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托的几何学遗产(科学革命前夕的美术与科学)(精)/何香凝美术馆艺术史名著译丛

乔托的几何学遗产(科学革命前夕的美术与科学)(精)/何香凝美术馆艺术史名著译丛
作者: (美)小塞缪尔·Y.埃杰顿|总主编:范景中|译者:杨贤宗//张茜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原售价: 72.00
折扣价: 50.40
折扣购买: 乔托的几何学遗产(科学革命前夕的美术与科学)(精)/何香凝美术馆艺术史名著译丛
ISBN: 9787100156042

作者简介

小塞缪尔?Y. 埃杰顿(Samuel Y. Edgerton,Jr.,1926— ),宾夕法尼亚大学博士,曾执教于波士顿大学多年,现为威廉姆斯学院美术史荣休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文艺复兴时期美术,尤其专注于美术与科学关系的研究,主要著作有《图画与惩罚: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术与刑事诉讼》《文艺复兴时期线性透视的重新发现》等。杨贤宗,1969年出生,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史博士,曾在英国伦敦大学瓦尔堡研究院从事博士后研究,现任教于华中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主要著作有《西方学者文艺复兴研究三论》《建筑与象征》《西方美术史学史与方法论研究前沿》,译作有《画家生涯》《文艺复兴时期的历史意识》等。 张茜,1989年出生,华中师范大学美术学硕士,现就职于湖北美术馆,三级美术师。曾在《世界美术》《天津美术学院学报》《湖北美术学院学报》和《美术文献》等刊物发表专业论文多篇。

内容简介

为何资本主义欧洲1500年后在世界上所有文明中第一个发展起通常所理解的现代科学,快速领先于先前高度发展的东方文明?为何西方艺术革命与科学革命两方面最为显著的成就产生于同一个地方——托斯卡纳的佛罗伦萨城?仅仅因为文艺复兴美术的奠基者乔托与现代科学的创始人伽利略都是托斯卡纳人这一巧合? 对于所有这些问题,至少有一个答案存在于文艺复兴时期欧洲与同时期东方绘画艺术之间的差异。只需将普通的西方文艺复兴风格的科学插图与传统中国和伊斯兰国家的示例做一比较即可。如将罗伯特?胡克1667年巨著《显微术》中所刊印的绿头苍蝇版画与归于中国元代画家钱选名下的《草虫早秋图》中所描绘的类似主题的局部做比较。 我们即刻看出中国画家以罕见的敏感性表现出飞行中昆虫的轻盈特性,而胡克(他可能仅仅为版画制作底稿)只是强调苍蝇翅膀固定的几何结构,而没有表明它们实际的飞行状态。当然,胡克是在观察一只死的苍蝇。在西方,我们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要是想了解有机物或无机物的构造,我们首先必须将其想象为静物(如同一幅夏尔丹的静物),将所有组成部分转化为客观固定的几何关系。在这些图画中,正如亚瑟?韦利的嘲讽,“本丢?彼拉多与咖啡罐都是垂直的圆柱体”。对于传统的中国人而言,这种方法在科学与审美两方面都是荒谬的。 为何我敢于将一位大画家的杰作与一位普通版画家的纯说教图联系起来?毕竟,许多优秀的西方画家如雅各布?利戈齐和扬?凡?海苏姆等,都创作过精美的飞虫图。这里做此对比,是因为我想从一开始就强调欧洲文艺复兴美术的几何透视法与明暗对照法传统,不论是否具有美学上的风格特征,已证明对于现代科学极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