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宗丹书
作者简介
张伯端(984年~1082年),字平叔,号紫阳,后改名用成(诚),天台(今属浙江)人。北宋时期著名高道。敕封“紫阳真人”。自幼聪明好学,涉猎三教经书,及刑法、书算、医卜、战阵、天文、地理、吉凶死生之术。年长任台州府吏,嘉祐二年(1057年),因受累谪戍岭南,走上访道修仙之路。治平初(1064年),陆诜任桂林知州,起用张伯端掌管机要,改知成都时,又随往。熙宁二年(1069年),在成都天回寺,遇异人得金丹火候之诀。 [1]熙宁三年(1070年),陆诜卒,张伯端归台州,筑室山居,于熙宁八年(1075年)著成《悟真篇》。后出山转徙秦陇(今陕西甘肃一带),事河东马处厚,于汉阴山中修炼。处厚被召,临行前,伯端托以《悟真篇》。张伯端是北宋内丹学的集大成者,早于全真教。他主张以内丹为修仙途径,而以“性命双修”为其内炼大旨。认为 以人体为鼎炉,以人的身心中的精气为药物,以神为火候,通过内炼(炼神返虚),使精气凝聚不散,结成“金丹大药”。 [1]张伯端道教思想深受佛教禅宗影响,主张“三教合一”,试图以道教修炼性命之说融合儒释道三教。 [6]被全真道尊为“南宗始祖”,并与杏林翠玄真人石泰、道光紫贤真人薛式、泥丸翠虚真人陈楠、琼炫紫虚真人白玉蟾被全真道奉为“南宗五祖”。《四库全书》将其所著《悟真篇》与汉代魏伯阳的《周易参同契》并称“丹经王”。 此外,还著有《玉清金笥青华秘方》《金丹四百字》《金华秘诀》。 盛克琦(曾用名盛克奇)河北唐山人。原籍天津蓟县。全国老子道学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丹道与养生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河北省道教协会副秘书长、唐山市道教协会副会长。道学大江西派第6代。师承于陈毓照先生(1926-2012),得到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生导师胡孚琛教授悉心指导,学习传统道家文化。主要著作:《伍柳仙宗全书》(华夏出版社2019年1月)、《西游记探幽》(华夏出版社2020年9月)、《全真选读》(宗教文化出版社2020年11月)等数十部古籍整理作品。
内容简介
精彩选读(精彩章节) 第一编 悟真篇 张紫阳 著 薛道光 注 点校说明 1、《悟真篇》,北宋张紫阳著。张紫阳(983-1082),名伯端,字平叔,号紫阳、紫阳仙人,后改名用成,世称“悟真先生”,又尊为“紫阳真人”。天台人(今浙江省天台县)。自幼博览三教经书,涉猎诸种方术。《悟真篇?序》有:“仆幼亲善道,涉躐三教经书,以至刑法书算、医卜战阵、天文地理、吉凶死生之术,靡不留心详究”。后于成都遇仙人(刘海蟾)授道,著有《悟真篇》、《青华秘文》、《金丹四百字》等。元丰五年(1082年)仙逝,留有《尸解颂》云:“四大欲散,浮云已空。一灵妙有,法界通融。”清雍正年间封“大慈圆通禅仙紫阳真人”,尊祀天台山桐柏宫,为“南宗祖庭”。 2、《悟真篇》在内丹学中具有很高的学术地位,与“万古丹经王”《参同契》相媲美。自宋朝以降,《悟真篇》注释版本甚多,纷陈各家丹道之学,蔚然汇集而成“悟真学”。 3、本篇所选《悟真篇注》是署名“薛道光注”本。薛注本,自元朝以来,颇有争议。元人戴起宗判“薛道光注”是“翁葆光注”,作有《悟真篇注辩》。今人杨立华撰《悟真篇薛注考》 ,力证“薛道光注”本的存在。 4、薛道光注现有二个本子,一是元人陈致虚本《悟真篇三注》本,题“紫贤真人薛道光注”;二是《古今图书集成》本,题“薛道光注”。 5、本篇以《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神异典·第二百九十七卷·静功部汇考五》所收《悟真篇》薛道光注为底本,参校以《悟真篇注疏》之翁注和《悟真篇三注》之薛注。 《悟真篇》序 嗟夫,人身难得,光景易迁,罔测短修,安逃业报?不自及早省悟,惟只甘分待终,若临期一念有差,堕三途恶趣,则动经尘劫,无有出期。当此之时,虽悔何及?故老释以性命学开方便门,教人修种,以逃生死。释氏以空寂为宗,若顿悟圆通,则直超彼岸,如其习漏未尽,则尚徇于有生;老氏以炼养为真,若得其要枢,则立跻圣位,如其未明本性,则犹滞于幻形。其次《周易》有“穷理尽性至命”之辞,《鲁论》有“毋意必固我”之说,此又仲尼极臻乎性命之奥也。然其言之常略,而不至于详者,何也?盖欲序正人伦,施仁义礼乐有为之教,故于无为之道未尝显言,但以命术寓诸易象,性法混诸微言耳。至于庄子推穷物累逍遥之性,孟子善养浩然之气,皆切几之。迨夫汉魏伯阳引《易》道交姤之体,作《参同契》,以明大丹之作用;唐忠国师于《语录》首叙老庄言,以显至道之本末。如此岂非教虽分三,道乃归一。奈何后世黄缁之流,各自专门,互相非是,致使三家宗要,迷没邪歧,不能混一而同归矣。且今人以道门尚于修命,而不知修命之法,理出两端:有易遇而难成者,有难遇而易成者。如炼五芽之气,服七曜之光;注想按摩,纳清吐浊;念经持咒,噀水叱符;叩齿集神,休妻绝粒;存神闭息,运眉间之思;补脑还精,习房中之术;以至服炼金石草木之类,皆易遇而难成。以上诸法,于修身之道,率多灭裂,故施功虽多,而求效莫验。若勤心苦志,日夕修持,止可辟病免其非横,一旦不行,则前功渐弃,此乃迁延岁月,必难成功。欲望一得永得,还婴返老,变化飞升,不亦难乎?深可痛伤!盖近世修行之徒,妄自执著,不悟妙法之真,却怨神仙谩语,殊不知成道者皆因炼金丹而得,恐泄天机,遂托数事为名。其中惟闭息一法,如能忘机绝虑,即与二乘坐禅颇同。若勤而行之,可以入定出神。奈何精神属阴,宅舍难固,不免长用迁徙之法。既未得金汞返还之道,又岂能回阳换骨、白日而升天哉?夫炼金液还丹者,则难遇而易成,须要洞晓阴阳,深达造化,方能追二气于黄道,会三性于元宫,攒簇五行,和合四象,龙吟虎啸,夫唱妇随,玉鼎汤煎,金炉火炽,始得玄珠有象,太乙归真。都来片饷工夫,永保无穷逸乐。至若防危虑险,慎于运用抽添;养正持盈,要在守雌抱一。自然复阳生之气,剥阴杀之形。节气既周,脱胎神化,名题仙籍,位号真人,此乃大丈夫功成名遂之时也。今之学者,有取铅汞为二气,指脏腑为五行,分心肾为坎离,以肝肺为龙虎,用神气为子母,执津液为铅汞,不识浮沉,宁分主客?何异认他财为己物,呼别姓为亲儿?又岂知金木相克之幽微,阴阳互用之奥妙?是皆日月失道,铅汞异炉,欲望结成还丹,不亦难乎? 仆幼亲善道,涉猎三教经书,以至刑法书算、医卜战阵、天文地理、吉凶死生之术,靡不留心详究。惟金丹一法,阅尽群经及诸家歌诗论契,皆云日魂月魄、庚虎甲龙、水银丹砂、白金黑锡、坎男离女,能成金液还丹,终不言真铅真汞是何物色?又不说火候法度、温养指归。加以后世迷徒恣其臆说,将先圣典教妄行笺注,乖讹万状,不惟紊乱仙经,抑亦惑误后学。仆以至人未遇,口诀难逢,遂至寝食不安,精神疲顇。且询求遍于海岳,请益尽于贤愚,皆莫能通晓真宗,开照心腑。后至熙宁二年己酉岁,因随龙图陆公入成都,以夙志不回,初诚愈恪,遂感真人授金丹药物火候之诀,其言甚简,其要不繁,可谓指流知源,语一悟百,雾开日莹,尘尽鉴明,校之仙经,若合符契。因念世之学仙者十有八九,而达其真要者未闻一二。仆既遇真诠,安敢隐默?罄所得成律诗九九八十一首,号曰《悟真篇》,内七言四韵一十六首,以表二八之数;绝句六十四首,按《周易》诸卦;五言一首,以象太乙之奇;续添西江月一十二首,以周岁律。其如鼎器尊卑、药物斤两、火候进退、主客后先、存亡有无、吉凶悔吝,悉备其中矣。及乎编集既成之后,又觉其中惟谈养命固形之术,而于本源真觉之性,有所未究,遂援 佛书及《传灯录》,至于祖师有击竹而悟者,乃形于歌颂诗曲杂言三十二首,今附之卷末,庶几达本明性之道,尽于此矣。所期同志者览之,则见末而悟本,舍妄以从真。 时皇宋熙宁乙卯岁旦天台张伯端平叔序 《悟真篇注》始末 道光禅师在毗陵水由寺,有碑可考。道光姓薛,名式,字道源,陕府鸡足山人也。尝为僧,法号紫贤。云游长安,留开福寺,参长老修岩,修岩与道眼因缘,金鸡未鸣时,如何没这音响?又参僧如环,如何是超越佛祖之谈?糊饼圆陀陀地。因桔槔顿有省悟,有颂曰:“轧轧相从响发时,不从他得豁然知。桔槔说尽无生话,井底泥蛇舞柘枝。”二老然之。自是顿悟无上秘密圆明真实法要,机锋迅捷,宗说兼通,积有年矣。一日,复悟如上皆这边事,辩论纵如悬河,不过是说禅谈道;兀坐饶经亿劫,终不能养命长生。惟达磨、六祖,先已得法,犹必抵东土以求成道;祖已悟性,然必参黄梅以求传法,二公所为岂止如是哉!且复雅意金丹修命之道,必有秘妙处,尽力参访。 崇宁丙戌岁冬,寓郿县青镇,听讲佛寺。适遇凤翔府扶风县杏林驿道人石泰字得之,年八十五矣。绿鬓朱颜,神宇非凡。夜事缝纫,道源察焉,心因异之,乃试举张平叔诗曲为问,得之曰:“识斯人乎?吾师也。”因语其故,曰:“平叔先生,旧名伯端,始游成都,宿天回寺遇异人,改名用成,授以丹诀。后因泄漏妄传获谴,成州太守怒,按以事,坐黥窜。出邠境,会大雪,与护送者俱饮酒村肆。吾适在肆,既揖而坐,见邀同席,于是会饮。酒酣,问其故,一一具告。泰念之曰:‘邠守,故人也,乐善忘势,不远千里。’平叔曰:‘能迂玉趾,有因缘可免此行。’护送者亦许之。乃相与之邠,一见获免。平叔谓得之曰:‘此恩须报,予平生学道,先所得闻,今将丹法用传于子,可依之修炼以成道。’泰再拜,受付嘱。” 道源既闻得之说是语已,即发信心,稽首皈依,请因受业,卒学大丹。得之悉以口诀真要授之,既而戒之曰:“此非有巨室 外护,则易生谤毁,可疾往通邑大都,依有力者,可即图之。” 道源弃僧伽黎,幅巾逢掖,来京师,和光混俗,以了大事。方知此书句句开明,言言透露。惜乎世人不得真师开悟,猜疑讪谤。靖康之初,道源撰《复命篇》,祖述此书,以晓后学。今四十余年,意欲隐去,方见叶文叔以意猜注,不得口诀,道源恻焉。今特推广其意,为之注解,明白真要,洞阐玄机,法事备悉,表里焕然,余蕴无留藏矣。后之览者,得以寻详,释其疑惑,不俟咨问,能自了了,所以成平叔先生之志也。然而道源既注此书,垂世传道,亦将缄默,自此隐矣。且不敢显名注之,但云无名子,若祖经云“无名天地之始”之义。 方来有获斯文者,宜加秘密,此书上天所宝,在在处处,自有神明营卫护持。若有志士,信道明真,言行无玷,审是修行,然后付焉。金玉堆里不可与焉,父子至亲亦勿与焉。盖轻泄妄漏,身则受殃,门户有灾,子孙不祥,岂止如是,又将祸延七祖,永不受生,切戒毋忽。 乾道五年乙丑岁中秋日前孙复式书,后二十八年阳生日,商丘老圃全是翁元王真一再拜缮录 《悟真篇》本末事迹 张真人本末 紫阳真人,乃天台缨络街人。先名伯端,字平叔,后名用成。少时无书不学,浪迹云水。晚传混元之道,未备纤微,孜孜访问,遍历四方。熙宁中,陆公龙图锐镇成都,乃依以游蜀,任四川节度制置使安抚司参议。于己酉岁,遂遇异人传火候之秘,其道乃成。仍戒之曰:“他日有与汝脱缰锁者,当受之。”既而三传,每罹灾患,乃深自悔责,遁世忘言。著《悟真篇》八十一章,尽述二丹之秘。其议论大旨则深嫉世之学者专门各宗,三教异流,不能混一。异派同源之理,通究继正,力补于道,天下传诵之。元丰间,与刘奉真之徒广宣佛法,以无生留偈而入寂。奉真之徒已焚其蜕,获舍利千百,若鸡头实者,色皆绀碧。后七年,奉真到王屋山,复会仙翁如故,此又示其形神俱妙,性命两全之玄也。政和中,通姓名以谒黄君仲冕尚书于延平,黄公素传容成之道,且酷嗜炉火,年加耄矣,语不契而去。继而使人寓书于黄,叙述甚异。其孙铨见其书,秘不尽言,独告予大略云:平叔自谓与黄皆紫微天官,号九皇真人,因校劫运之籍,遂谪于人间。今垣中可见者,六星而已,潜耀者三:平叔、冕仲、洎维扬于先生也。平叔曰紫阳真人,冕仲曰紫元真人,于公曰紫华真人。一时被谴者官吏,皆已复于清都矣。今平叔又登仙品,独冕仲沉沦于宦海,凡当为人者十世,今九世矣。来世苟复迷妄合尘,则沦坠异趣,无复升仙之期。平叔明叙仙契,力欲振拔,而黄公竟不契而没,惟自号曰紫元翁而已。九皇不载于天官,盖微星也。非常名而可名者,在万二千五百之间耶? 薛紫贤事迹 道光姓薛名式,字道源,陕府鸡足山人也。尝 为僧,法号紫贤。云游长安,留开福寺,参长老修岩,岩与道眼因缘,金鸡未鸣时,如何没这音响?又参僧如环,如何是超越佛祖之谈?糊饼圆陀陀地。闻桔槔顿有省悟,有颂曰:“轧轧相从响发时,不从他得豁然知。桔槔说尽无生曲,井底泥蛇舞柘枝。”二老然之。自尔顿悟无上秘密圆明真实法要,机锋迅速,宗说兼通,积有年矣。一日,复悟如上皆这边事,辩论纵如悬河,不过是说禅谈道;兀坐饶经亿劫,终不能养命长生。惟达磨已得法,犹必抵东土以求成道;六祖已悟性,然必参黄梅以求传法。二公所为岂止如是哉!且复雅志金丹修命之道,必有秘妙处,尽力参访。 崇宁丙戌岁冬,寓郿县青镇,听讲佛寺,适遇凤翔府扶风县杏林驿道人石泰字得之,年八十五矣,绿发朱颜,神宇不凡,夜事缝纫,道源密察焉,心因异之,偶举张平叔诗曲为问,石攫然曰:“识斯人乎?吾师也。”因语其故,曰:“平叔先生,旧名伯端,始于成都宿天回寺,遇异人,改名用成,授以丹诀。后因泄漏妄传获谴,凤州太守怒,按以事,坐黥窜。经由邠境,会天大雪,与护送者俱饮酒村肆。吾适肆中,既揖而坐,见邀同席,吾顾笑此,众客方欢,彼客未成饮,盍来相就,于是饮。酒酣,问其故,具以告。吾念之曰:‘邠守,故人也,乐善忘势,不远百里。’平叔曰:‘能迂玉趾,有因缘可免此行。’恳诸护送者,亦许之。遂相与之邠,吾为之先,一见获免。平叔德之曰:‘此恩不报,岂人也哉?子平生学道,无所得闻,今将丹法用传于子,子可依之修炼以成道。’吾再拜谢,仰受付嘱。” 道源既闻石泰说是语已,即发信心,稽首皈依,请因受业,卒学大丹,得之悉以口诀真要授之,且戒之曰:“此非有巨室 外护,易生谤毁,可疾往通邑大都,依有德有力者,可即图之。”道源遂弃僧伽黎,幅巾逢掖,来京师,和光同尘,混于常俗,觊了此事。 岂意学仙道流,得遇平叔诗曲,随其所见,致有差殊,而意之所疑,又须展转,心生迷谬,莫能晓悟,孰从而语之《参同》哉!致使不敢下手修炼者,多矣。呜呼,岂平叔先生之本心哉!于是慨然首为训释,条达宗旨,通玄究微,开蒙发昧,人可率解,俾修炼者,无或差误,得证高真,作丹妙用。初平叔先生尝因获罪,誓不语人,已而叹曰:“自为计得矣,非所以为道也。太上玄科曰:‘遇人不传失天道,妄传非人泄天宝。传得其人身有功,妄传七祖受冥考。’我今靳固秘天道也,祸将大矣。”不得已述诗曲,始以流传。世之奇人,使读之自悟诗曲中之意,亦隐深不可识。 道源因以推广其意,为注解,明白真要,洞阐玄微,法事悉备,表里焕然,余蕴无所藏矣。然获览者,得以寻详,释其疑惑,不待咨询,能自了了,所以成平叔先生之志也。然而道源既欲以是垂世,传后则亦将缄默,自此隐矣。获斯文者,宜加秘密,天之所宝,在在处处,自有神物营卫护持。若有志士信道明真,言行无玷,审是修行,然后付焉。金玉堆里不可传焉,父子至亲亦勿与之。盖轻泄慢漏,身则受殃,门户有灾,子孙不祥。岂止如是,又将祸延九玄七祖,阴谴冥责,长役鬼官,永不受生。念兹慎兹,毋忽。商丘老圃今是翁元王真一既缮写注解《悟真篇》诗曲,并与当时承受事迹,因编详记于后,虽言不文饰而直书实录,庶几备 见本末云。 政和岁次乙未中秋日记。 陆彦孚记 张平叔先生,天台人。少业进士,坐累,谪岭南兵籍。治平中,先大父龙图公诜帅桂林,引置帐下,典机事。公移他镇,皆以自随。最后公薨于成都,平叔转徙秦陇。久之,事扶风马默处厚于河东。处厚被召,临行,平叔以此书授之曰:“平生所学,尽在是矣,愿公流布,当有因书而会意者。”处厚为司农少卿,南阳张公履坦夫为寺主簿。坦夫曰:“吾龙图公之子壻也。”默意坦夫能知其术,遂以书传之。坦夫复传先考宝文公。余时童丱,在傍窃取读之,不能通也。先公帅秦,阳平王箴衮臣在幕府,因言其兄冲熙先生学道,遇刘海蟾,得金丹之术。冲熙谓:“举世道人无能达此者,独张平叔知之。”成道之难,非巨有力者不能也。冲熙入洛,谒富韩公,赖其力而后就。 余时年少气锐,虽闻其说,不甚介意,亦不省平叔为何人?迩来年运日往,志气益衰,稍以黄老方士之术自治。有以金丹之术见授者,曰:“神者生之体,形者神之舍;道以全神,术以固形;神全而形固,则去留得以自如矣。”因卜吉戒誓,传法既竟,再谓余曰:“九转金液大还丹,上圣秘重,不可轻泄。异日各见所授,先依盟誓,又须自修功成,方可审择而付之。盖欲亲历其事,然后开谕后学,俾抽添运用之时,得免危殆,则形神俱妙之道,由是著矣。古今相传,皆有斯约,违者必有天谴。岂不知平叔‘传非其人,三遭祸患’乎?子当勉之,毋忽焉。复叙其所从来,得之成都异人者,岂非海蟾耶?且冲熙成丹之难,及于世之道人者,无所许可,惟平叔一人而已。”其言与昔所闻于衮臣者皆合,因取此书玩之,始悟其说。又考世所传吕公《沁园春》及海蟾诗辞,无一语不相契者,故知渊源有自矣。 今好事者,多收此篇,而文理颇有不同,疑其初成未经裁益,时已有传之者尔。亦尝参较舛误二十余处,而尤甚者,如诗所谓:“才见芽生须急采,若逢望远不堪尝”,此本乃云“铅逢癸生”、“金逢望后”。盖补完丹诀于其间,显见世所传者,词旨未善也。其别本复有“了悟真如”一绝,此乃以“欧冶铸剑”之事易去之。缘平叔自叙云:“歌咏大丹药物火候细微之诀,无不悉备,观之可以寻文解义。”苟无是诗,则变炼金木之妙,从何而得?其文简而理隐,故出此篇,以继成其事,然后还返之旨焕然可推,大丹既成,而圣胎可结矣。此书传之寖广,独吾家之本为真,盖平叔亲授者也。余虽得之,愿力不足,当求同志者共成之,因以托其自悲之意于末云。 朝奉郎陆思诚谨记 中华养生智慧集大成者非内丹莫属!内丹学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思想和实证成果。东西南北中,内丹学开枝散叶,欣欣向荣,惠泽大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