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应急护理像我这样做妈妈(每个家庭都需要的婴幼儿急救百科)
作者简介
萨拉·亨斯特德(Sarah Hunstead) 高级儿科护士,CPR Kids“儿童急救计划”创始人,两个孩子的母亲。拥有临床实践硕士学位,曾在悉尼和墨尔本的儿科急诊担任各种职务,包括护士部经理和临床护士专家。 当她看到无数父母从儿童医院门口走过,为他们不知道如何帮助自己的孩子而心烦意乱时,她决心分享自己这方面的知识、经验和热情,于是有了CPR Kids以及本书的诞生。 本书受到澳大利亚育儿界著名作家、教育家、演讲家玛吉·登特倾力推荐。
内容简介
0?12个月的宝宝:睡眠突发状况多 当我刚把第一个宝宝带回家时,我和我的爱人面对粉嫩可爱的宝宝,根本不知道应该做些什么。我一直希望有人能帮帮我:怎么能让婴儿停止哭泣,了解她为什么哭。当然,不会有人告诉我们要怎么做,而我们也在照顾孩子的过程中,摸索出一些门道。就这样,大约9年后,我们的女儿长成了一个健康、快乐的孩子,这也证明我们之前所做的一切是没错的。后来,我们利用以往的育儿经验,开始养育下一个孩子,所以,我们打算将育儿的经历写成一本书,那肯定会受到孩子们的欢迎! 对新手爸妈而言,他们不用担心婴儿从树上掉下来,或被急速行驶的汽车撞到。因为婴儿的活动范围相对较小,通常情况下,父母也不太可能需要处理宝宝的骨折或唇部出血的情况。然而,对婴儿来说,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有一系列特定的潜在危险,需要父母特别关注。在出生后的第一年,他们会快速地成长,从翻身、坐起,到自己移动身体。有些宝宝甚至在1周岁前就学会了走路。 宝宝第一次生病或受伤,会让父母感到非常心烦意乱,这也常常是父母第一次意识到宝宝的发育变化。想想看,宝宝第一次翻身的时候,是不是差点从床上或者换尿不湿的台子上掉下来?但一般情况下,新生儿不太容易从床上掉下来,他们睡觉的时候,父母一般会在旁边守护。只要保证孩子睡觉的地方安全,那她从床上掉下去的可能性是很小的。学步车是导致婴儿摔伤的一个重要原因。婴儿因为使用学步车而受伤的事情频繁发生,有些国家已经禁止使用学步车了。 对1周岁以内的宝宝而言,他们住院的主要原因是呼吸道感染,其次是意外摔伤。据可靠数据显示,摔伤通常发生在大人抱起孩子,以及孩子不小心从床上掉下来的时候。相关数据显示,大约75%的婴儿溺水案例发生在浴室中。 父母最应该担心的情况是婴儿猝死综合征(SIDS) ,或称“婴儿猝死”。 如果婴儿没有明显的原因突然死亡,这种情况被称为“婴儿期意外猝死”(SUDI),其中包括SIDS和睡眠中发生的致死事件。一个婴儿可以在白天或晚上的任何时间死于SUDI,但大多数婴儿会在睡梦中安静地离世。自1989年澳大利亚实施“SIDS与儿童”安全睡眠运动以来,因SIDS而早夭的婴儿数量减少了80%。 现在,“SIDS与儿童”有了一个更好记的名字——“红鼻子”组织(Red Nose)。根据他们的建议,为了保证宝宝的安全睡眠,最好采取以下措施: + 24小时为宝宝提供安全的睡眠环境。 + 从宝宝出生开始,让她睡觉时保持仰卧,不要侧躺或趴着。 + 宝宝睡觉时,不要盖住她的头和脸。 + 在宝宝出生前后让她处于无烟环境。 + 在宝宝6个月到1周岁以前,让宝宝跟大人睡在一个房间里。 + 母乳喂养宝宝。 另外,在父母给宝宝添加辅食的阶段,许多父母会担心宝宝会不会过敏,这同样也会引发新一轮复杂情绪的诞生,通常是喜悦中夹杂着一些焦虑。其实,在第一次给宝宝吃花生酱的时候,没必要如临大敌,只需要知道在宝宝出现过敏反应的时候,你应该怎么做就行了。 窒息也是导致宝宝发生意外事故的罪魁祸首之一,毕竟宝宝们总是喜欢把什么东西都往嘴里放。父母要记住的是,呕吐是正常的反应,但窒息不是。关于窒息的详细信息,可以参看后文第129?142页的详细介绍。 年幼的宝宝在自己生病的时候,并不能亲口告诉你她哪儿不舒服。通常情况下,父母在发现自己的宝宝身体不对劲的时候,最先注意到的是她吃奶不如原来好,她情绪有些不安,或者她比平时睡得更多。所以你应该知道孩子的正常情况是什么样的,如果孩子的表现和正常情况有出入,那就需要警惕了。 对宝宝的父母来说,心肺复苏术是一项必不可少的技能。对不健康的成年人而言,出现意外情况时通常会心脏骤停,可能是突然停跳或不能正常跳动,过一会儿再出现呼吸停止。但婴儿和儿童的情况与成人恰恰相反,他们的心脏通常很健康,所以在性命攸关的情况下,婴儿通常是先停止呼吸,然后心脏再停止跳动。 阅读与心肺复苏术知识相关的读物是一回事,实际操作又是另外一回事。很多医院提供了很多针对婴儿和儿童的急救课程的学习机会,你也可以在自己所在的地区找一个课程学习一下。 + 婴儿住院的主要原因是呼吸道感染,其次是意外摔伤。 + 要遵循“红鼻子”组织提出的安全睡眠指南。 1?3岁幼儿:日常意外情况多 1?3岁的幼儿是个非常神奇的群体。他们会摇晃着自己的小脑瓜,在房间里横冲直撞,把这种百米冲刺当成任务一样乐此不疲。别以为这个场景很难想象,等到你也有了孩子,你就明白啦! 这些宝贝儿还经常一不小心就摔个大马趴,还没来得及爬起来,眼泪就先掉下来了,真是让家长们愁白了头。 幼儿住院的最主要原因就是跌倒,这个结论一点也不会让人觉得奇怪。另外,这个年龄段的宝宝发生溺水、烧伤、中毒的比例也很高,其中大约60%的溺水发生在浴池中。 孩子是天生的冒险家,他们会通过观察、触摸、嗅闻和品尝来认识这个世界。不管你再怎么告诉你家宝宝不要做这个、不要做那个,他们十有八九还是会去尝试一下。 比如我的嫂子,某天发现她15个月大的儿子把吸管放到了花露水里要尝尝味道,真是让我嫂子哭笑不得。不过放心,孩子没事的。 在幼儿蹒跚学步的过程中,他们脑子里是不会有“后果”这个概念的。他们爬到桌子上的时候只会觉得很兴奋,还会觉得如果从桌子上跳下来肯定很刺激,但从来不会考虑到这是一件很危险的事。他们比起绝大多数大人更加“活在当下”——虽说也有些成年人喜欢这样吧。另外,有的宝宝会在做过一两次危险的事之后就长记性了,也有一些宝宝选择无视后果,一而再,再而三地尝试。 幼儿的情绪变化很极端,可谓是“翻脸比翻书还快”,这种变化速度让人很没脾气(当然如果孩子不是你家的,最好还是保持一定距离)。这么大的孩子无论前一秒有多开心,都可以瞬间变成一个尖叫的小巫婆。对幼儿来说,挫败感是一种重要的情绪体验。当一个宝宝拼命想要独立完成一件事,但却没有像她想象中的那样很快完成的时候,就会变得非常沮丧。 值得庆幸的是,我家的大女儿并不怎么爱发脾气。如果我跟她说某件事很危险、不要这样做的时候,她似乎很快就能理解。但小女儿就不是这样了,我甚至觉得这孩子头上装着个雷达,能探测到我什么时候开始焦虑,我越焦虑她就玩得越欢,动不动就要从比她高两倍的地方跳下来,要不就是踩着滑板车乱窜。要是头盔能永远固定在这个小祖宗的头上该多好啊!但是这是不可能的,所以我只好……忍了! 头部受伤在幼儿这个年龄段非常普遍,特别是幼儿学会走路之后就更常见了。幸运的是,一般宝宝即便在头上磕出一个大包,稍微哭一下,然后该做什么还做什么。在受伤这件事上,幼儿的适应能力是超过大多数成年人的。 幼儿还喜欢到处乱钻,对他们来说,没有什么地方是他们不能去的。父母要擦亮眼睛,盯紧宝宝们的行动,搞不好一个不留神,他们就会爬上书架,或者把你钱包里的钱当成纸片玩耍。持续保持警惕确实会让人筋疲力尽,所以对于那些家里有好几个宝宝的家长,我要向你们致敬! 由于幼儿有着十足的好奇心,所以中毒也是很常见的。一些药品和日化用品的颜色很鲜艳,对幼儿来说,这意味着它们看上去很好吃,所以宝宝们经常会去尝试。对家长来说,防范胜于救灾,所以要保证这些东西都放在了宝宝够不到的地方。 家里有客人来访的时候,也要记得把客人的包包放远一点,毕竟无论是你还是客人,都不想看到包包被孩子翻乱的场景,更何况如果客人包里还有什么需要随身携带的药物,被孩子误食可就不好了。 还有,窒息也是幼儿的常见问题。这个年龄段的宝宝总喜欢把一些物品放在嘴里,或者塞到身上的各种孔里面。我见过乐高积木、豌豆、硬币等各种杂七杂八的东西,被宝宝们想方设法地塞到了身体的各种地方。孩子们嘴里含着东西跑来跑去是很危险的,不仅容易让口腔受伤,更可能导致窒息。曾经有个孩子叼着一根筷子到处乱跑,还用它戳自己的扁桃体,这种危险行为造成的后果是直接把孩子送进了手术室。这个案例至今让我难以忘怀。 溺水是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的另一个主要致死原因。水边的安全问题再怎么强调都不过分,不仅是游泳池周围,其他有水的地方也要特别留心。在我的职业生涯里,我遇到的因为游泳而溺水的孩子是少数,反而是洗澡的时候有不少溺水的。而在几乎所有的溺水案例中,都有一个成年人在孩子身边,但他们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关于溺水的信息,第150?161页将会有更多的介绍。) 作为父母,确保自家宝宝成长环境的安全,是自己必须承担的责任。 + 幼儿通过探索的过程来学习新鲜事物。 + 跌倒是导致幼儿受伤最常见的原因。 + 居家安全是至关重要的。 + 预防胜于治疗,因此请将危险物品放在孩子够不到的地方或者锁起来。 + 时刻谨记水边的安全问题。 ● 紧急情况下,仅仅依赖自己的母性本能是远远不够的 ● 澳大利亚儿童急救应急指南,一经出版,再版三次 ● 权威 萨拉·亨斯特德,高级儿科护士,CPR Kids“儿童急救计划”创始人,拥有临床实践硕士学位,曾在悉尼和墨尔本的儿科急诊担任各种职务,包括护士部经理和临床护士专家,拥有20年儿科急诊一线经历,接诊过数万名宝宝。 ● 全面 近40种常见外伤和异常情况:哮喘、窒息、灼伤、溺水、眼睛受伤、出血、异物、中毒、抽搐…… 近20种婴幼儿常见疾病:感冒、发烧、腹泻、呕吐、咳喘…… ● 实用 ·板块明晰 从防护建议,到症状识别,再到情况处理,帮你应对措手不及的各种情况 ·详细插图 清晰图示+急救法则快速参考,易学易用,理解知识不空洞 ·专业技巧 权威专家、护士多年临床经验总结,规避错误做法,为家庭保驾护航 ·场景故事 医护人员和婴幼儿父母丰富的间接经验,让新手父母少走弯路 ● 人性凸显 平等对待孩子,让孩子参与急救的过程,告诉他现在是在做什么; 照顾好自己,才能做孩子的超人父母。 ● 文前附有急救法则快速参考彩页,查阅方便,常见的急救措施一目了然 ● 随书附赠《幼儿自救能力训练手册》,让孩子在关键时刻学会自救 ● 一本书应对措手不及的大事小情,实现好妈妈的自由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