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岛天才(深度探究学者综合征对认知神经科学与人类潜能的重要启示)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无论何种特殊技能,总是伴随着惊人的记忆 无论何种类型的特殊能力,都与一种独特却类似 的非凡记忆密切相关。这种非凡的记忆可以用诸如此 类的词语来形容:“自动化”“机械式”和“习惯性 ”。唐医生在1887年时使用的术语是“言语黏附”。 克里奇利(Critchley)在他那本名字很有意思的著 作《大脑的神圣宴会》(The Divine Banquet of the Brain,1979)中,使用的术语是“记忆的狂欢 ”和“无计算记忆”。 1914年,特雷德戈尔德用“自动化”这一术语来 描述这种无意识记忆。1898年,巴尔(Barr)将一名 拥有海量模仿语言和惊人记忆能力的患者,描述为其 拥有“一种夸张的习惯形式”。总体来说,无论对这 种记忆能力冠以何名,它始终都包含了这么一些确定 的特性:即时的、字面的、自动的、非常深刻和海量 的,但同时又是非常狭窄的,一般只局限于该特殊技 能的范畴之内。 在大多数情况下,“言语黏附”和“无计算记忆 ”是颇为准确的术语,因为学者综合征患者似乎并不 理解自己牢牢记住的东西。例如,唐医生的患者可以 顺着或倒着背诵《罗马帝国衰亡史》,却不理解书里 的含义。许多学者综合征患者记忆中保存的信息固然 海量且准确,但对其进行存储和调用都基于一种“无 计算”的无意识方式。不过也有例外。比如金,他对 自己记忆中存储的大量数据和整本书籍,显现出越来 越多的理解能力。金最终能以类似谷歌的方式,将自 己庞大数据库中的知识联系起来,这在当时是非常令 人震惊且开创先河的。我们将在第10章讲述金时,举 出更多的例子。 与学者综合征患者的“无意识”“自动”或“无 计算”记忆相符的,是1984年米什金(Mishkin)和 彼得里(Petri)提出的潜意识“习惯”形成,而不 是“语义”记忆系统。针对这两种记忆类型,他们提 出了两种不同的神经环路:用于语义记忆的皮层一边 缘环路,以及用于习惯记忆的皮层一纹状体环路。习 惯记忆有时也被称作程序记忆或内隐记忆。 有关这些特殊的记忆路径和环路,我将在第2章 中更详细地展开讨论。 可怕的交易?纳迪娅之殇 大多数学者综合征病例与患者出生时所患的疾病 有关,如自闭症或其他发育障碍。在这些病例中,学 者综合征能力总是联结或叠加在患者出生时患有的基 础残障之上(即先天性的)。但也有其他的情况,如 原本正常的儿童或成人在头部受伤、中风或罹患其他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后,出现了某种学者综合征能力, 即后天获得的。这种获得性学者综合征能力,在儿童 、青少年或成年人中均有发生,我们将在本书其他章 节中作更详细的讨论。 原本非残障的人在头部受伤 或患病后,身上出现或释放了原本休眠的学者综合征 能力,这一事实引出了“是否我们所有人体内都潜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