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中国纺织
原售价: 38.00
折扣价: 23.60
折扣购买: 管子全鉴(典藏版)
ISBN: 9787518022496
【原典】 欲为天下者,必重用其国;欲为其国者,必重用 其民;欲为其民者,必重尽其民力。无以畜之,则往 而不可止也;无以牧之,则处而不可使也。远人至而 不去,则有以畜之也;民众而可一,则有以牧之也。 见其可也,喜之有征;见其不可也,恶之有刑。赏罚 信于其所见,虽其所不见,其敢为之乎?见其可也,喜 之无征;见其不可也,恶之无刑;赏罚不信于其所见 ,而求其所不见之为之化0,不可得也。厚爱利,足以 亲之;明智礼,足以教之。上身服以先之,审度量以 闲之,乡置师以说道之。然后申之以宪令,劝之以庆 赏,振之以刑罚,故百姓皆说为善,则暴乱之行无由 至矣。 【注释】 ①为天下:统治、治理天下。 ⑦重用其国:慎重地使用自己的国力。 ③畜:容留、留住。 ④处:留住,居住。 ⑤征:表现,征验,这里指实际的奖赏。 ⑥刑:通“形”,表现,显露,这里指实际的惩 罚。 ⑦化:感化。 ⑧度量:长短多少的标准,引申为法规,制度。 ⑨师:负责宣教的官员。说道:教导。 ⑩振:通“震”,震慑。 ⑧说:通“悦”,高兴,喜悦。 【译文】 想要治理好天下。必须慎重地使用本国的国力; 想要治理好**,必须真重地对待百姓;想要治理好 百姓,必须慎重地使用民力,不能耗尽。君主留不住 百姓.百姓就要外逃而不能阻止;君主治理不好百姓 ,百姓即使留下来也不听役使。远地的百姓来投奔而 不离去,是因为君主能留下百姓;百姓众多而可以统 一号令,是因为君主能治理百姓。见到人们做好事, 表达高兴要有实际的奖赏;见到人们做坏事,表达厌 恶就应该有具体的惩罚。赏功罚过.对于亲身经历的 人们确实兑现了,那么,没有亲身经历的人也就不敢 胡作非为了。如果见到人们做好事,表达高兴而没有 实际的奖赏;见到人们做坏事.表达厌恶而没有具体 的惩罚,那么,赏功罚过,对于亲身经历的人都没有 兑现.要指望没有经历的人们为之感化,那是不可能 的。君主能够付出厚爱厚利,就可以使人民亲近;申 明知识和礼节,就可以教育人民。居上位的人要以身 作则起表率作用,审定规章制度来防范社会的**现 象,设置乡里的官吏来教导人民。然后再用法令加以 约束,用奖赏加以鼓励,用刑罚加以威慑,这样,百 姓就都愿意做好事,暴乱的事情就不会发生了。 【原典】 地之生财有时,民之用力有倦,而人君之欲无穷 ,以有时与有倦,养无穷之君,而度量不生于其间, 则上下相疾也。是以臣有杀其君,子有杀其父者矣。 故取于民有度,用之有止,国虽小必安;取于民无度 ,用之不止,国虽大必危。 【注释】 ①相疾:相互仇恨、怨恨。 ②止:止境,节制。 【译文】 土地生产财富,*时节的限制,民众花费劳力也 会有疲倦的时候,但君主的**却无止境。以*时节 限制的土地和*气力限制的民众来供养**无穷的君 主.如果没有节制和分寸,上下之间就会互相怨恨。 于是臣子杀君、儿子杀父的现象产生了。因此,取财 于民要有节制,使用民力要有所克制,**虽小也能 安宁;相反,向人民征收无度,耗费没有节制,那么 **虽大也必然灭亡。 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