能量值,这称为量子化。 玻璃里的量子排列方式与众不同,使得移动到空位的能量高于可见光,因此可见光无法让电子升级座位,于是能直接穿过原子。这就是玻璃透明的原因。然而,紫外线之类的高能光就能让电子升等,因此无法穿透玻璃。这就是为什么玻璃能防晒的原因,因为紫外线根本无法穿透玻璃碰到我们。而木头和石块之类的不透明材质,拥有大量的便宜座位,因此可见光和紫外线都很容易被吸收。 就算光没被玻璃吸收,穿过原子时还是会受到影响而减慢速度,直到穿出玻璃的另一面后才会回复原速。若光以斜角进入玻璃,由于光的各组成元素(单色光)进出玻璃的时间不同,使得各色光在玻璃内的前进速度产生差异。这个速度差会让光折屈,也就是折射。光学镜片就是依据折射原理制作的。镜面弧曲会让不同角度的入射光以不同角度折射,只要控制镜面曲度就能放大影像,让人类得以制作显微镜和望远镜,也让戴眼镜的人能看清楚东西。 玻璃推动科学进步 控制镜面曲度的更深远影响,是让光变成了可实验的对象。玻璃工匠在几百年前就已经发现,阳光以某个角度穿透玻璃时,会在墙上形成迷你彩虹,却一直无法解释其原因,只能看图说故事,推断颜色是在玻璃内形成的。直到 1666年科学家牛顿发现看图说故事是错的,并提出正确的解释,世人才终于明白背后的道理。 牛顿的天才之处在于发现棱镜不仅能让“白光”变成七彩色光,还能反转整个过程,把七色光回复为白光。于是他推论,玻璃产生的七种色光其实一开始就在光里。这些色光混成一道光线,从太阳直射而来,进入玻璃后才又各自分散。光穿透水滴会造成迷你彩虹,也是同样的道理,因为水也是透明的。牛顿就这样一举破解了彩虹的秘密,成为提出彩虹原理的第一人。 利用实验替彩虹找出合理的解释,不仅展现了科学思考的威力,也凸显了玻璃对科学实验及破解宇宙奥秘的贡献。并且玻璃的功劳可不仅限于光学,化学更是因它而改头换面,得到的帮助比任何学科都大。只要走一趟化学实验室就能明白,玻璃的透明与惰性,让它非常适合用来混合化学物质和观察反应。在玻璃试管发明之前,化学反应都在不透明的烧杯里进行,因此很难看到过程中发生的变化。有了玻璃这种材质,尤其是耐热玻璃问世之后,化学总算进阶成为一门有系统的科学。 耐热玻璃是加了氧化硼的玻璃。氧化硼分子和二氧化硅分子一样,很难形成结晶,更重要的是玻璃加了它会抑制热胀冷缩。玻璃温度不均时,不同部位的胀缩速率不同,会彼此挤压,在玻璃内部形成应力,产生裂痕最后导致破裂。要是玻璃瓶里装的是沸腾的硫酸,瓶子碎裂还可能导致人残废甚至死亡。硼硅玻璃的出现让玻璃的热胀冷缩从此绝迹,也连带去除了应力,让化学家可以随意加热或冷却化学物质,专心研究化学现象,不必担心可能产生的热冲击。 玻璃还让化学家只用喷灯就能弯曲试管,制作复杂的化学器具(例如蒸馏瓶和气密容器)也容易许多,让他们可以随心所欲地搜集气体、控制液体和进行化学实验。玻璃器材是化学家最听话的仆人,好用到专业的化学实验室都至少有一台吹玻璃机。有多少诺贝尔奖是玻璃从旁边推了一把?又有多少现代发明萌生于小小的试管里? 玻璃技术是否推动了17世纪的科学革命,两者是不是简单的因果关系,目前还未有定论。玻璃看来更像是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但有一点毋庸置疑,就是东方忽视了玻璃整整一千年,而玻璃却在这段时间彻底成了改变欧洲人的一项最宝贵的传统。 玻璃揭开啤酒的面纱 虽然有钱人几百年前就开始用玻璃杯喝红酒,但啤酒直到19世纪之前,都还是用不透明的容器,如瓷杯、锡杯和木杯等来饮用。由于大多数人都看不见自己喝的酒是什么颜色,因此只在乎啤酒的味道,对啤酒的色泽也就不太在意。 当时啤酒大多是深棕色且很浑浊,但到了1840年,现属捷克的波希米亚地区发明了大量制造玻璃的方法,使玻璃的造价降低许多,于是啤酒都能用玻璃杯盛装。 酒客终于见到自己喝的啤酒是什么模样,结果却常常大失所望:所谓的顶层发酵啤酒不仅味道各异,颜色和透明度也不一样。但不出十年,捷克的皮尔森地区就开发出了色泽较淡的底层发酵啤酒,外观金黄澄澈,而且和香槟一样也有气泡。这就是窖藏啤酒。窖藏啤酒不仅好喝,而且好看,它的金黄色泽也一直延续到现在。颇有讽刺意味的是,这么适合用玻璃杯品尝的啤酒,现代人却几乎都用铝罐喝,而一般人常用玻璃杯喝的啤酒,反倒是最不透明的啤酒。它是玻璃杯出现之前就有的古董:健力士黑啤酒。 用玻璃杯喝啤酒还有一个意料之外的副作用。据英国政府统计,每年遭到酒杯或酒瓶攻击的人数超过五千,消耗医疗费用超过二十亿英镑。虽然不少酒馆和夜店尝试过许多种塑料杯,这些塑料杯虽然同样透明坚固,却始终不成气候。 用塑料杯喝啤酒跟用玻璃杯喝,感觉完全不同。塑料不仅味道不同,而且热传导系数较低,使它在口中的感觉比玻璃温暖,降低了畅饮冰啤酒的快感。此外,塑料还比玻璃柔软许多,因此很快就会失去光泽、满布刮痕、不再透明,不仅会遮住啤酒的亮眼色泽,还会让我们产生杯子不干净的观感。玻璃的一大魅力就是它外表晶莹剔透,就算有脏污也看起来仿佛很干净,让我们愿意接受集体催眠,不会去想这酒杯可能一小时前被别人的嘴碰过。 发明耐刮塑料是材料科学的一大目标。有了它就能制造更轻的窗户供飞机、火车和汽车使用,也能制造更轻的手机屏幕,但目前还完全见不到任何可能。不过,我们倒是发现了另一个解决方法,不是找东西取代玻璃,而是让玻璃更安全。 这种玻璃称为强化玻璃,是汽车工业的发明,目的是减少发生车祸时因玻璃碎片造成的死伤。不过,它的科学起源来自17世纪40年代一个有名的奇珍异宝,叫“鲁珀特之泪”。鲁珀特之泪是泪滴状的玻璃,圆滑的底端能耐高压,尖锐的顶端只要稍有损伤就会爆裂。它的制作非常简单,只要把一小滴玻璃熔浆滴入水中就行了。玻璃熔浆入水后会急速降温,使得表层收缩,所有原子往内压挤,裂缝因此很难形成。因为只要出现裂隙,挤压的力道就会把裂隙压平。如此一来,玻璃表层就变得非常坚硬,用铁锤猛敲也不会碎裂,实在很不可思议…… cailiao一部材料科学的颂歌,以高超的故事写作手法,引导你步入材料学的神奇世界,探究身边10种寻常之物背后激动人心的故事。将材料的科学知识和它们给人的感官感受组合在一起,勾起人无限的好奇心,并从中发现诗意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