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时代文艺
原售价: 14.80
折扣价: 6.00
折扣购买: 无障碍阅读·彩插励志版 《红楼梦》
ISBN: 9787538768213
\\\\\\\\\\\\\\\\\\\\\\\\\\\\\\\"曹雪芹,我国清代小说家。名霑,字梦阮,号雪芹。雍正初年,由于政治斗争的牵连,曹家日渐衰微。经历了生活中的重大转折,曹雪芹深感世态炎凉,对封建社会有了更为清醒、深刻的认识,专心从事于《红楼梦》的写作和修订。 高鹗,字云士,号秋甫,因酷爱小说《红楼梦》,别号“红楼外史”。是《红楼梦》出版史、传播史上首个印刻本——程高本的两位主要编辑者、整理者、出版者之一。 \\\\\\\\\\\\\\\\\\\\\\\\\\\\\\\"
\\\\\\\\\\\\\\\\\\\\\\\\\\\\\\\"第一回 通灵石偶遇仙缘 导读 女娲补天剩下一块石头,扔在了青埂峰下。这块石头偶然听到一个和尚和一个道士说起人间的繁华,便央求他们带它到人间走一趟。 传说在远古时期,共工(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天神)与颛顼(Zhuānxū,传说中的上古帝王)争夺帝位时将撑天的不周山撞倒了,天地之间裂了一条大缝,天水倾泻,大地上一片汪洋。女娲(wā)娘娘便在高山上架起神火,炼了许多五色石把天上的裂缝补了起来,最后剩下一块石头没有用上,就扔在了青埂峰下。这块石头经过女娲娘娘的锤炼,具有了灵气。 一天,一个和尚和一个道士来到青埂峰下,说起了人间的繁华热闹。石头听后动了凡心,便请求两位仙师将它带到人间,好好享受一番。两位仙师听完后,笑着说道:“你只是听说了人间的繁华,哪里知道人间的事情也是经常变化的,还是不去的好。”谁知石头已经下定决心,再三央求他们带它到人间去。于是,两位仙师就带着石头飘然而去。 许多年以后,有个空空道人路过青埂峰下,发现有一块巨石立在那儿,只见上面记载着这样的故事: 在苏州阊门(苏州城的西北门。阊,chāng)外有条十里街,街上有个仁清巷,巷内有个古庙,因为寺庙的地方很小,人们便称它为葫芦庙。葫芦庙旁住着一个乡宦(退休居住乡里的官宦),姓甄(Zhēn),名费,字士隐。这甄家虽不是特别富贵,但也算是当地的望族。甄士隐性格恬淡,不以功名为念,每天只以观花修竹、饮酒作诗为乐,生活得倒也十分快活。只是有一件事情令甄士隐心里不太满意,那就是他们夫妻年已半百,却一直没有儿子,只有一个女儿,名叫英莲,今年才三岁。 一天,甄士隐在书房看书,没想到看着看着竟然睡着了。蒙蒙眬眬中,他看见远处走过来一个和尚和一个道士。道士问和尚:“你要把这个蠢物带到哪里去?”和尚回答:“现在人世间还有一段尘缘没有了结,趁着这个机会,我们就带这个蠢物去尘世走一走吧!” 甄士隐听了他们的对话,便上前拜见,笑着说:“刚才听两位仙师说‘蠢物’,不知道你们指的是什么东西?”和尚道:“说起‘蠢物’,你倒和它有一面之缘。”说着,他取出一块晶莹的美玉递给士隐。士隐一看,玉上镌(juān,雕刻)着“通灵宝玉”四个字,背面还刻有几行小字。士隐正想仔细看个明白时,和尚却说“幻境到了”,然后把玉从甄士隐手里夺了过去,和道士一起过了一个大石牌坊。牌坊上刻着“太虚幻境”(作者虚拟的仙境)四个大字。士隐也想跟着他们进去,但是刚一迈脚就听见一声巨响,如山崩地陷。士隐大叫一声,惊醒过来,发现刚才只是一场梦,而醒来后梦里的事情已经忘了大半。他见奶妈抱着英莲走来,便伸手接过孩子,同孩子玩了一会儿,又抱着她到门口看热闹。这时一个和尚和一个道士疯疯癫癫地走了过来,看到士隐抱着英莲,那和尚便大哭起来,对士隐说:“施主,你抱着那有命无运的东西干吗?还是给我吧!”士隐听那和尚这样说很生气,抱着女儿转身就走。那和尚见了后大笑,又念道:“惯养娇生笑你痴,菱花空对雪澌(sī)澌。好防佳节元宵后,便是烟消火灭时。”士隐听了后觉得他话里有话,正想问个明白时,那两个人却转眼之间不见了。 这时,在葫芦庙借住的一个穷书生贾雨村走了过来,两人平日里关系很好,士隐便请雨村到家中聊会儿天。两人没说几句话,甄士隐的家人就报:“严老爷来访。”士隐请雨村稍候,匆匆忙忙地去前厅迎接。 雨村在士隐的房中觉得没事可做,便翻看书籍解闷,忽然听见窗外有女子咳嗽,他起身往外一看,原来是甄府丫鬟娇杏在那里摘花。娇杏虽然不是十分有姿色,却也有动人之处。她见屋里有人,忙转身回避,心想:虽是一个穷书生,倒也剑眉星眼,应该就是主人常常提起的贾雨村。这样想来,娇杏又回头看了两次。雨村见娇杏回头,以为对自己有意,便以她为巨眼英豪(有远见,能识鉴人才的人)、风尘中的知己。 转眼中秋节到了,雨村想到自己客居异乡,功业未成,忍不住仰天长叹道:“玉在椟(dú,匣子)中求善价,钗于奁(lián,妇女梳妆用的镜匣)内待时飞。”这时,士隐恰好来请雨村去家中喝酒,听见雨村刚才念的诗,笑道:“雨村兄真是抱负不浅,不如去我那边坐会儿!”于是雨村便随士隐过去,两人一面喝酒,一面谈论诗文。雨村乘着酒兴,向士隐诉说宏图大志,哀叹因家贫没有行李路费,不能进京求取功名。士隐当即叫家童拿出五十两银子,递给雨村,雨村深表感谢后收下了。第二天一早,他就进京赶考去了。 光阴似箭,转眼元宵节又到了。那天晚上,士隐让家人霍启抱着英莲去看花灯。深夜里,霍启因要小解,便将英莲放在一户人家的门槛上坐着,谁知等他小解回来时,英莲已经不见了。霍启找了大半夜也没有找到,自知闯了大祸,也不敢回甄家,逃往他乡去了。甄士隐夫妇发现霍启和女儿都没有回来,连忙叫家人出去找,可是并没找到二人。老夫妻悲痛欲绝,相继病倒了。谁知屋漏偏逢连夜雨。三月十五日夜里,葫芦庙里起了一场大火,殃及甄家,烧得甄家只剩下一堆瓦砾(lì)。 甄家不久前丢失了爱女,现在又遭受了这场火灾,甄士隐没办法,只好将一些田地变卖,带着妻子投奔岳父去了。士隐的岳父封肃见女婿家败落了,便经常对他们没好脸色。一二年之后,士隐贫病交加,在岳父家又受气,有不久于人世的样子。这天,士隐拄着拐杖到街上散心,遇见一个跛(bǒ,腿或脚有毛病,走起路来身体不平衡)脚道士,便跟着道士飘然而去了。 不久后的一天,甄家的丫鬟娇杏正在门前买线,忽然听见吆喝声,说是新太爷到任,她回头一看,轿子里坐的竟然是贾雨村。晚上,娇杏正要歇息的时候,突然听到公差来传甄老爷。士隐的岳父封肃忙出来对公差说女婿已经出家了。雨村得知甄士隐出家的消息后,连连叹息。第二天,雨村又派人送到封家两封(一封银子等于五百两)银子、四匹锦缎,答谢甄家当时对他的照顾;又寄了一封书信给封肃,说是想娶娇杏做二房。封肃看到这封信后高兴得眉开眼笑,本来就巴不得去奉承,当晚就用一顶轿子把娇杏抬了过去。 谁知不到一年,贾雨村因得罪上司而被革了职。他送一家老小回到原籍后,自己云游四方去了。一日,贾雨村偶然来到扬州,不料在客栈里大病了一场,病愈后银钱所剩不多,幸得老朋友推荐,到盐政林老爷家当了小姐的家庭老师。林老爷名叫林海,字如海,是京都荣国府贾赦和贾政的妹夫,其原配妻子贾敏是史老太君的亲生女儿。他本是前科探花,今已升至兰台寺大夫(古代官职名称),被皇上钦点为巡盐御史。如海虽年已四十,但膝下只有贾氏所生的一个女儿,名叫黛玉,刚满五岁。夫妻俩爱如掌上明珠,所以尽管是女儿,也当成儿子养,请先生教她读书认字。黛玉年龄小,身体又弱,也不用限定每天所学功课的多少,因此雨村教起来也十分省力。 成长启示 父母爱孩子的心是一样的,不管是甄士隐还是林如海,都对自己的女儿爱护有加,并不因为是女孩子而有所不同。就像我们的父母,为了我们能够有一个幸福的未来,努力工作,供我们衣食住行、学习娱乐。因此,我们也要多关心父母,帮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要点思考 “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这一句表现了贾雨村什么样的情怀呢? \\\\\\\\\\\\\\\\\\\\\\\\\\\\\\\" 本书在原著的基础上,精编了原著的核心情节,保留了原著的独特韵味。在正文之外,本书独特的导学提示和思考题等栏目,将课标阅读与素质阅读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解决孩子如何读、如何练、如何考的问题,让孩子在阅读的过程中获得感悟、学习文学知识、积累写作素材,做到读有所思、读有所得。书中的“如何进行价值阅读”“成长启示”“本书名言记忆”等栏目,通过对经典名著的价值解读,将名著中宝贵的人生经验和成长智慧传递给学生,以培养其一生受用的美好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