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富裕:理念、目标与推进路径](https://file.mhuoba.com/shop/3/100021/picture/book/20220614/03/20220614030208528.jpg)
出版社: 中国工人
原售价: 48.00
折扣价: 28.80
折扣购买: 共同富裕:理念、目标与推进路径
ISBN: 9787500879145
陶志勇,全国总工会研究室副主任、一级巡视员,主要从事社会保障、工会和劳动关系理论与政策等研究。近年来,主要参与了中共中央、国务院《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全国总工会改革试点方案》等重要文稿的起草工作。编著《新时代劳动观》《中国工会理论创新四十年》等图书,在各类报纸杂志发表理论文章100多篇。
共同富裕是一个理想的全体人民共同享有高度的物 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终极社会形态。全体社会成员能够 拥有高度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前提,必然是可以创 造出高度发达的财富水平,然后才会涉及分配。因此, 共同富裕不光是分配的事情,也必然包含生产的问题。 1. 发展生产力是反贫困的根本手段 马克思认为:我们首先应当确定一切人类生存的第 一个前提,也就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这个前提就 是: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 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一些东西。因 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 产物质生活本身。发展生产力,改善物质生活,是人类 为了生存繁衍无时无刻不在从事的历史活动,也是人类 进行历史活动的基本前提。资产阶级在它不到一百年的 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 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作为人类社会面临的一大难题,贫困的产生与社会 生产力的发展程度密切相关,它不仅存在于资本主义社 会,也存在于社会主义社会。毫无疑问,制度变革为消 除贫困提供了重要的前提条件,但是建立了社会主义制 度并不意味着贫困的绝对消除。马克思反贫困理论强调 通过发展生产力逐步消除贫困,从而为人的自由全面发 展奠定条件。邓小平指出:“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在 开始的一段时间内生产力水平不如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不可能完全消灭贫穷。所以,社会主义必须大力发展 生产力,逐步消灭贫穷,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更是高度重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提出要通过发展社会生产力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 步实现共同富裕。在这一点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我们要勇于全面深化改革,自觉通过调整生产关系激发 社会生产力发展活力,自觉通过完善上层建筑适应经济 基础发展要求,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符合规律地向 前发展。”这一论述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关于生产力发 展的重要思想,对于新时代贯彻新发展理念、逐步消除 贫困、实现共享发展和共同富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目前,我国尽管已经实现了全面小康,但仍是最大 的发展中国家。我国2021 年人均GDP 虽已达1.2 万美 元,接近高收入国家门槛,但与日本的4.02 万美元、 北欧发达国家平均的5.6 万美元、美国的6.4 万美元相 比,仍然有较大差距,并不富裕。2021 年12 月召开的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正确认识和把握实现共 同富裕的战略目标和实践途径。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 ,既要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创造和积累社 会财富,又要防止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目标,首先 要通过全国人民共同奋斗把“蛋糕”做大做好,然后通 过合理的制度安排把“蛋糕”切好分好。这是一个长期 的历史过程,要稳步朝着这个目标迈进。要坚持尽力而 为、量力而行,完善公共服务政策制度体系,在教育、 医疗、养老、住房等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领域精准提供基 本公共服务。因此,要实现共同富裕,必须把发展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