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密码(第2季)(精)

成语密码(第2季)(精)
作者: 编者:莫彭龄//王建军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原售价: 39.00
折扣价: 29.25
折扣购买: 成语密码(第2季)(精)
ISBN: 9787100114981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大千世界:天外更有青天在 佛教在东汉时期由印度传入中国,并以众生平等 、因缘果报和神识不灭等基本理念赢得大量的善男信 女,以至于后来成为中国主流宗教之一。在这一文化 互动交流的过程中,大量与佛教有关的词语应运而生 ,其中就包括不少源自佛教的成语。 佛家认为:“世为迁流,界为方位。”“世界” 是一个由时间和空间组合而成的系统,以须弥山为中 心,以铁围山为外郭,同一太阳所照的东、西、南、 北四个洲就是一个小世界。一千个小世界合起来就被 称作“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合起来为“中千 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合起来,就是“大干世界” 。这代表了佛教极为广大而又合乎近代天文学的观点 。 因此,世人眼中的地球并不叫“大千世界”。在 佛家看来,我们所处的地球只不过是大千世界中的一 个微不足道的单位而已。宋代释普济《五灯会元·释 迦牟尼佛》:“遍观三千大千世界,觅普贤不可得见 。”后来,随着历史的发展,语言也在随之调整,“ 大干世界”便也可以用来指称广阔无边的世界。《镜 花缘》第一百回中写道:“小说家者,何关轻重!消 磨了三十多年层层心血,算不得大千世界小小文章。 ” 时至今日,“大千世界”的佛教意味逐渐淡薄, 而包罗万象、广阔无边的意思则更加突出。人们多用 这个成语来形容丰富多彩、不断变化的现实生活。 (刘萌) 叠床架屋:重言叠句令人烦 叠床架屋,顾名思义,就是床上加床、屋上架屋 。用来比喻做事和作文无必要的重复,多指词义重复 。今人也用来比喻机构的重叠,层层重复,浪费人力 和财力。《清稗类钞·讽刺类》:“墨卷制义中有所 谓墨派者,腐烂恶劣,有即以墨卷为题,而作二比文 以嘲之者。其文日:‘天地乃宇宙之乾坤,吾心实中 怀之在抱,久矣夫,千百年来,已非一日矣。溯往事 以追维,曷勿考记载而诵诗书之典籍。元后即帝王之 天子,苍生乃百姓之黎元,庶矣哉,亿兆民中,已非 一人矣。思入时而用世,曷勿瞻黼(fu)座而登廊庙 之朝廷。’叠床架屋,的有此病,然仅以句调论,固 圆熟无比也。”这一段“仿墨卷”是开个玩笑,是极 端的演示。全篇充满了无用的同义词重叠。后人对这 种虚文滥调不断批评,但社会仍然重视不够。如“复 又”“但却”“我本人似乎好像在哪儿亲眼见过他” 之类的话仍然很多。 成语“叠床架屋”应该出自北齐颜之推《颜氏家 训·序致》:“魏晋已来,所著诸子,理重事复,递 相模激,犹屋下架屋,床上施床尔。”但是,类似含 义的表述可以追到《世说新语·文学》:晋朝的庾仲 初写好了《扬都赋》,请庾亮指导批评,庾亮看在亲 族的面子上,极力抬高庾仲:“可三二京,四三都。 ”也就是说,《扬都赋》是张衡的《二京赋》后的第 三篇、左思的《三都赋》后的第四篇美文。于是,人 人争相抄写,弄得洛阳纸贵。但是太傅谢安则认为评 论过高,批评《扬都赋》“屋下架屋耳,事事拟学, 而不免俭狭”。词句堆砌如同屋下架屋,内容自然十 分乏味。 (刘玉凯) 鼎足而立:三方力量最平衡 在所有几何图形中,三角形是最稳定的,法国的 埃菲尔铁塔和中国的东方明珠电视塔在建造中都运用 了这个原理。其实早在商周时期,古人们就已经意识 到了三点的稳定性,从而造出了极具特色的青铜器一 鼎。 鼎是传国重器,象征着权威、统一和昌盛,因此 ,支撑着整个鼎身的三足就具有了力量与实力均等的 意味。《史记·淮阴侯列传》中说:“莫若两利而俱 存之,三分天下,鼎足而居。”后来班固在《汉书· 蒯通传》里将这个词写作“鼎足而立”:“方今为足 下计,莫若两利而俱存之,参分天下,鼎足而立,其 势莫敢先动。”在这里,能够形成鼎立局面的指刘邦 、项羽和韩信。 史载,楚汉相争之时,双方相持不下,人们都认 为取胜的关键在韩信。韩信当时是刘邦的大将军,谋 士蒯通劝他说:“如果您帮汉王,汉王就会胜利,您 若辅佐楚王,楚王就得天下,因此您不如谁也不帮, 和他们三分天下,鼎足而立,然后再凭借自己的威望 ,实现统一大业。”但韩信思来想去,始终认为自己 不应背叛刘邦,所以没有听从蒯通的建议。蒯通警告 他:“您功高震主,将来汉王对您必不放心啊。”后 来韩信果然被吕后诛杀。临死前,他只能长叹:“我 后悔没有采用蒯通的计策,以致被妇女小子所害,这 难道不是天意!” 需要注意的是,此处的“鼎”特指三足两耳的圆 鼎,能够“鼎足而立”的一定是三方势力,不能多也 不能少,这样我们才会经常说:“魏、蜀、吴形成了 三国鼎立的局面。” (王建军) P2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