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妇人(全译插图本)(精)/世界文学名著名译典藏

小妇人(全译插图本)(精)/世界文学名著名译典藏
作者: (美)路易莎·梅·奥尔科特|译者:方菁//方宪
出版社: 长江文艺
原售价: 45.00
折扣价: 24.80
折扣购买: 小妇人(全译插图本)(精)/世界文学名著名译典藏
ISBN: 9787570203161

作者简介

路易莎? 梅? 奥尔科特( Louisa MayAlcott,1832—1888),美国著名女作家,以写儿童读物闻名。其最著名的作品是1868年出版的《小妇人》。在这部书受到读者欢迎后,她还陆续出版了数本少年少女成长小说,如《墨守成规的姑娘》《小男儿》《乔的男孩们》等。

内容简介

贝思放下了食物,悄声走到属于她的小角落里坐下,默默期待着那即将到来的读信时刻。 “爸爸已过了从军年龄,身体状况也不适合从军,却愿意去做随军牧师,真是太伟大了。”梅格温柔地说。 “真想当个鼓手,或者当个“Vivan”——那个词怎么拼来着?或者护士也行,这样我就可以在他身边帮助他。”乔哼了一声,大声说道。(此处乔想说的是“Vivandière”这个词,该词的意思是随军女商贩。) “睡在帐篷里,吃味道糟糕的食物,用大锡杯喝水,这一定很难受。”艾米叹道。 “妈咪,爸爸还有多久回家?”贝思用颤抖的声音问道。 “不会太久,乖乖,除非他病倒。只要他身体能撑下去,他就会一直在部队里做他应该做的事,我们要做他坚实的后盾,不能要求他早点回来。现在来读信吧!” 大家围到火炉边,妈妈坐在大椅子里,贝思坐在她脚边,梅格和艾米则各自靠在椅子的两个扶手上,乔特意斜靠在椅背上,这样即使信太令人感伤,也不会有人觉察到她脸上的变化。在那段艰难的岁月里的信,没有不感人的,尤其是父亲们寄回家的信。但马奇先生在这封信里并没有提到艰难困苦和压抑着的乡愁,他写了许多积极的、充满希望的军营见闻,还有些行军情况和部队新闻。直到最后,马奇先生才流露出一颗深沉的慈父之心和渴望回家与妻女团聚的愿望。 向她们转达我全部的爱和吻。告诉她们我日夜思念她们,并为她们祈祷,每时每刻都从她们的爱中寻求到最大的宽慰。还要等上漫长的一年,才能见到她们,但请告诫她们,再难过也不要停止工作,这样才不会在艰难时期荒废时光。我知道她们会牢记我的话,做我们的乖宝宝,忠于她们自己的职责,勇敢地生活和挑战自我。在我重返家园的时候,我的四个小妇人一定变得更加可爱,更令我骄傲。 读到这里,每个人都在抽泣。乔并没有因为大颗大颗的泪珠滚落鼻尖而感到难为情。艾米一点都不在乎会弄乱鬈发,把脸埋在妈妈的肩上,哽咽道:“我以前总是只顾自己!但我一定努力改变,不让爸爸失望。” “我们一起努力!”梅格哭着说,“我过于注重自己的外表,却厌恶工作,以后一定不会再这样了。” “爸爸总叫我‘小妇人’,我会努力像他说的那样成熟起来,改掉鲁莽的脾气,不再胡思乱想,做好自己的事。”乔说,尽管心里明白管好自己的脾气比在南方对付两个敌人还要艰难。 贝思没说话,只用蓝色的军袜擦干眼泪,埋头拼命编织。她不想浪费一点儿时间,她暗下决心,爸爸回家的时候,一定让他看到自己已成为了他所期待的小妇人。 马奇太太打破沉默,愉悦地说:“你们还记得演《天路历程》《天路历程》(The Pilgrims Progress)由英国作家、布道家约翰?班扬(John Bunyan,1628—1688)所著。全书分为上下卷,主要讲述一位基督徒以及其妻各自经历重重艰险朝圣的灵修历程。的场景吗?那时候你们还是一群小家伙,最喜欢我把布袋绑到你们背上做包袱,给你们帽子、棍子和纸卷,让你们在家里‘徒步’,从地窖——也就是‘毁灭城’——往上一直走到屋顶——也就是‘天国’——在那里你们可以获得许多好东西。” “真的很好玩,特别是‘途中险遇雄狮’‘决战魔王亚玻伦亚玻伦(Apollyon),出自《天路历程》。“亚玻伦”是毁灭城的领主,与“基督徒”在屈辱谷决斗意欲让“基督徒”臣服于他。’还有‘穿越死荫谷’那几幕。” “我喜欢包袱掉落滚下楼梯这个情节。”梅格说。 “我最喜欢的是到最后,我们都爬上平坦的屋顶,屋顶满是鲜花、树篱和美景,我们站在阳光里兴致高昂地歌唱。”贝思微笑着说,好像又回到了那段美好的时光。 “我不大记得了,只记得我特别害怕地窖和漆黑一片的入口,但我一直特别喜欢吃屋顶上的蛋糕和牛奶。如果不是因为我已经不是个孩子了,我倒很想再演一回。”艾米表示自己要放弃这种孩子气的游戏,可她才十二岁。 “我的好艾米,事实上我们一生都在扮演这部戏中的角色,只是方式不尽相同而已。追求美德、追求幸福的愿望引导我们负重前行,助我们克服困难,从错误中成长,最后我们才能找到让自己内心平静之地——真正的‘天国’。来吧,往天国进发的小朝圣者们,再来一次吧,不是演戏,而是发自内心地砥砺前行,看看爸爸回来时你们背着自己的包袱走了多远。” “妈妈,真的吗,我们的包袱在哪里?”想象力贫乏的年轻小姐艾米问道。 “刚才你们每个人都说出了自己的‘包袱’,只有贝思没说。我想她没什么烦恼的‘包袱’吧。”母亲答道。 “有,我也有的。我的‘包袱’是脏盘子、脏抹布,我嫉妒拥有漂亮钢琴的女孩,害怕陌生人。” 贝思的“包袱”这样有趣,听得大家不觉想笑,不过都没有笑出声来,因为大家知道这样会让她不开心。 “我们赶紧行动吧!”梅格沉思着说,“这其实就像要学着做个乖孩子一样,这个故事很有启发性。尽管我们想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但这并不容易,所以我们常常忘了这个初衷,也不去尽力而为。” “我们今晚本来深陷在‘灰心沼’,妈妈就如同书中的‘救世主’一样,把我们拉了出来。我们得像‘基督徒’一样有几本指导手册。但我们如何才能得到呢?”乔问,为自己的想象力给沉闷的任务添加了几分浪漫色彩而得意。(灰心沼,Slough of Despond,出自《天路历程》。在《天路历程》里,主人公“基督徒”在前往窄门Wicket Gate的途中意外深陷灰心沼,最终被“帮助”所救。) “圣诞节早上,看看你们枕下,兴许就会发现指导手册了。”马奇太太说。 饭后老汉娜收拾桌子,其他人则开始讨论新的工作计划。随后姐妹们拿出四个装针线活儿的小篮子,针线飞舞了起来,为马奇叔婆缝制被单。这不是件有趣的事,不过今天晚上大家都没有抱怨。她们听从乔的建议,把长长的缝边分为四段,称它们为欧洲、亚洲、非洲和美洲,这样缝得果然快多了。特别是当她们缝的时候针线穿越不同的“国家”,关于这个国家的讨论让时间过得飞快。 九点的时候,马奇姐妹按照惯例停下手里的工作,开始睡前的合唱。家里有架老得快散架的钢琴,除了贝思,大家都不怎么会弹。她手指轻触泛黄的琴键,大家跟随着悠扬的琴声唱起了歌来。梅格和母亲领唱,梅格的嗓音如长笛般悠扬动听,艾米唱歌时的声音就像蟋蟀的叫声一般聒噪,乔则毫无章法,随心所欲,总是突然冒出个颤音或怪叫声,把原本凄凉的曲调弄得一团糟。从牙牙学语的时候开始,她们就一直都这样唱: 小星星,亮晶晶。 如今这已成了家里的仪式。姑娘们的母亲是天生的歌手。在清晨,母亲一边走来走去,一边用云雀般的歌声开启新的一天;到了夜晚,她用同样愉快的嗓音哼唱着那让人永远不想长大的摇篮曲,伴姑娘们入眠。 美丽文雅的梅格、开朗任性的乔、胆小温柔的贝思、机灵友善的艾米,马奇家的四个女孩性格不同,人生理想也大不相同。四个小姑娘虽然成长于不富裕的家庭,少了许多物质上的享受,却接受了丰富的家庭教育,成长为坚强善良的女性。《小妇人》出版于19世纪,在百年后的今天读来历久弥新,是父母与孩子共读的好书,是家庭教育传承的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