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胡雪岩学经商智慧](https://file.mhuoba.com/shop/3/100021/picture/book/20220707/15/20220707154059325.jpg)
出版社: 北京工业大学
原售价: 28.00
折扣价: 15.51
折扣购买: 跟胡雪岩学经商智慧
ISBN: 9787563951604
多积功德,厂施恩惠 平民肯积德施惠,便是无位的公相;权贵贪权重 利,便是有爵的乞人。也就是说普通的老百姓只要肯 多积功德,广施恩惠帮助他人,就相当于没有实际爵 禄的公卿宰相,会受到万人的景仰;反之,达官贵人 假如一味贪恋权势,把官职当成一种生意买卖,欺下 蒙上,这种人的卑劣行径,就如同乞丐那样可怜。 胡雪岩一向认为:无论为官为商,都要有一种社 会责任感,既要为自己的利益着想,也要为天下的黎 民着想。要急天下黎民之所急,才是“义”的本意。 否则,为官的便是贪官,为商的便是奸商。 自古以来商人总是为了利益奔波,为利者当然免 不了使手段、耍聪明。因为利之为物,往往不在己, 而在他人,或隐匿于物中,尚需发掘。因此商人就要 运用自己敏锐的眼光,纵观万物万事,从中发现商机 ,运筹帷幄,进而获利。但一旦被利益迷了眼,那就 难免在事情上面分不清楚,可能会整天想歪门邪道, 极尽投机钻营之能事。在中国传统观念里,人们普遍 看不起商人,也许这跟商人不知自重只知钻营有关系 。但是人们对商人的印象在胡雪岩这里却发生了改变 ,这种改变虽然并不足以改变整个商人群体的形象, 但是至少人们对胡雪岩是交口称赞的。 胡雪岩深深地知道,在别人最需要帮助的时候送 出你的善意,不仅能使自己得到精神的愉悦,还能使 别人从困窘中脱身。“有慈善心,肯施惠于人,以仁 取众”是胡雪岩为人处世的座右铭,也是他成功的一 个重要因素。既要为自己的利益着想,又不能处处只 为自己想,也要替天下黎民着想,用他的话来说就是 “慈能致福”。 浙江地处长江沿岸,雨水充足,气候温和,一年 四季风景宜人,自然环境十分优越,是我国药材的一 个重要产地。浙贝母、元胡、白术、芍药、麦冬、浙 玄参、温郁金和杭白菊并称“浙八味”,在杭州城乡 都有广泛种植。这些药材以其品质优良而为历代皇家 御医所采用。由于这种得天独厚的优势,早在南宋时 ,浙江的中医药业就很发达,当地出产的药材达一百 种,药店更是遍布大街小巷。 胡雪岩经营药材当然不可能没有利润,但他得利 和别人不同,不仅要自得,还要众得。当时晚清时局 动荡,战事频繁,军队行军打仗,转战奔波,一定需 要行军药;且每打完一仗必定会尸积如山,饿殍遍野 ,瘟疫流行,这时还需要辟瘟药。胡雪岩看在眼里, 心里就有了个“达则兼济天下”的想法。 早在清军镇压太平军和出关西征捻军时,胡雪岩 就邀集江浙名医研制了“胡氏辟瘟丹…‘诸葛行军散 ”等药品,送给左宗棠军营及陕甘豫晋各灾区。战乱 结束后,为了“广救于人”,胡雪岩决定开办胡庆余 堂。 无论如何,胡雪岩在乱世之中开办药店都是善举 。乱世之中常有瘟疫蔓延,百姓流离失所,但又有几 个人身上有求医问药的银两呢?胡雪岩对天下黎民的 艰辛体味深切,他下令自己在各地所设的药铺,接待 顾客时要根据情况,有钱的少收,无钱的白看病、白 送药。而且胡雪岩还同湘军、绿营军达成协议,军队 只要出本钱,就可以由他本人派人去购买原材料,召 集名医配成金疮药等军队急需的药物送到营中。曾国 藩知道后,曾对人言:“胡氏为国之忠,不下于我。 ” 太平天国运动被镇压下去后,朝廷决定广招天下 贤才,这就又要举行科举考试。一时间天下士子齐集 于京参加考试,但由于时处夏季,又加上许多士子几 年来被战争所扰,而且也都不是青年了,过度的操劳 导致他们身心俱疲,所以很多人到京没多久就病倒了 。胡雪岩得知这一消息后,马上派人将各种药品、补 品运至京城,并免费送给这些患病的士子们。这种做 法受到考官、士子及百姓的交口称赞,胡氏义赠士子 们药品的事很快传遍天下,天下人都知道了浙江有个 “胡大善人”,而朝廷也因他这一行为而赏了他一个 三品官衔。 光绪元年,胡雪岩雇人身穿印有“胡庆余堂药店 ”字样的衣服,在水陆码头上向上下车船的客商免费 赠送辟瘟丹等居家必备的药品,宣传胡庆余堂药品的 药效,一时之间胡庆余堂的名字传遍江南诸省。三年 多的时间里,胡雪岩光施送药品一项就花去了十多万 两银子,但这些银子在他经营胡庆余堂不久后就收回 来了,这又应了那句“送人玫瑰,手有余香”的话了 。这种事情如果发生在现在,人们马上会意识到这是 广告行为,但在过去那样的单纯社会环境中,人们只 是简单地认为这是善举。P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