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全书(最新双色图文版)/国学新读大讲堂

道德经全书(最新双色图文版)/国学新读大讲堂
作者: 老子
出版社: 长安
原售价: 39.80
折扣价: 30.25
折扣购买: 道德经全书(最新双色图文版)/国学新读大讲堂
ISBN: 9787801756572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老子在本章中提出了名与实的辨证关系。老子的“名”是与道这一概 念一同提出来的,它不是指礼乐制度的名,而是指普通存在的名。老子所 说的名与实,实际上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我们可以引申为名义上的口号 与实际目的之间的关系。人们常说名不副实、名副其实等等,就是对名与 实关系的具体阐释。同样在历史上,也有许多的人打着这样那样的名号而 实际上却做着不符合实际的事情,汉代末年的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就是一 个比较鲜明的例子。 曹操刚崛起时,天下各主要势力各有优势,如孙策凭借长江天险而固 守,刘备则凭借“光复汉室”的招牌而感召天下。在这种群雄并起的形势 下,欲想谋求霸业,必须营造一种自己的优势来号令天下,曹操经过比较 权衡,决定以“奉戴天子”——即所谓“挟天子以令诸侯”作为自己的政 治优势。实际上,曹操就是借助“奉戴天子”的“名”来达到“称霸天下 、独尊为王”之“实”。曹操的这种做法可谓是名不副实,但是由于“奉 戴天子”之名用得比较巧妙,没有人能够提出异议,所以也就达到了“挟 天子以令诸侯”的实际目的。 古往今来,并不是只有曹操知道“名”的运用,众人皆知的春秋五霸 之首的齐桓公,就是通过“尊王攘夷”的做法而获得其政治上、军事上的 主动权。还有就是在曹操之前,董卓控制了汉献帝这面“义旗”。 初平元年二月,董卓将献帝西迁长安,安置在未央宫中。董卓自己则 在长安城东修筑了一座堡垒居住,取名■坞。郧坞城墙高厚各达七丈,高 度与长安城墙相等,称为“万岁坞”。董卓将从洛阳等地掠夺的大量金银 财宝和粮食藏在坞中,单粮食就可供30年食用。董卓不无得意地说:“如 果大事成功了,我可以雄踞天下;如果不成,我守着这些东西也可以过一 辈子了。” 周初时,周文王立吕尚为太师,武王即位,尊为师尚父,意谓太师吕 尚是可尊崇的父辈。董卓以吕尚自居,自为太师,号曰“尚父”。他擅自 乘坐只有皇太子才能乘坐的青盖车,对亲戚大加封赏,以弟董曼为左将军 ,封鄂侯,兄子董璜为侍中、中军校尉,执掌兵权。其子孙即使还是幼童 ,也都一概授官,男的封侯,女的做邑君。宗族内外,并列朝廷,声势煊 赫。但是董卓却失败了,因为他并没有利用好这一优势,空乏其“名”, 最后落得个“暴尸于市”“焚尸于路”的下场。 董卓的假借于名的失败,使得曹操在这个问题上不能决定,阵营内部 谋士们也是采取不同的态度,于是对于这样一个重大问题的决策,建安元 年,曹操在贺年节的会议中向重要的幕僚和将领们征求最后的建议。 富于谋略的大胡子将领程昱首先表示意见: “依情报显示,皇上在 奉、董承等挟持下离开关中,进驻于安邑,如果能趁机奉迎皇上,必能取 得竞争优势。” 荀■也表示:“豫州离司隶区最近,目前有一半以上已在我们的控制 中,如果要迎接皇帝,应以洛阳及许都最为合适,因此要准备这件工作, 必须清除豫州境内其他的力量。” 首席猛将曹仁则有不同意见:“虽然张邈的势力已清除,但吕布、陈 宫等雄仍占徐州,并和袁术勾结,随时可能再度威胁兖州。因此属下认为 应先稳定东方,彻底摧毁袁术及吕布力量,再行经营豫州。” 夏侯悖的意见也差不多:“纯就军事形势观察,豫州连接司隶区和荆 州,目前拥有部分倾向袁术和刘表的小军团部署,正好可作为缓冲。清除 豫州反而会使自己陷入北方袁绍、东方吕布、南方刘表、西北面西凉及司 隶区军团的层层包围中,是相当不利的。” 几乎大部分将领及幕僚都赞同夏侯悖的看法。 曹仁更进一步表示:“奉迎天子并不一定有利,董卓便成了众矢之的 ,以我们现有实力,‘挟天子’不见得便能‘令诸侯’。万一掌握不好, 未蒙其利反将先受其害。” 满宠也表示:“目前最重要的是探询袁绍的动向,奉迎天子来讲,袁 绍最有实力。如果这个时候因此事和袁绍闹翻,很可能会遭到倾覆危机, 应审慎对待。” 曹操回答道:“由冀州府传来消息,袁绍阵营里为了奉迎天子之事, 意见分歧,大老派的审配坚持反对意见。袁将军本身似乎兴趣不大,况且 和公孙瓒间的战争仍在持续中。依目前情报判断,或许不至于有所行动。 ” 荀■大声表示:“奉迎天子绝非纯为功利,从前高祖(刘邦)东向讨伐 项羽,便以为义帝复仇作为出师之名,因此得到天下诸侯响应。董卓之乱 起,天子流亡关中,将军便首倡义军勤王,只因山东秩序混乱,才使我们 无力兼顾关中。虽然战事连连,我相信将军仍然心向王室,以平定天下为 己任吧!今皇上脱离西军掌握,正是大好机会啊!拥护皇帝顺从民望,此乃 大顺;秉持天下公道以收服豪杰,此乃大略;坚守大义招致人才,此乃大 德。即使会遭到其他势力围剿,也难不倒我们的。要不及时决定大计,等 到别人也有所行动,就来不及了啊!” 在众人争执不休中,曹操突然想起当年反董联盟对自己和袁绍间的对 话。 袁绍曾问曹操:“如果这次举兵失败,您看我们应以何处为据点最为 适当?” 曹操反问:“以阁下的意见呢?” 袁绍:“我认为我们应以黄河以北的冀州山区为据点,争得北方异族 的协助,以向南争取霸权。” 曹操当时并不同意袁绍的看法,他认为地利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 人心。的确如苟或所言,汉献帝虽早已名实不符,但在一片混乱的政局中 ,他仍是天下人心之所系呢! 曹操当机立断,决心奉迎汉献帝。 此后,曹操又经过一番艰苦曲折的奋争,终于于建安六年八月将当时 处于困窘中的汉献帝迎至许都。 将窘困流徙中的献帝迁到许都,由自己来充当献帝的保护人,是曹操 政治生涯中的得意之作。曹操这样做,不仅使自己获取了高于所有文臣武 将的地位,而且把献帝变成了自己进行统一战争的工具,从此无论是征伐 异己还是任命人事,都可利用献帝之名。(P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