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抗战事件/陕西抗战记忆丛书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第一节 “哀哉中华其亡其亡” 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侧的岛国日本是与中国 一衣带水的邻邦,在两千多年的交往史上,两国关系 的主流是友好与和睦的。然而到了1868年明治维新后 ,具有浓厚军事封建传统的日本主动顺应国际潮流, 效法西方,实行资本主义改革。在促进日本近代化发 展的同时,也迅速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 路。蕞尔小国日本遂逐渐成为世界东方战争的策源地 。 日本军国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是有其深厚的社会历 史根源的。公元8世纪后半叶起,伴随着日本封建经 济的发展和阶级关系的变化,以征战杀伐为职业,带 有浓厚的宗教意识和主从依附特征的武士阶级不断发 展,并逐步成为“四民”(士、农、工、商)之首。 1192年,武士首领源赖朝建立镰仓幕府,标志着日本 第一个武家政权的诞生。日本武家政权素有海外掠夺 的传统。16世纪末,日本的实际统治者、武士首领丰 臣秀吉统一日本后即提出了征服朝鲜、占领中国、称 霸东南亚及印度的“大日本帝国”的构想,并发动了 侵略朝鲜的战争,企图假道朝鲜侵略中国。只是由于 中国政府出兵援朝以及朝鲜军民的顽强抵抗,日本的 这一构想才化为泡影。到了近代,和中国一样执行闭 关锁国政策的日本也同样被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打开 了国门。在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不断激化的情况下, 以下级武士为中心的改革派掀起了“倒幕维新运动” 。1868年,倒幕维新派推翻了最后一个武家政权—— 德川幕府,建立了以明治天皇为中心、由下级武士掌 权的地主资产阶级政府。新的天皇政权实行“明治维 新”,以令人炫目的速度开始了资本主义近代化的进 程。但是由于此次资产阶级变革的不彻底性,政治、 经济、社会等领域大量的封建因素得以保留,使得日 本资本主义近代化进程带有极大的不平衡性和先天的 畸形性,从而为日本近代军国主义制度的产生发展提 供了土壤和条件。具体而言如下: 第一,明治维新后确立起来的绝对专制的近代天 皇制度是日本军国主义产生和推动其发展的根本保证 。第二,天皇治下的军部势力是日本军国主义生存和 发展的主体。在明治维新的过程中,军队的权力被推 到了能够左右国家全局的地步,政府不能控制军队, 军队却可以左右政府。特别是随着后来对外侵略战争 的扩大,军队全面介入了国家外交、内政的各个领域 ,遂使军部成为独立于政府、议会之外操纵国家政权 的政治势力,从而形成了充满军国主义色彩的军人政 治。第三,畸形的民族文化观念是日本近代军国主义 产生和发展的灵魂。在倒幕和维新运动中,新兴资产 阶级与下级武士结成了改革联盟,一大批下级武士掌 握了国家的政治航向。他们用传统的封建武士观念指 导国家,致使日本千年封建社会遗留下来的诸如“大 和民族优秀论”“日本乃万国之本的国家”等观念和 人性扭曲的武士道精神进一步泛滥开来,从而为军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