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仪(舌灿莲花定天下)/名人传
作者简介
胡其瑞,历史系硕士毕业,喜欢在博客中写散文,时常向报刊投稿。
内容简介
相传在一座遥远的山林里,住着一位隐居多年的老人,由于这个地方叫作鬼谷,所以大家都称这位老先生为鬼谷子。鬼谷子收了很多的学生,许多人后来都成为战国时期有名的人物,而其中有两个优秀的学生,一个叫张仪,一个叫苏秦。 张仪和苏秦是鬼谷子很重视的学生,他们在鬼谷子的门下求学,已经有好长一段时间了。有一天,张仪和苏秦两个人来到鬼谷子的面前,对鬼谷子说:“老师,我们希望能够下山去,利用您教导我们的一切,到各国发挥所长,求取功名。” 鬼谷子缓缓地回答说:“你们俩是我最优秀的学生,以你们的资质,如果继续留在这里做我的学生,有一天说不定可以成为呼风唤雨的神仙,何苦要到那个平凡无趣的世界里,追寻那些虚浮的名利呢?” 张仪回答说:“老师,您不是常常教我们:‘如果是好的木材,就不会永久生长于岩石之下,任它朽坏;如果是好的宝剑,也不会永久收藏在剑匣当中,让它生锈。’我们在老师的门下已经好多年了,日子一天一天地过去,若是不趁年轻的时候好好发挥才能,扬名万世,还要等到什么时候呢?”苏秦也同意张仪的说法,在旁边使劲点头。 “是吗?那你们两人中有没有一个人想留下来多陪陪老师我呢?”张仪和苏秦两人你看我我看你,似乎都不愿意留在这片荒山野地里。所以,尽管鬼谷子好意想留下这两位学生,但是见他们的意志坚决,也就不再强留了。 “唉!”鬼谷子叹了一口气说,“算了吧!就让我来为你们各卜一卦,看看你们未来的祸福吉凶吧!”于是鬼谷子掐指一算,对他们说:“苏秦,你的运势是先吉后凶;而张仪,你则是先凶后吉。苏秦你飞黄腾达得早,而张仪你要比较晚才能有所发挥。老师希望你们可以互相照应,互相帮忙,不要忘了这么多年同学的友谊。”两人半信半疑地拜别了老师,下山去了。 张仪下山之后,因为自己是魏国人,很自然地便往魏国去了。但是长年在外求学的他,根本没有任何的收入,所以家里的钱几乎都用光了,可以说是到了一贫如洗的地步。穷困的他,没有办法用钱贿赂魏国国君身旁的人,所以一直没有受到魏国国君的重用,加上魏国在对外军事上屡战屡败,于是张仪决定带着家人投奔楚国。 楚国的相国昭阳见张仪颇有学识,又是鬼谷子门下的学生,因此将他收为自己的门客。过了没多久,楚、越两国发生战争,楚王派昭阳率兵灭了越国,之后进兵魏国也大获全胜。楚王很高兴,为了犒赏昭阳,便将举世闻名的“和氏璧”赏赐给他。 这块和氏璧可不是件平凡的宝物,传说和氏璧为一块稀世的美玉,不但在黑暗中能够发光,在寒冷的冬天里还可以当作取暖的工具,到了夏天,这块宝玉却又变得比冰块还要寒冷。它之所以叫作“和氏璧”,还有一段故事: 相传在楚国有一个玉匠叫卞和,在荆山挖到了一块未经雕琢的玉石,并且认定这块玉石必定为稀世宝玉,便将它献给楚王。但楚王的玉匠看不出这块玉石的价值,楚王因而大怒,砍了卞和的左脚。下一任楚王即位,卞和又献上这块玉石,但仍旧没有人看出它的价值,因此又被砍了右脚。直到楚文王即位,知道卞和受了委屈,派人剖开玉石,得到一块完美无瑕的宝玉,为纪念卞和,因此命名为“和氏璧”。 正因这块和氏璧是无价之宝,摆在哪里都觉得不放心,所以,昭阳总是随身携带着,一刻也不让和氏璧离开自己的视线。有一天,昭阳带着门客游赤山时,这些门客老早就听说和氏璧,所以都希望可以一睹它的光彩。昭阳也是一个爱显摆的人,见到大家一副非常渴望看看和氏璧的样子,不由得炫耀了起来。于是,昭阳从层层的盒子里,小心翼翼地拿出和氏璧,再三嘱咐过后,才把这块宝玉交给宾客一一传阅。没想到话才说完,众门客争先恐后地围了上来,谁都想要摸一下这块稀世珍宝。结果在一阵混乱中,和氏璧竟然不知传到谁的手上,就这样不见了。 昭阳生气极了,也没有心情看什么山水,一回到府中,就下令彻查门客,说什么也要找出偷走和氏璧的人。 那几个起哄说要看和氏璧的门客心想,如果最后找不到和氏璧,相国一定会迁怒于他们,到时候别说会被赶出相国府,以相国的个性,大概连自己的小命都保不住了。所以,他们串通好,就把偷璧的罪名,一股脑儿地推给了张仪。他们告诉相国,因为张仪家里最穷,平常又没有什么表现,所以和氏璧一定是张仪偷的。正在气头上的昭阳,听信了这些门客的说辞,立刻下令把张仪抓来,不分青红皂白地把他痛打了一顿,要他交出偷走的和氏璧。但是张仪根本没有偷,又怎么拿得出来呢?昭阳见张仪已是遍体鳞伤,却仍不肯招供,只好放了他。 身受重伤的张仪被人抬回家中,张仪的妻子一边帮他上药,一边流着泪说:“唉!如果你当初听我的话,留在家里安心地种田,做买卖,不要去读什么书、游说什么君王,现在也就不会遭到这样的灾祸了,连我都得跟着你一起受苦。” 突然,张仪气若游丝地说:“我……我的舌……舌头……还在吗?” 张仪的妻子听了不禁笑出声来:“命在就不错了,都什么时候了还关心自己的舌头?” “舌头……”张仪继续吃力地说,“舌头还在……就还有……还有本钱呐!”躺在病床上的张仪,暗暗的对自己许了诺言,将来绝对要让昭阳为他的行为付出代价!
这本书的故事,从头脑和口才相当厉害的纵横家开始 在错综复杂的政治局势中,张仪灵活地运用外交策略,左右各国之间的互动关系 内文排版疏朗,用纸轻盈便携,丰富的插图与生动的故事相得益彰;封面绘画精美,纹理细腻,高档大气。
试读内容
相传在一座遥远的山林里,住着一位隐居多年的老人,由于这个地方叫作鬼谷,所以大家都称这位老先生为鬼谷子。鬼谷子收了很多的学生,许多人后来都成为战国时期有名的人物,而其中有两个优秀的学生,一个叫张仪,一个叫苏秦。
张仪和苏秦是鬼谷子很重视的学生,他们在鬼谷子的门下求学,已经有好长一段时间了。有一天,张仪和苏秦两个人来到鬼谷子的面前,对鬼谷子说:“老师,我们希望能够下山去,利用您教导我们的一切,到各国发挥所长,求取功名。”
鬼谷子缓缓地回答说:“你们俩是我秀的学生,以你们的资质,如果继续留在这里做我的学生,有一天说不定可以成为呼风唤雨的神仙,何苦要到那个平凡无趣的世界里,追寻那些虚浮的名利呢?”
张仪回答说:“老师,您不是常常教我们:‘如果是好的木材,就不会永久生长于岩石之下,任它朽坏;如果是好的宝剑,也不会永久收藏在剑匣当中,让它生锈。’我们在老师的门下已经好多年了,日子一天一天地过去,若是不趁年轻的时候好好发挥才能,扬名万世,还要等到什么时候呢?”苏秦也同意张仪的说法,在旁边使劲点头。
“是吗?那你们两人中有没有一个人想留下来多陪陪老师我呢?”张仪和苏秦两人你看我我看你,似乎都不愿意留在这片荒山野地里。所以,尽管鬼谷子好意想留下这两位学生,但是见他们的意志坚决,也就不再强留了。
“唉!”鬼谷子叹了一口气说,“算了吧!就让我来为你们各卜一卦,看看你们未来的祸福吉凶吧!”于是鬼谷子掐指一算,对他们说:“苏秦,你的运势是先吉后凶;而张仪,你则是先凶后吉。苏秦你飞黄腾达得早,而张仪你要比较晚才能有所发挥。老师希望你们可以互相照应,互相帮忙,不要忘了这么多年同学的友谊。”两人半信半疑地拜别了老师,下山去了。
张仪下山之后,因为自己是魏国人,很自然地便往魏国去了。但是长年在外求学的他,根本没有任何的收入,所以家里的钱几乎都用光了,可以说是到了一贫如洗的地步。穷困的他,没有办法用钱贿赂魏国国君身旁的人,所以一直没有受到魏国国君的重用,加上魏国在对外军事上屡战屡败,于是张仪决定带着家人投奔楚国。
楚国的相国昭阳见张仪颇有学识,又是鬼谷子门下的学生,因此将他收为自己的门客。过了没多久,楚、越两国发生战争,楚王派昭阳率兵灭了越国,之后进兵魏国也大获全胜。楚王很高兴,为了犒赏昭阳,便将举世闻名的“和氏璧”赏赐给他。
这块和氏璧可不是件平凡的宝物,传说和氏璧为一块稀世的美玉,不但在黑暗中能够发光,在寒冷的冬天里还可以当作取暖的工具,到了夏天,这块宝玉却又变得比冰块还要寒冷。它之所以叫作“和氏璧”,还有一段故事:
相传在楚国有一个玉匠叫卞和,在荆山挖到了一块未经雕琢的玉石,并且认定这块玉石必定为稀世宝玉,便将它献给楚王。但楚王的玉匠看不出这块玉石的价值,楚王因而大怒,砍了卞和的左脚。下一任楚王即位,卞和又献上这块玉石,但仍旧没有人看出它的价值,因此又被砍了右脚。直到楚文王即位,知道卞和受了委屈,派人剖开玉石,得到一块完美无瑕的宝玉,为纪念卞和,因此命名为“和氏璧”。
正因这块和氏璧是无价之宝,摆在哪里都觉得不放心,所以,昭阳总是随身携带着,一刻也不让和氏璧离开自己的视线。有一天,昭阳带着门客游赤山时,这些门客老早就听说和氏璧,所以都希望可以一睹它的光彩。昭阳也是一个爱显摆的人,见到大家一副非常渴望看看和氏璧的样子,不由得炫耀了起来。于是,昭阳从层层的盒子里,小心翼翼地拿出和氏璧,再三嘱咐过后,才把这块宝玉交给宾客一一传阅。没想到话才说完,众门客争先恐后地围了上来,谁都想要摸一下这块稀世珍宝。结果在一阵混乱中,和氏璧竟然不知传到谁的手上,就这样不见了。
昭阳生气极了,也没有心情看什么山水,一回到府中,就下令彻查门客,说什么也要找出偷走和氏璧的人。
那几个起哄说要看和氏璧的门客心想,如果后找不到和氏璧,相国一定会迁怒于他们,到时候别说会被赶出相国府,以相国的个性,大概连自己的小命都保不住了。所以,他们串通好,就把偷璧的罪名,一股脑儿地推给了张仪。他们告诉相国,因为张仪家里穷,平常又没有什么表现,所以和氏璧一定是张仪偷的。正在气头上的昭阳,听信了这些门客的说辞,立刻下令把张仪抓来,不分青红皂白地把他痛打了一顿,要他交出偷走的和氏璧。但是张仪根本没有偷,又怎么拿得出来呢?昭阳见张仪已是遍体鳞伤,却仍不肯招供,只好放了他。
身受重伤的张仪被人抬回家中,张仪的妻子一边帮他上药,一边流着泪说:“唉!如果你当初听我的话,留在家里安心地种田,做买卖,不要去读什么书、游说什么君王,现在也就不会遭到这样的灾祸了,连我都得跟着你一起受苦。”
突然,张仪气若游丝地说:“我……我的舌……舌头……还在吗?”
张仪的妻子听了不禁笑出声来:“命在就不错了,都什么时候了还关心自己的舌头?”
“舌头……”张仪继续吃力地说,“舌头还在……就还有……还有本钱呐!”躺在病床上的张仪,暗暗的对自己许了诺言,将来要让昭阳为他的行为付出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