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三秦
原售价: 19.80
折扣价: 12.91
折扣购买: 四书五经(经典珍藏版)/国学大书院
ISBN: 9787807361688
【原文】 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睫,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 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视而 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译文】 所谓修养自身品德,在于端正自己的内心。心怀愤怒,内心就不能端 正;自身有所畏惧,内心就不能端正;自身有所逸乐,内心就不能端正; 自身有所忧患,内心就不能端正。不能集中心思,看东西就像看不见,听 声音就像听不见,吃东西也不知道滋味。这就是说:修养自身品德在于端 正自己的内心。【原文】 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 之其所畏敬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敖惰而辟焉。故好而知其 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故谚有之日:“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 苗之硕。”此谓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译文】 所谓整治自己的家族在于修养自身品德,是因为人们往往偏爱自己喜 欢的人,人们对于自己所厌恶的人往往会偏恶,人们习惯于偏敬自己所敬 畏的人,人们往往会偏护自己所同情的人,人们往往会偏轻自己所轻视的 人。因此喜欢一个人而知道他的缺点,讨厌一个人而了解他的长处,这样 的人天下少有。所以有句俗话这么说:“人们没有知道自己孩子的缺点的 ,没有知道自己的禾苗茁壮的。”这就是说不修养自身品德,就不能够整 治好家族。【原文】 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 家而成教于国。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长也;慈者,所以使众 也。《康诰》日:“如保赤子。”心诚求之,虽不中,不远矣。未有学养 子而后嫁者也。【译文】 所以治理国家必先整治自己的家族,自己的家族不能教育好,而能教 育好别人,那是没有的事。所以君子不出家族也能成功地教化邦国。家族 中讲求的孝道可以用来侍奉国君,悌道可以用来侍奉长辈,慈道可以用来 指挥民众。《康诰》说:“爱护民众就像母亲爱护初生婴儿一样。”内心 真诚地追求爱护民众,虽然不能完全符合,但也不会相差很远。生活中没 有见过先学抚养孩子然后才出嫁的女子。【原文】 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其机 如此。此谓一言偾事,一人定国。尧舜帅天下以仁,而民从之。桀纣帅天 下以暴,而民从之,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从。是故君子有诸己,而后 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 。故治国在齐其家。【译文】 君主的家族仁爱相亲,整个邦国就会兴起仁爱相亲的风气;君主的家 族谦恭礼让,整个邦国就会兴起谦恭礼让的风气;君主一人贪暴,整个邦 国就会动乱。事情的关键就是这样。这叫做“君主一人能够坏事,君主一 人可以安国。”尧舜用仁爱来统率天下,天下人也跟着实行仁爱;桀纣用 贪暴来统率天下,天下人也跟着变得贪暴。君主号召人民实行仁爱而自己 嗜好贪暴,人民是不会听从他的。所以君子自身具有了美德而后才能要求 他人修养美德;君子自身不沾染恶习而后才能禁止他人接近恶习。自身有 不合于恕道的心念,却能教育别人行恕道,从来没有这样的事。因此治理 国家在于整治好自己的家族。【原文】 《诗》云:“桃之天天,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宜其家 人,而后可以教国人。《诗》云:“宜兄宜弟。”宜兄宜弟,而后可以教 国人。《诗》云:“其仪不忒,正是四国。”其为父子兄弟足法,而后民 法之也。此谓治国在齐其家。【译文】 《诗》诡“桃树长得多么茂盛,它的叶子光润碧绿;这个女孩儿就要 出嫁,她使家人和睦相处。”自己的家人和睦相处,然后才可以教育国人 。《诗》说:“兄弟之间和睦相处。”兄弟之间和睦相处了,然后才可以 教育国人。《诗》说:“他的威严仪表没什么差错,可以领导四方国家。 ”做父亲的慈爱,做子女的孝顺,做兄长的友爱,做弟妹的恭敬,他们的 言行都值得效法,然后人民才效法他。这些说明了治理好国家在于整治好 家族。 P006-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