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的净化与善美
作者简介
星云大师,1927年生,江苏江都人,临济宗第四十八代传人。1949年赴**。1967年创建佛光山。任**佛光会世界总会荣誉总会长、世界佛教徒友谊会荣誉会长。2013年获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奖。 大师一生致力弘扬人间佛教,主张以出世的思想做入世的事业,“给人信心,给人欢喜,给人希望,给人方便”。 大师著作超身,总计三千余万言,并被译成英、德、*、韩、西、葡等二十余种语言,在世界各地出版发行。
内容简介
十一、因果观(缘起之道) “法律之前,人人平等”,这是****人民一致 的追求。然而事实上法律之前真能人人平等吗?法律 不但有漏洞可钻,而且有的人还专门游走法律边缘,为 非作歹,甚至法律有时也会*到人情所左右,因此法律 未必真能做到**的公平;世间唯有因果才是*公平 的仲裁者,在因果之前,人人平等,因果业报如影随形, 任谁也不能逃脱于“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因果定 律之外。 因果,*简单的解释就是“种什么因,得什么果” ,这是宇宙万有生灭变化的普遍法则。《瑜伽师地论 》说:“已作不失,未作不得。”揭示了佛教因果论 的特点:任何思想行为,必然导致相应的结果,“因” 未得“果”之前,不会自行消失;反之,不作一定的业 因,也就不会得到相应的结果。 因果,是人间的实相,中国的一部二十六史,不啻 是一部*大、*翔实、*深巨的因果记录。因果也是 很高深的哲学;有因必有果,它的准确性连现代的电 脑科技都比不上。因果报应不但为人间所不能勉强, 苍天所不能*易,即使鬼神也不能违抗,它支配了宇宙 人生的一切,也种下了横亘过去、现在、未来的三世 因缘。《涅槃经》中就郑重指出:“善恶之报,如影 随形,三世因果,循环不失。此生空过,后悔无追。” 因此,一个人可以不怕鬼神,不怕生死,但是不能不怕 业报,不能不畏因果。 因果是由万法因缘所起的“因力”*纵,由诸法 摄*所成之“因相”主使,有其超然独立的特性。人 可以改变天意,但不能改变天理,也就是不能改变因果 ;因分果分,是佛陀证悟之性海,为三际诸佛自知之法 界,是不可妄加蠡测的。 佛教的因果观源自“缘起性空”的道理,旨在阐 明宇宙间万事万物都是仗“因”托“缘”,才有“果 ”的生起,而此“果”又成为“因”,待“缘”聚集又 生他“果”,如是辗转相摄,乃成森罗万象。因此,宇 宙间从自然界到众生界,从天体到微尘,没有一个现象 能脱离得了因果的关系。所谓“法不孤起,仗境方生 ;道不虚行,遇缘则合”,凡事有因有缘才有果,因果 离不开缘起之道,这是我们应有的认知。 因果并不**囿于佛教的独门妙谛,因果是每一 个人衣食住行之中,随手可拈、随处可证的真理。腹 饿了要进食,进食就是“因”,肚子饱是一种“果”; 有了枵腹进食的“因”,才能收肚子饱了的“果”。 天气转凉的时候,我们要穿衣保暖,冷是“因”, 暖是“果”,穿衣服也离不开因果。 不但衣食住行有因果,祸福生死也有因果,我们过 去培植了多少福德因缘,现在就有多少福报如意。世 间上没有无因之果,也没有无果之因,既没有异因之果 ,*不会有异果之因了。因此,因果如何,全在于自己 的所作所行。 因果的道理,竖穷三际,横遍十方,不管我们相不 相信因果,因果是**存在,它像空气一样,充满整个 宇宙,无时无处不在公平地执行着有**间的善恶赏 罚,或无情器世间的成坏。例如:有的人生来就住在 花园洋房、高楼大厦,不*严寒酷暑的侵袭,有的人却 穷居陋巷和违章建筑,*着凄风苦雨的吹打,这不是世 事不公平,是因缘果报差异。同样生而为人,为什么有 的人富贵,有的人贫苦?为什么有人锦衣玉食似王侯, 有的人三餐不继如饥殍?这都是因为他们自作自*的 因果关系不同,并不是命运和世事对他们不公平。怎 么样的因地修行,便有怎么样的果证福报,因果原是相 成的;造什么业障,*什么果报,这是分毫不变的。 因果,具足说来应该是“因缘果报”,因是主因, 缘是助缘,由因缘和合所产生的事物称果。宇宙中,大 至一个世界,小如一个微尘,都没有实存的自性可言, 而是随着因缘不同,果报就会有所差异。在佛教诸多 教理中,“因果观”与人生的关系*为密切。佛教所 说的因果,是宇宙人生的实相,不仅仅是劝人行善的说 辞。然而一般人往往以世俗的观点来解释因果,使一 些不解佛法的人,一听到因果,便斥为迷信,殊为遗憾 !对于因果我们应有如下的正确认识: (一)因果通于三世 《宗镜录》说:“经偈云: ‘假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 。’”因果业报的关系虽然极其复杂,却是有条不紊, 毫厘不差的。但是,有的人不明白因果业报的道理,只 见到世上有“行善的好人,不得好死,或是*苦报;作 恶的坏人,却过着富裕逍遥的生活”,因此便认为没有 因果的存在。其实,因果是通于三世的,不能只看一时 。道理很简单,假如一个人过去在银行里储蓄了很多 存款,现在虽然作奸犯科,你能不准他提用存款吗?如 果有人往昔负债过多,现在虽然做人善良,然而欠债还 钱是必然的道理,你能因为他现在很有道德修养,就不 用还钱了吗? 因此,好人今生所以*苦报,是因为过去所种的恶 因今已缘熟,须先*苦报;而今生虽然行善做好事,但 是因为善因薄弱,善缘未熟,所以须等待来生后世再* 善报。恶人做恶,反得好报的道理亦然。 再者,因果报应在时间上有现报、生报、后报等 “三时报”之分的原理,譬若植物有一年生、有二年 生,也有多年生。有的春天播种,秋天收成;有的今年 播种,明年收成;有的今年播种,须待三、五年后方能 收成。然而因果业报,如影随形,造了善恶业因,不管 时间久暂,只要因缘成熟,必定要*果报,这是毋庸置 疑的。 (二)因果非宿命论 因果观并不是宿命论,宿命 论认为:一切得失成败,由命运之神掌握,努力是没有 用的。而佛教的因果观念则认为:所有的果报,不管 善恶,都是自己造作出来的。偈云:“有衣有食为何 因?前世茶饭施贫人;无食无衣为何因?前世未施半分 文。穿绸穿缎为何因?前世施衣济僧人;相貌端严为 何因?前世**供佛前。”《因果十来偈》则说:“ 端正者忍辱中来,贫穷者悭贪中来,高位者礼拜中来, 下贱者慢中来,喑哑者诽谤中来,盲聋者不信中来,长 寿者慈悲中来,短命者杀生中来。”这二首偈语都是 说明,人间的贫富贵贱,生命的长寿夭亡,容貌的端正 丑陋,都是*过去生所造善恶业影响的结果,并非由他 人所*纵,*不是命中注定。因此,因果观是肯定努力 、上进,是乐观进取的道理。 (三)凡事各有因果 世间诸法的形成,“因”是 能生,“果”为所生,“种什么因,得什么果”,将这种 因果关系表现得*为浅显易懂的,莫如“种瓜得瓜,种 豆得豆”的法则。植物如此,非植物的任何现象莫不 如此,所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辰未到 ”,如是因感如是果,因果不爽的业报思想对社会人心 的规范,远远**法律条文有形的束缚。 因果不仅仅是一门理论学问,*常生活中的衣食 住行,乃至人我相处、信仰、道德、健康、经济等,都 各有其因果关系。然而,有人对因果的认识错误,因此 对信仰有很多不正当的要求,比如吃素为求身体健康, 拜佛为求佛祖保佑他升官发财,这都是错乱因果的谬 见。其实,信仰有信仰的因果,道德有道德的因果,健 康有健康的因果,财富有财富的因果。因此,若要身体 健康,就必须调心行善,多作运动,注意保健,心安自然 体泰;若要财源广进,就必须多结善缘,勤苦耐劳,信 守承诺,有智慧能力,自助而后天助。 吃素、拜佛,是信仰、道德上的因果,如果以信仰 的因,妄求健康、财富上的果,如此错乱因果,自然无 法所求如愿,这也是必然的因果。 (四)果报自作自* 《地藏经》云:“莫轻小恶 ,以为无罪,死后有报,纤毫*之。父子至亲,歧路各别 ,纵然相逢,无肯代*。”一语道尽“善恶因果,决定 有报”“因果业报,自作自*”的至理。 因果报应不是权势所能左右,鬼神也无法*纵,上 天*无法控制,它支配了宇宙人生的一切,是吾人善恶 行为的测试依据。因果不是**教化的戒条,是人人 心中的一把**尺,度量着自己一生的命运,也刻划着 人世间善恶的长短,*为自己量身打造一个未来的我 。因此我们应该正视因果法则,广植善因,必能为此生 、来世带来福慧圆满的生活。 一般说来,维系社会秩序的基本条件有礼俗、道 德、法律,但是*大的力量还是“因果”;法律的约 束是有形的,道德礼俗的制裁是有限的,都不如“因果 ”的观念深深藏在每一个人的心里,做严厉、正直的 审判。 因果,不仅是观念上的通透,*要靠行为的印证。 现代的社会,常被有道之士批评为“人心不古,世风* 下”。为什么会人心不古、世风*下呢?主要的原因 就是**社会大众,普遍缺少因果观念!因为不明白 因果,不怕因果,因此到处是能骗则骗,能贪则贪,能抢 则抢,能占则占,横竖法律不是**宝典,违法也不一 定有人知道,即使有人知道,法律也不一定能制裁。殊 不知法律或许不会制裁,但因果是**丝毫不爽的! 一个人如果做了违背道德的事,逃得了法律的审 判,但逃不了良心的审判,逃不了因果的审判。*本楠 正成(按:倒幕名将,武士精神典范者)死后,在衣服里 留了五个字“非、理、法、权、天”,此五字的意思 就是“非”不能胜“理”“理”不能胜“法”“法” 不能胜“权”“权”不能胜“天”,“天”就是因果, 因果是*后的胜利者。 即连佛陀住世的时候,也和我们常人一样,有老病 死生的现象,在因缘里面,都不出因果的范围,这是很 伟大的思想,因为在因果之前人人平等,谁也逃不了因 果业报。 吾人的生命,推之往昔,可谓“无始”而来;望之 未来,可说无穷无尽,在此“过去、现在、未来”三世 之中,生生不已,业报历然。吾人现在的穷通得失,睽 之三世,因果真乃丝毫不爽。因果通于过去、现在、 未来三世,人的一生,一时种下的因,其产生的结果可 能影响及于一世,甚至牵动生生世世的祸福安危,因此 吾人岂能不慎于一时的言行举止呢!为了我们的一世 ,甚至生生世世,我们凡事一定不能不注意“一时”的 因果! 经云:“菩萨畏因,众生畏果。”因果就是自己 的警察、导师,因果就是自己的法律准则。所谓“人 善人欺天不欺,人恶人怕天不怕”,天就是因果,因果 是**公道的。我们提倡人间佛教,应该大力建设因 果的观念,有了三世因果观,可以让我们舍恶行善,趋 乐避苦,乃至今生*到苦果,也不致怨天尤人,而能心 存还债观念,甘心*苦,进而扭转恶缘为善缘。 尤其,从三世因果观中,知道业道众生,生生世世 轮回,互为眷属。有了这层体认,必能激发“无缘大慈 ,同体大悲”的慈悲心。如此,不但今生能得圆满自在 的人生,来世*能感生善趣。因此,能够清楚地认识因 果业报,必能把握业力而谋求自己的幸福。 P67-P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