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五大洲--各国各地缤纷异彩(第2版)
作者简介
姚士谋,1964年毕业于中山大学经济地理系,现为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曾任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城市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城市规划学会资深理事、江苏省行政区划与地名学会副理事长、南京宏观经济学会副会长等职务。曾多次获得美国、德国、日本著名大学的奖学金,近40年来出访过30多个国家与地区。发表论文260多篇,出版专著15部。被浙江大学、苏州大学、安徽大学、江西财经大学、云南财经大学、三亚学院和香港浸会大学聘为特约研究员。
内容简介
在中国漫长封建社会的岁月里,把人的锐气磨减 了。就是有才学的人也有一些人不过问政治,喜欢“ 吟风弄月,烟霞深隐,将蕙质兰言消歇……花落重开 ,歌停再奏,免得费尽长舌”。但日本人在18世纪里 ,忘尽半生肠热,干事业意气风发。 两百多年来,日本人为自己的强国梦奋斗了多少 个春秋,除了军国主义侵略本性外,人民的凝聚力、 团结奋斗的民风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实际上这就是日 本富国强民之本啊。我在日本访问考察的时间都不算 很长,1988年与1991年都有20多天,从东京到名古屋 ,去大阪、神户和京都,又到广岛和山口访问,后来 的1996年、1998年我们又访问了日本一些地方,2000 年时间最长,在京都大学任教3个月,接触了许多日 本朋友,也考察到日本一些著名的企业公司及高技术 开发区。虽然访问考察不能算很深入,但我却注意到 日本人的民风、行为准则与办事效率,这实质上是我 们东方民族一个伟大的组成。 在东京都地铁营团的总部里,我们觉察到日本人 以不同的思维方式看待事物,他们在经济的宝座上首 先放着的是生产者,而不是消费者;在他们工资名册 里,工资最高的是有本事的高级工程师和职员,而不 是平庸之辈;在他们地下铁路指挥网络中,强调准时 安全快速,而不是金钱与利润。当然日本企业寻求利 润,那是肯定的,但不是为了他们的上司、股东,而 是为了自己的信誉、本公司的名声和荣誉。人们有时 这么说,日本公司最大限度追求的是长期利润而不是 短期利润,公司老板的“短期行为”是短命相,只不 过是昙花一现的人物。 我们在东京新宿副都心一座新建的大厦里,拜访 了东京都市规划委员会的官员,由于我们离开宾馆转 乘地铁时迟到了10分钟,规划委员会的一位课长就在 接待大厅的电梯旁等候了我们十分钟。上到54楼的办 公室里,东京都十几张规划彩色图早已挂好,分送给 我们的报告、材料也已放在我们应该坐的座位上了, 日本人办事果断和高效率使我们感动极了。 当课长招呼我们坐下来,相互介绍并交换名片时 ,一位漂亮的女职员端了一个托盘进来,上面是4杯 咖啡和几块饼干。端咖啡招待并非新鲜事,但她那种 彬彬有礼的方式使人感动。进门后她鞠个躬,在每一 位客人面前又鞠个躬,送完咖啡时再鞠一个躬,退出 房门口又鞠一个躬。她轻步如云,没有声音,鞠躬的 姿势与角度相差无几,端上咖啡后很快退下,没有打 扰我们的谈话,这种好像受过特别训练的神圣恭谨的 态度、笑容引起我们的崇敬。当我们听完计划课长的 介绍后,进入办公室、计算机房参观,几乎没有日本 人与我们打交道,或停下工作来看看我们,也没有发 现办公室内抽烟、闲谈或看报纸的现象,日本人的工 作责任心很强是世界有名的。 日本人对待自己的工作一丝不苟、认真负责的态 度,早已在全国蔚然成风。这种感受只要你去参观下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或丰田汽车公司就会一目了然 ,而且这种感受会越来越强。有经济学家评论道,美 国的资本主义是以一种宏大的理论为基础的,这种理 论开始于亚当·斯密,同时也很注重流水作业法;而 日本的资本主义则没有比较理论,务实地追求新的高 精尖技术。日本人自己似乎关心工作成果和效益,而 不大关心理论概念。因此打造了日本企业家、职员精 明能干、认真负责、务求实效的精神,经济学家布林 德说过,“哪里有资本家,哪里便有日本人”。 日本人在国际竞争中是站在自己民族整体利益上 共同奋斗的,不会相互拆台,更不会对自己国家的其 他兄弟公司釜底抽薪。日本有稳定的社会结构和精英 领导,不管在学术界、新闻界,还是企业公司或政府 部门,都由真正的精英领导,他们必须言行一致,办 事秉公,才能一言九鼎。 20世纪70年代末,美国摩托罗拉公司向日本阪神 电气公司和日立公司提供了生产低档微处理机的许可 证。后来,日本公司便千方百计抢走了美国原有的客 户,以致严重地危及美国在全球市场的地位。到90年 代末,日本几家公司已在芯片生产与交易方面超过美 国的公司。这固然与日本人的勤奋创业、团结协作有 关;但也与其在科技方面舍得花钱去投资关键设备和 先进的工艺生产线有关;但真正的奥妙在于,日本与 外国同行在战略上结成了一个密集的协作网,战术上 又在关键技术上依托自己国内几家大公司生产。无怪 乎中国台湾《天下杂志》称,“日本人具有超强的整 合力,凝聚力”。集体奋斗、相互支持、持之以恒, 这就是日本富国强民的行动准则,也是很值得我国学 习的。 10多年前,世界上主要的五大半导体芯片生产厂 家中,除了美国摩托罗拉公司一家外,其余四家都是 属于日本人经营的,1994年全世界半导体的市场高达 766亿美元,日本占了其中的60%;到2008年,日本 产品在亚洲市场占有重要地位,质量属世界一流,而 科技发达的美国却老老实实退居二位了。美国许多企 业家同日本伙伴打交道时慢慢也学得精明起来,美国 福特汽车公司一位分析家说过这样一句话,“与日本 人打交道,我们还得留一手”。 P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