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莱松风(黄易与乾嘉金石学附武林访碑录)(精)](https://file.mhuoba.com/shop/3/100021/picture/book/20210429/17/20210429170025805.jpg)
出版社: 上海古籍
原售价: 168.00
折扣价: 107.60
折扣购买: 蓬莱松风(黄易与乾嘉金石学附武林访碑录)(精)
ISBN: 9787532599004
朱琪,1980年生。南京艺术学院艺术学博士,现为南京晓庄学院美术学院副教授。西泠印社社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汉画学会会员。致力于中国书画及玺印篆刻研究,尤其关注文人艺术相关领域。研究涉及艺术史、文学史、考古学、金石学、艺术文献、文博鉴定等多个研究领域。先后应邀参与故宫博物院研究课题、国家重大文化工程“中国历代绘画大系”之《先秦汉唐画全集》《宋画全集》(第八卷)及《明画全集》题跋释文及印章鉴别审定工作。著有《朱琪篆刻心经印谱》《真水无香:蒋仁与清代浙派篆刻研究》《新出明代文人印章辑存与研究》等。
序一 沈燮元 清代中叶,金石之学大兴,名家迭出,以钱大昕、翁方纲、孙星衍、王昶、黄易等人为其中翘楚,时称“金石五家”。黄易又工书,尤精篆刻,后人将其与丁敬、蒋仁、奚冈、陈豫锺、陈鸿寿、赵之琛、钱松并称“西泠八家”。 黄易(1744—1802),字大易,号小松、秋盦,钱塘人。其先世越人,洪武初,福寿公以匠作徙钱塘。小松父树穀(1700—1751)字培之,号松石。工诗、精书法,少年即负才名。乾隆初,在武林门外建广仁义学,广聚群书,延师讲学。乾隆九年(1744),黄易出生于钱塘湖墅。乾隆十六年(1751)树穀弃世,黄易年仅八岁,受家庭影响,自幼即爱好书法,曾从丁敬学习书法篆刻,又从何琪、陈璨等学习诗文,故其弱冠即头角峥嵘。乾隆二十三年(1758),十五岁的黄易即从伯兄黄庭幕游楚北历练。乾隆二十九年(1764),伯兄因事所累,被遣戍塞北轮台。自此年始,黄易即馆固安三年,武冈五年,清苑四年,并就馆北直隶郑制锦处。嗣后赴扬州、淮安、盐城一带幕游。在此期间,结识了不少盐商和朋友,如江昉、罗聘等,乾隆三十九年秋(1774)于元氏县访得《汉祀三公山碑》,后每至一地,即访古寻碑不懈。乾隆四十二年(1777)七月入都,等候派遣,又结识了翁方纲、朱筠、张埙、宋葆淳、孔继涵等人,以翁氏为中心,时举雅集,因之,与翁氏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在京居留,虽仅短短三月,然对黄易以后仕途及学术影响至钜。 综观有清一代,不仅金石学家作者如林,著述亦夥颐沉沉,就中黄易以收藏与鉴赏最负盛名。其著述有《小蓬莱阁金石文字》《小蓬莱阁金石目》《嵩麓访碑日记》《岱岩访古日记》《秋盦遗稿》等。以《小蓬莱阁金石文字》一书而言,此书为黄氏所藏金石珍秘善本,根据原碑拓本双钩摹刻,并录释文,后附各家题跋,融摹图、录文、跋尾三者为一体,俾后人读后如睹原物,在当时印刷条件不足情况下,此举可谓一大进步。朱琪仁弟通印学,精篆刻,好学深思,今将黄易与乾嘉金石学研究,深入研讨,举凡其家族渊源、生平事迹、友朋交往、藏品出处,源源本本,阐述无遗。又将向藏于南图之《武林访碑录》未刻稿本首次校理梓行。余读后深为折服,故喜而略缀数语,以代喤引。 岁次己亥三月,沈燮元谨序。 黄易在清代学术与艺术史上是一位具有不可替代特殊地位的人物。他长于金石之学,与钱大昕、翁方纲、孙星衍、王昶并称“金石五家”;又精于篆刻,与丁敬、蒋仁、奚冈、陈豫钟、陈鸿寿、钱松并称为“西泠八家”。但在较长一段时间内,未见相关学者进行较为全面、深入研究。本书的出版填补了这一空白。此次重版,特推出精装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