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战争(谷物如何重塑世界霸权)(精)

小麦战争(谷物如何重塑世界霸权)(精)
作者: (美)斯科特·雷诺兹·尼尔森|责编:于宇//温晓芳//龙彬彬//
出版社: 中译
原售价: 98.00
折扣价: 56.50
折扣购买: 小麦战争(谷物如何重塑世界霸权)(精)
ISBN: 9787500174356

作者简介

斯科特·雷诺兹·尼尔森(Scott Reynolds Nelson) 乔治亚大学历史系教授,古根海姆奖研究员。已著有五本书。其中《钢铁之躯》(Steel Drivin’Man)获得了美国社会史摩尔·柯蒂奖(Merie Curti Prize for American Social History)和国家艺术创作奖(National Award for Arts Writing)。作者凭借《小麦战争》的写作计划获得了古根海姆奖学金。

内容简介

粮食即权力 ——至今尚未结束的历史主旋律 正当俄乌冲突似乎看不到尽头的时候,人们试图寻求其深刻和复杂的历史原因,这本斯科特·雷诺兹·尼尔森为著者的《小麦战争:谷物如何重塑世界霸权》,提供了宽广的历史图景和精准的线索。 那么,何谓宽广的历史图景呢?作者在该书“引言”中这样写道:乌克兰的土壤可能是世界上最肥沃的土壤。人们称这里的土壤为黑钙土,这是一种深色的、透气性良好的土壤,蠕虫和细菌可以在这类土壤里茁壮成长。沙皇凯瑟琳二世极为清晰地认识到:只有拥有乌克兰黑土地,才能拥有小麦和面包,成就俄罗斯帝国。1768年,沙皇凯瑟琳二世派遣了超过10万的俄军,穿越平原、跨国黑海占领了该地区。于是,奥德萨自此成为出口粮食的新兴城市,谷物从这里运往伦敦和欧洲其他城市。 但是,进入19世纪60年代,因为美国的廉价小麦开始涌入欧洲市场,俄罗斯帝国对欧洲谷物供给和价格的近乎垄断地位基本终结。“俄罗斯帝国繁荣戛然而止。” 在上述历史事实的背后,几乎同时发生了俄国结束“农奴制”,美国经过南北战争结束了“奴隶制”。其中,“在废除奴隶制和打破南方不平等关系的内战中,美国经历了残酷的考验,也彻底改变了它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在生产上,美国直接与敖德萨竞争。在对粮食贸易的管理中,美国官员引入了‘共和党’模式:期货市场,加上私营股份制的竞争性州际铁路(可通往沿海地区)协作合作”。俄国和美国在谷物,主要是小麦供给的竞争,彻底影响和改变了世界经济格局和地缘政治。最重要的历史结果是:“1868—1872年,欧洲粮价下降了近50%,海上货运的费用也随之下降”。不仅如此,“在欧洲,廉价的美国粮食养活了城市和农村的工人阶级”,“工人的生活得到了改善,城市和国家之间的关系也发生了变化”。进一步分析,“廉价的面包将工人吸引到了消费积累型城市,城市居民积累资本并将积蓄存入银行,进一步推动了帝国中心的繁荣”。这也是1860—1890年的“黄金时代”得以形成的重要原因。可以这样认为,因为美国的低价谷物进口,工人阶级生活成本降低,且跨越了所谓的“李嘉图悖论”,欧洲工业革命的获得最终成功。 为了改变美国在谷物竞争中的“后发优势”,自19世纪80年代,俄国仿效美国的粮食信贷体系,并开始实施一项“雄心勃勃的粮食扩展计划”,“向乌克兰东部和西部的草原地带、乌拉尔山脉(Urals)以东以及满洲里扩张”,包括耗资10亿卢布的远东铁路和深水港建设。1905年日俄战争的本质是双方为了争夺东北亚的谷物生产基地和港口。俄罗斯战败。“到了1914年,俄罗斯帝国担心奥斯曼帝国会叫停其在黑海的粮食运输,这成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之一,而这场战争只不过是为了争夺别国的‘面包’”。也就是说,“粮食几乎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每个阶段都是关键”。 至于本书提供的最准确的历史线索是:俄国1917年的“二月革命”和沙皇退位,是因为圣彼得堡实施食物配给制引发的军队哗变。至11月,布尔什维克获得政权。“布尔什维克成功的主要功臣不是机枪”,粮食是关键因素。“工人用卢布、银子、甚至是制成品,从经营面粉厂的农村、城镇换取一袋袋面粉”,加之“和平、土地和面包”的口号,支持了苏维埃的权威和自主性。但是,在1918—1922年,列宁领导的苏联依然无法摆脱饥荒、内战和骚乱。其中数百万人死于饥荒。列宁和他的团队最终通过战时经济体制和严酷战争镇压,再建小麦、交通、铁路、银行的链条,最终度过经济危机。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同时,乌克兰摆脱俄国,成立的乌克兰人民共和国签署了“面包与和平”协议。但是,当时的乌克兰并没有避免德国入侵的命运。 简言之,谷物、小麦和面包决定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布尔什维克革命的过程和最终结果。 在本书中,有一位贯穿所有历史拐点的历史人物,他的名字是帕尔乌斯(Parvus),1867年生于俄国,1924年去世。帕尔乌斯先后参加了德国社会民主党和俄国社会民主党,参与俄国1905年革命,担任地下的圣彼得堡苏维埃主席,也是奥斯曼帝国和普鲁士帝国外交顾问,土耳其建国功臣。与托洛斯基共同提出“不断革命”理论。在帕尔乌斯一生中,最重要的是在1917年,他说服了德国政府将5千万至2亿马克从德国流向布尔什维克,安排“一列乘坐革命分子的密封火车送往圣彼得堡”,组织和发动了改天换地的十月革命。作者认为,帕尔乌斯在思想领域的地位也是不可忽视的。他在1895年首先创造性地提出“农业危机”概念,诠释历史上的帝国成与败都可以归结于粮食贸易的兴衰。从19世纪中叶至第一次世界大战,“麦田是俄国和美国最大的资产”。100年之后的2020年,帕尔乌斯成为《革命的恶魔》(Demon of Revolution)的原型人物,重新得到人们的关注。1898年,俄国革命家和马克思主义者在撰写《论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时候,帕尔乌斯尚未成气候。现在看,充满多面性的帕尔乌斯不仅影响了俄国十月革命,推动俄罗斯帝国瓦解,而且成为改变20世纪俄国历史演变轨迹和欧洲版图的历史人物。 人类社会不断演变,从农耕社会到工业社会,再到数字社会和智能社会,经济结构不断改变,农业对GDP的贡献比重不断下降。但是,这绝不意味着粮食地位的彻底改变和衰落。只要这个世界还是碳基人类主导,这个亘古不变的规则就还会继续下去:“酵母菌生于粮食,养于粮食。人们种植粮食,收割粮食,选出麦粒和酵母菌混合制作粮食,从而养活自己。” 在本书的“结束语”中,作者告诉读者:帕尔乌斯有一个孙女是俄罗斯著名的科幻小说家,她的代表作是1964年发表的《泰嘉顿的末日》(The Last Day of the Tugotrous),讲的是机器人和人类围绕粮食的争斗故事,“最终,粮食得到解放。所有的工人通过吃甜甜圈庆祝机器人霸权的垮台”。看来,帕尔乌斯的后人还是延续了他的精神和思想的基因。 本书的第十四章题目是:“粮食即权力”,也是对全书核心思想的总结和提炼。作者认识到,尽管2008年的世界金融危机和1873年的大恐慌存在很多深层和表面的差别,但是有一点是共通的:在金融危机和大宗商品价格剧烈波动之间存在着强烈的相关性,并可能继续诱发社会危机。历史一再提供这样的案例。“例如,粮食价格的飙升,导致大部分依靠粮食进口的阿拉伯国家不再对城市面包价格进行补贴。随后在‘阿拉伯之春’运动中发生‘面包骚乱’,利比亚、突尼斯和叙利亚政府很快被推翻。” 写到这里,重新回到俄乌冲突之下的乌克兰的粮食生产。有关资料显示:在俄乌冲突将满一年前后,乌克兰一度有超过2000万吨粮食滞留在敖德萨等港口无法出口,导致欧洲和其他地区粮食价格指数上升。现在看,继续俄乌冲突和加剧国际粮食风险不可分割,集中表现在俄乌冲突的各个方面围绕黑海粮食协议的博弈。 这本《小麦战争:谷物如何重塑世界霸权》的英文书名是“Oceans of Grain:How American Wheat Remade the World”。显然,中文书名和英文书名存在着差异,前者更希望读者看到小麦如何构建了全球不可分割的历史,后者更希望读者关注海洋和谷物的关系,特别是美国谷物对历史的重大作用。这正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即使到了21世纪20年代的今天,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大模型主导经济和社会运行的时代,粮食依然是权力,依然是尚未结束的历史主旋律。 朱嘉明 2023年10月17日 于广州商学院 一部精彩的微观历史。通过单一商品的视角来审视历史,揭示新的真相。作者用小麦串联世界史,跨越百年,横跨大西洋。讲述了小麦的供应和价格如何影响重大历史事件、帝国兴衰、骚乱和革命、银行崩溃。 2.将不同的历史线索结合,让人深入了解俄罗斯当前入侵乌克兰的动机。俄乌战争的持续,小麦将再次影响世界经济。 3.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随着全球气候环境、粮食贸易形势、供求格局的变化,我国粮食安全的外部风险不断增加。本书通过讲述小麦的历史,强调粮食是发展、生存、政治、经济、战争、和平和全球化的关键要素。 4.《金融时报》《华尔街日报》《纽约时报书评》《经济学人》等多家媒体推荐,亚马逊高分图书。 5.作者为2019年古根海姆奖获得者。致力于研究19世纪世界历史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