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忆往——中国孩子的历史
作者简介
熊秉真,中国台湾大学历史系毕业,哈佛大学理学硕士,布朗大学历史学博士。现任加州大学国际哲学及人文科学理事会教席、杭州师范大学特聘教授。代表著作有《慈航:近世中国的儿童与童年》等。
内容简介
一、孩子在哪里 (一)人们从来在乎孩子吗 时间容易让人意识到,这世界上少有什么恒常的事,不但海会枯、石会烂, 沧桑总在彼此反复,连众所公认的真理也寿夭无定,路人皆知的常识更是忽无忽有,命运似乎可以完全飘忽无定。这样的话,听起来有点让人诧异,其实一点也不稀奇,稍稍回想一下走过时光隧道的“孩子”,就又得到一个现成的例证。 首先,如果要学究式地略做推敲,就会发现于历史学这门知识而言,要想 在中间找到孩子的任何足迹踪影,多半是枉费心机的事。道理无他,说穿了,历史与其他的学问一样,是门十分“势利”的学问。大家都听过“知识即力量”(Knowledge?is?power)这句话,其实也可以倒过来说(Power is knowledge)。不少意义上,各类有权有势的人不单掌握了知识的内容,而且界定了知识的定义,想想中小学历史或者一般通史所涵盖(及忽略)的部分就可知道。成王败寇的结果,除地位、影响力之外,历史上所谓的“重要”和“意义”常是经如何一番过程而拟定。 历史学跟其他许多学科一样,过去并没有自然而然地把注意力放在那些卑 微、尚无显赫势力、没有留下什么痕迹的人或事上,年幼的孩子不过也属于“空白”现象的一小部分。也就是说,假使历史没有特别歧视儿童的话,它最少是重视了其他许多东西,是代表当时大家的公众价值所在(值得一记、值得注意的事物)。其实作为一个钻研的对象,在人的知识旅程中,“儿童”的浮现是一个非常晚近的现象,而这现象的发生,背后颇有一段值得玩味的故事。 该书为我国儿童史研究的奠基之作,对中国儿童史的考据与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教育学术界、教育科研及中小学教师教育领域享有胜誉。该书断版多年,现由我社重订改版,收入“大学问”书系,是该书系中的重磅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