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带我去山外边的海(精)

读书带我去山外边的海(精)
作者: 编者:陈行甲|译者:许渊冲
出版社: 人民日报
原售价: 38.00
折扣价: 22.10
折扣购买: 读书带我去山外边的海(精)
ISBN: 9787511561152

作者简介

陈行甲,清华大学研究生毕业,原全国**县委**,《我是演说家》第五季全国总**。2016年辞去公职专事公益。与公益人物刘正琛联合发起联爱工程,通过“儿童癌症综合控制”公益实践,探索因病致贫的解决办法。2019年1月,被《公益时报》评选为2018 年度中国公益人物,被《环球人物》新中国成立70周年特刊专题报道。 许渊冲,北京大学教授,翻译家。1938年考入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外文系,1948年到巴黎大学留学。从事文学翻译长达70余年,译作涵盖中、英、法等语种,在中国古诗英译方面,形成韵体译诗的方法与理论,被誉为“诗译英法**人” 。在**外出版中、英、法文著译100多本,包括《诗经》《李白诗选》《红与黑》《追忆似水年华》等中外名著。曾获**翻译界*高奖项之一的“北极光”杰出文学翻译奖 ,系首位获此殊荣的亚洲翻译家。 陈昶羽,本科毕业于南京大学文学院,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访问学生,现为北京大学燕京学堂硕士研究生。曾获得世界大学生华语辩论锦标赛**。

内容简介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 /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英译文】 Farewell to Prefect Du Wang Bo You’ll le**e the town walled far and wide For mist-veiled land by riverside. We part, officials far from home; Over an alien land we roam. If you h**e friends who know your heart, Distance cannot keep you apart. At crossroads where we bid adieu, Do not shed tears as youngsters do! 【注释】 少府:唐人称县令为明府,县尉为少府,与官署名之少府不同。杜少府,其人不详。 蜀州:唐代州名,武则天垂拱年间置之,治所在今四川省崇州市。 城阙:城楼,指唐代京师长安城。 三秦:今陕西省潼关以西一带,本是秦国旧地,项羽破秦后,分为雍、塞、翟三区,称为三秦。事见《史记·秦始皇本纪》。 五津:岷江的五个津渡。岷江自湔堰到犍为一段有五个渡口,即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是杜少府即将赴任的地方,这里泛指蜀地。 宦游人:为外出做官而远游四方的人。 海内:四海之内,即全国各地。 比邻:近邻。古代五家相连为比。《周礼·地官·大司徒》:“令五家为比,使之相保。”唐制,四家为邻。 儿女:感情脆弱的孩子。《后汉书·来歙传》“故呼 巨卿,欲相属以*事,而反效儿女子涕泣乎!” 【译文】 三秦之地护卫着长安城,透过风云烟雾遥望蜀川。 与你离别心中有无限情意,因为我们同是在宦海中浮沉之人。 四海之内有知心朋友,即使远在天边也如近邻。 不要在岔路口分手之时,像小儿女那样悲伤泪湿衫袖。 【赏析要点】 王勃与杜少府同是在朝为官之人,宦海沉浮,身不由己,或许一纸调令便会远隔天涯海角。离别之际,甚至无法约定两人何时何地再相见,因为他们都知道此去经年,再次见面可能在来年,也可能在来生。 对于现代人而言,理解与友人离别之际的伤感并不困难,这是每个人都经历过的情感体验,但难的是体会古诗中送别时的情感强度。我们有幸生在一个生离不等于死别的年代,所谓“天涯若比邻”在**已然从一句祝愿变成了一个事实。可是,在这件事情上,科技意义上的收益却意味着文学意义上无可挽回的损失,它意味着距离——这一被世世代代有**凝视、思索、叹息的对象,慢慢地消失在人类文学情感的地平线。对于拥有电子通信设备的人们,等待鸿雁传书的痛苦不再有了,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的感触也不再有了;在**可以随意发出成百上千条微信的时代,不再需要将千言万语塞进一封家书,也就不再需要“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的小心翼翼。距离、时间、死亡,这些人力无法逾越的天堑,是生活的敌人,却是文学的朋友。它们的存在,让诗人的情感变得浓烈、厚重而深邃。 只有明白了这些,才能知道“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实在不是一句可以轻易说出的话。这是对一个友人所能说出的*庄严、*深情的告慰——纵然此生再不能相见,仅仅是知道有你这样一个朋友在世间存在着,我就心有所慰,就足以确认自己在这荒凉的人世间终究并不孤独。 长相思·山一程 清 / 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雪一*,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英译文】 Tune: Chang Xiang Si Over Mountains Qing Dynasty / Nalan Xingde Over mountains, over rivers We plod to the Yuguan Pass. A myriad of camp fires light the night. Storm comes, snow comes The shrieking sound breaks my dream Of my yearning, tranquil home. ? (陈昶羽? 译) 【注释】 程:道路、路程。山一程,水一程,即山长水远。 榆关:即今山海关,在今河北秦皇岛东北。 那畔:即山海关的另一边,指身处关外。 帐:*营的帐篷。 *:旧时**分五*,每*大约两小时。风一*,雪 一*,即言整夜风雪交加。 聒(guō):声音嘈杂,这里指风雪声。 故园:故乡,这里指北京。 【译文】 跋山涉水走过一程又一程,将士们马不停蹄地向着山 海关进发。夜已经深了,千万个帐篷里都亮起了灯。 帐篷外风声不断,雪花不住,声音嘈杂打碎了我思乡 的梦,这是千里之外的家乡不曾有的声音。 【赏析要点】 眼尖的读者看完之后不难发现,这首词的诸多元素好似曾相识,仿佛在不久前刚刚见过。没错,这首词讲述的故事和本书介绍的**首诗《采薇》遥相呼应,可谓异曲同工。一样的南征北战,甚至一样的漫天大雪,在此间艰难跋涉的将士们思念着千里之外的故乡。行旅与思乡,这样的题材被一代代*杰出的诗人用自己的方式反复书写,因此也被称为古典诗歌的“母题”之一。 两首诗词*大的不同在于写作者的视角,《采薇》采取的是一个普通士兵的视角去回顾整场漫长而又残酷的战争,而纳兰性德则是随皇帝出征,自己就是*队的统帅之一。对于同样的母题,视角的不同带来不同的呈现方式。《采薇》是“主观视点”,从头到尾你都知道这是某一个具体士兵的个人情感;《长相思》则是“客观视点”,读这首词的感觉仿佛是上天从空中俯瞰整个*队,这个全知全能的上天在诉说着似乎属于每一个士兵但又不属于任何一个具体士兵的情感。正是这样的一种视角才能写出“夜深千帐灯”这样的句子:词人当然无法走进每一个营帐,询问他手下的心事;可在这样的风雪之中,看见茫茫黑夜中千万灯火渐次亮起——他便足以知道,故园之思定然萦绕在每个人心间。这双在暗夜里望向千万灯火的眼睛,让这首词既哀伤细腻,又大气磅礴。 山长水阔,梦回家园。纵使身陷万水千山之外的天涯羁旅,故园仍是离人心灵永远的归依。 诗歌是人类精神的载体,具有穿越时空和直抵人心的力量。本书精选的十八首诗歌,均围绕着“山”与“海”的意象。通过对其的注释、翻译与赏析,向读者传达诗人的所思所感,也分享了作者对于诗歌不同理解。本书语言生动流畅,分析深入,为读者学习、理解诗歌提供了一定的帮助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