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景炎传](https://file.mhuoba.com/shop/3/100021/picture/book/20231113/17/20231113170337337.jpg)
出版社: 知识产权
原售价: 139.00
折扣价: 102.86
折扣购买: 高景炎传
ISBN: 9787513069762
第一章生于江南,和美 家庭 第一节出生于常熟 1939年9月12日,高景 炎出生于江苏省常熟市张 桥镇高家浜的一个普通家 庭。出生后没过多久,他 就随着父母从乡下老家搬 到了虞山镇定居。 虞山镇地处长江三角洲 腹地,是一个有着千年历 史文明的古镇。镇区背倚 虞山,近傍尚湖,有七水 经于此,湖光山色,相映 生辉,素有“七溪流水皆通 海,十里青山半人城”的美 称。 高景炎的父亲高礼宾(曾 用名高嘉贤)是一位小学教 师,母亲徐兰芬是一位贤 惠善良的家庭主妇。他家 中共有兄弟姐妹七人,高 景炎排行老大,下面有三 个弟弟和三个妹妹。三妹 在三岁时染上了麻疹,由 于住在乡下救治不及时而 不幸夭折。 高景炎一家人租住在护 城河畔的九万圩,背靠翁 家花园。护城河从南门元 宝桥绵延到西门,约五华 里。沿河的路面是石子铺 的,往东铺到总马桥.往 西伸展到曾家花园。 清晨,第一缕阳光洒向 大地,这座寂静、质朴的 千年古镇变得温暖起来。 小镇的居民陆续起床洗漱 ,准备出门务工。河边偶 尔传来的几声棒槌洗衣声 ,衬显出小镇的烟火气息 。 到了晌午,小镇开始变 得热闹起来。运河上的船 只往来不断、衔头接尾, 有时拥挤到舷与舷相磨、 篙与篙相错,又是一番繁 荣景象。 黄昏时分,夕阳西下, 火红的太阳燃烧着最后的 明丽,极不情愿地和小镇 道别,把橘红的霞光在西 边的天空层层铺开。成群 的鸟雀在深红的夕照下飞 落到虞山林中。 深夜,小镇回归宁静。 鸟的夜鸣,更增添了小镇 的深幽、寂寞。 高景炎就是在这样的环 境里与他的家人度过了自 己的童年时光。 第二节以父母为榜样 父母是一个人在成长过 程中必不可少的老师。高 景炎的成长同样离不开父 母的精心培养。 高景炎的父亲高礼宾年 轻时曾念过私塾,是高家 浜少有的“文化人”。他在上 海市私立南洋模范中小学 任小学教师,中华人民共 和国成立初期任教导主任 ,小教一级职称。 高礼宾身在教坛,心系 教育。他诲人不倦,坚守 讲台三十个春秋,从风华 正茂到白发苍苍,博大、 宽容、认真、温情地对待 每一个学生。 无论在课堂上还是在家 中,高礼宾始终都是一位 教育者。但作为父亲,他 教给孩子们的不只是读书 识字,更多的是生活中的 道理和处世的态度。他常 常对孩子们说一些“知识改 变命运”的话,告诉他们学 习知识的重要性。每次给 孩子们回信时,他都会把 他们写的错别字修改后再 寄回,并在信中提醒一定 要好好学习。 高景炎的母亲徐兰芬虽 然不像他的父亲那样读过 很多书,但却是一个非常 细心、谦和又勤快的人, 不辞辛劳地照顾着这个家 。平日她在城里的家中养 育儿女,到了农忙时节, 就回到老家高家浜种田。 土地改革后,高家退出了 自家的田地。为了养家糊 口弥补丈夫薪水的不足, 她就到房管所做小工,挑 砂浆、抬水泥、搬砖头, 从不叫苦叫累,在工地里 一干就是二十年。 每天天还没有亮,徐兰 芬就去市场买菜,做好早 餐后就匆匆忙忙赶去建筑 工地,中午再从工地赶回 家做午餐,饭后又要赶去 上班。到了夜晚,在儿女 们进入梦乡后,她还要洗 洗涮涮、缝缝补补。她自 己经常凉开水泡饭或咸菜 下饭,家里只要有一点儿 好吃的,就先让儿女们吃 。 父母的言传身教成为高 景炎人生路上的一盏明灯 ,影响着他的成长。可以 说,成年后高景炎敬业专 注的品德来自他的父亲, 吃苦耐劳的精神源自他的 母亲。 P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