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东方出版中心
原售价: 29.00
折扣价: 18.90
折扣购买: 孩子的宇宙(精)
ISBN: 9787547300749
河合隼雄,临床心理学家、日本心理学界重磅级人物,在瑞士荣格研究所取得日本第一个荣格学派精神分析师资格。河合隼雄不仅为临床心理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还深入探讨日本人的新型,并因而摄入日本文化及日本宗教的研究。2002年,河合隼雄受日本首相力邀出任日本文化厅厅长。2007年,河合隼雄去世后,日本民众曾感慨道:“日本再无心理大师。”他是日本超人气作家村上春树的良师益友,日本天后作家吉本芭娜娜的心灵导师,绘本大师幾米的灵感来源。河合隼雄一生著作高达300余种,涉及学术专著、心理学普及读物、心理治疗方法、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家庭问题和社会问题、心灵成长、与名人的对谈等。
孩子与离家出走 《雷蒙娜和妈妈》讲述了很多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一些家庭场景, 在理解孩子的心理方面给出了很多重要的提示。这里我们就其中最后出现 的“离家出走”这个问题进行一下探讨。有非常多的人在童年时想要离家 出走,或半真半假地进行过这样的行动。从未有过这种想法的人反倒是少 数。 有趣的是,关于童年时的烦恼,在堀内秀和工藤直子的对谈中,就 谈到了离家出走这件事。堀内秀提到,自己曾经被哥哥们说成是“在桥下 捡来的孩子”,痛苦不堪,最后想到了离家出走。不过他也说到,在兄弟 姐妹之中,只有自己特别受到父母的宠爱,因而感到很不好过。这明确地 说明了前面提到过的一点,即产生想要离家出走的想法,与是否得到父母 的疼爱是没有关系的。小学四年级时,堀内在挨了一顿不分青红皂白的责 备之后,嚷嚷着“我再也不要待在这个家里了”跑了出去。“我记得,最 后我躲在储藏间里,听着妈妈叫着自己的名字,知道妈妈在找自己,仅仅 因此而感到放下心来。原来我是一个值得妈妈担心地寻找的存在。”知道 这一点,他的心情终于平静了下来。这可以说体现了小学四年级学生的“ 离家出走”的一个典型案例,应该有很多人有过类似的经历。 而工藤则说自己经常进行“离家出走的幻想”。躺在榻榻米上,在心 中想象自己离家出走的样子。在反复想象的过程中,就觉得自己似乎已经 离家出走回来了。在幻想的世界中尝试过离家出走的人,应该也不在少数 。 自立的意志 在这些离家出走的背后,存在着孩子自立的意志和作为个体的主张, 这一点谁都可以发觉。孩子突然之间觉得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人,有自己的 主张,一旦把这种想法付诸行动,就会出现“离家出走”。但孩子们会发 现,外面的世界并不是那么温和,自己还不能一个人独立生活下去。因此 ,在离家出走的时候意气风发,最后却只能以回家告终,弄得不好,还会 体会到一种挫败感。 把孩子的离家出走理解为对父母的一种抗议,父母因此而就自己对待 孩子的态度进行反省,这种情况下亲子关系会出现改善,正是所谓的“争 吵之后关系反而更为融洽”。我在其他作品中曾经详细记述过这种情况的 典型案例,这里就从另一个不同的角度来探讨一部以离家出走为主题的儿 童文学作品。克劳蒂的离家出走 柯尼斯柏格的《天使雕像》(又名《克劳蒂的秘密》),是以离家出走 的孩子为主题的名著。一般来说,在儿童文学中提到离家出走,往往会描 写感情的纠葛,但是柯尼斯柏格超越了这种感情,在与更深层的本质相关 的角度描写了“离家出走”。这本书描述的是小女主人公克劳蒂拉着弟弟 杰米(Jamie)一起离家出走直到返回家中的一段故事,其特征是,在整个过 程中,没有一个出场人物流过哪怕一滴眼泪。说起来,在离家出走的故事 中,眼泪可以说是必不可少的。而这本书却是明朗而轻快的离家出走故事 ,但是绝不失之轻佻肤浅。相反,正如前面所述,其中蕴含着与人的本质 息息相关的重要见解。 “克劳蒂知道自己绝不可能采用传统那种背着背包然后怒气冲冲离家 出走的模式。”故事的开头就是这样。如此说来,前面讲到的雷蒙娜的离 家出走,正是所谓的“传统模式”。克劳蒂是个差一个月就满十二岁的女 孩,她的离家出走的确是新式而独特的。她进行了周到的计划,首先,她 选择纽约市大都会博物馆作为离家出走的地点,就足以令人惊奇不已。那 么,她为什么会产生离家出走的念头呢?她在家里是老大,有三个弟弟, 而父母对待孩子的态度存在着不公,也就是说,很多情况下弟弟们都在玩 儿,却只让她一个人干活,这成了她决定离家出走的契机。说起来,这也 是离家出走的常见理由。 因为我是我 克劳蒂在积攒离家出走的费用和准备的过程中,有时几乎忘记了自己 究竟为什么要离家出走。关于这一点,作者写道,也许克劳蒂有着自己也 没有清楚地意识到的离家出走的原因。作者用诙谐的语言写出了这个原因 :“也可能是日复一日的生活作息使克劳蒂疲乏了。她已厌倦了自己老是 得A+。” 克劳蒂是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无可替代的女孩。但是仔细一想,自 己的日常生活与这个身份却一点儿也不相符。每天的生活和那么多女孩们 一模一样。虽说门门功课得A+,但这样的孩子在美国也有的是。“我不是 别人,而是克劳蒂·钦卡德,这一点就像我是我自己一样清楚明白。”她 能在心中这样对自己说吗?要证实这一点非常困难。如果只是每天重复千 篇一律的生活——哪怕这种生活过得多么出色——是无法证明自己的独特 性的。也就是说,克劳蒂的离家出走,虽然不知道她本人在多大程度上意 识到了,其实和自我同一性的确立有着密切的关系。 但是,说起自我认识的确立,所谓传统的离家出走的模式,哪怕有些 乍看起来像是胡闹,应该说和自我同一性之间也是有一定的关系的。因此 ,克劳蒂的离家出走,哪怕从本质上来说其实并没有什么新意,但她明确 地意识到和处理了迄今为止没有人正视的问题,可以说还是有其新鲜之处 的。P1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