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的世界(一个欧洲人的回忆)
作者简介
斯特凡·茨威格,奥地利著名作家、小说家、传记作家,以描摹人性化的内心冲动,比如骄傲、虚荣、妒忌、仇恨等朴素情感著称,煽情功力十足。他的小说多写人的下意识活动和人在激情驱使下的命运遭际。他的作品以人物的性格塑造及心理刻画见长,比较喜欢某种戏剧性的情节,但他不是企图以情节的曲折、离奇去吸引读者,而是在生活的平淡中烘托出使人流连忘返的人和事。
内容简介
当时人们认为,他们的生活能够完全阻止厄运的 入侵,这种感人的信念是非常危险的自负,尽管他们 对生活的态度谦虚又正派。在十九世纪,对自由的理 想主义深信不疑的人,认为自己找到了一条通向“最 美好世界”的平坦大道。他们用鄙夷的眼光看待以前 充满战争、饥馑和暴乱的年代,认为那是人类尚未成 熟和不够开化所致。而现在,所有的祸害和暴政似乎 已经全部被消灭,这不过是近几十年的事。人们对不 可阻挡的持续“进步”的坚定信念,是那个时代真正 的信仰力量。这种力量甚至超过了人们对《圣经》的 信仰,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雄辩地为它作了证明。事 实上,在这个和平世纪行将结束的时候,普遍的繁荣 变得越来越明显,越来越迅速,越来越丰富多彩。街 道的夜间照明已不再是昏暗的灯光,而是耀眼的电灯 。从城市的主干道直到市郊,沿街店铺灯火辉煌。用 电话能与远方的人对话。乘坐的车辆已不是马车,速 度就快得多啦。人们已实现了伊卡洛斯的梦想,在空 中遨游。舒适的设备从富裕之家进入普通百姓家。已 不需要从井里或河里汲水。炉灶生火简便多了,人人 讲卫生,肮脏不再存在。人们从事体育锻炼以来,身 体变得越来越漂亮,越来越强壮,越来越健康。患有 畸形、甲状腺肿大及其他残疾的人在街上越来越少见 。所有这些奇迹都是科学和“进步”的天使创造的。 还有,社会也在不断进步:司法变得更加温和与人道 ,每年都赋予个人新的权利;甚至那个最棘手的问题 ,即广大群众的贫困问题似乎也不再难以解决。越来 越广泛的社会阶层有了选举权,从而可能合法地维护 自己的利益。社会学家和教授们竞相为无产阶级生活 得更加健康和幸福出谋划策——因此,如果不为本世 纪所取得的成就感到荣耀,不觉得每隔十年社会就向 前迈一大步,那才怪呢。人们不相信欧洲各民族之间 还会有战争,就像不相信世上还有鬼怪一样,认为那 是野蛮的倒退。我们的父辈坚信宽容和友好是不可缺 少的约束力。他们真诚地认为,各个国家及各个教派 之间的界限和信仰的分歧,将会在人们的友善中逐渐 化解,整个人类将享有最宝贵的财富:和平与安全。 被理想主义蒙蔽的那代人抱着乐观主义的幻想, 他们以为科技进步必然带来人类道德的迅速提高,这 同我们今天幻想把“安全”这个词从词汇表中抹掉一 样,是十分可笑的。我们这一代人在新世纪里已经学 会了对集体残暴行为的爆发不再感到惊奇,总有一天 会出现更残酷的暴行,所以我们对人类的道德教育持 怀疑态度。我们不能不承认弗洛伊德是正确的,他把 我们的文化、我们的文明看作薄薄的一层纸,随时都 会被邪恶的力量击破。我们这一代人必须逐渐习惯这 个没有立足点、没有权利、没有自由、没有安全的世 界。我们早已为了自己的生存摒弃了父辈的坚强信念 ,他们认为人道主义会持续不断地飞速提高。一场灾 难使我们的人性一下子倒退了近千年。在我们这些有 深刻教训的人看来,轻率的乐观主义是十分陈腐的。
—— 斯特凡·茨威格作为“传记作家”写下的优秀自传作品,他用一生的回忆向一个时代告别 —— 韦斯·安德森导演《布达佩斯大饭店》的灵感来源 —— 《昨日的世界》中有多个段落曾于改编后被收入语文课本,如忘我工作的罗丹(《全神贯注》)、托尔斯泰的墓地(《世间*美的坟墓》)。
书籍目录
前言I
太平世界5
上世纪的学校32
情窦初开69
大学生活93
永葆青春的城市——巴黎127
我的崎岖道路163
走出欧洲182
欧洲的光彩和阴暗197
一九一四年战争爆发初期220
为崇高的情谊而奋斗244
在欧洲的心脏261
重返奥地利288
又回到世界上310
日落331
希特勒的崛起365
和平的濒死状态397
媒体评价
我们每个人都是这种巨大转变的见证人,每个人都迫不得已成了见证人。——汉娜·阿伦特 在阅读《昨日的世界》的过程中,我被书中如此多被遮蔽的事实震惊和触动。茨威格书中有许多对自己生活片段的描述,有一些我们也用在了电影中。在读到《昨日的世界》之前,我们其实对他生活的时代所知甚少。――韦斯.安德森,《布达佩斯大饭店》导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