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识的唐朝诗人2

我认识的唐朝诗人2
作者: 陈尚君
出版社: 中华书局
原售价: 78.00
折扣价: 50.00
折扣购买: 我认识的唐朝诗人2
ISBN: 9787101167085

作者简介

陈尚君,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心主任、文科资深教授。四十多年来,专治唐宋文学和古典文献,编著《唐五代诗全编》,主持点校《旧五代史》《新五代史》,著有《我认识的唐朝诗人》《唐诗求是》《贞石诠唐》等。

内容简介

陆羽的存诗 陆羽能诗,可惜保存太少。前引皮日休说他有《茶歌》, 虽然没有更多线索,就唐诗一般情况分析,应该是一首与采茶、制茶、饮茶有关的长篇歌行。湮灭不存,实在可惜。《陆文学自传》说:“自禄山乱中原,为《四悲诗》;刘展窥江淮,作《天之未明赋》。皆见感激当时,行哭涕泗。”一诗一赋,皆感怀时事而作,是有重大现实关怀的力作,自评“感激当时,行哭涕泗”,知慷慨悲歌,感人至深。从同时人诗题,也能分析出一些陆羽失传诗的题目。如权德舆《权载之文集》卷三有诗《同陆太祝鸿渐崔法曹载华见萧侍御留后说得卫抚州报推事使张侍御却回前刺史戴员外无事喜而有作三首》,“同”指三人同题作诗,知陆羽应有《见萧侍御留后说得卫抚州报推事使张侍御却回前刺史戴员外无事喜而有作三首》。其中“前刺史戴员外”指兴元元年(784)任抚州刺史的诗人戴叔伦,受诬陷罢官,经御史张某推审,得以洗白。陆羽与崔载华、权德舆为戴高兴,各作三诗以述怀。 陆羽保存至今的可靠诗作,其实只有一首,即悼念养育了他的僧智积之诗。前面说到,他是由陆姓僧人从堤上抱得,此陆姓僧人是否是智积还难遽断。但他从弃儿得以长成,全靠智积的照顾,可以说智积就是他的养父。人生前途选择,他与养父发生剧烈冲突,彼此都有许多不快,所幸最终和平分手,各走各路。他对智积和尚的养育之恩,从来没 有忽忘。智积辞世的消息传来,他这时成名已久,压抑不住内心的悲痛,写诗抒发内心的伤恸。此诗存两个大同小异的文本。 其一见唐李肇《唐国史补》卷中: 竟陵僧有于水滨得婴儿者,育为弟子。稍长,自筮得《蹇》之《渐》,繇曰:“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乃令姓陆,名羽,字鸿渐。(中略)羽少事竟陵禅师智积。异日在他处,闻禅师去世,哭之甚哀,乃作诗寄情。其略云:“不羡白玉盏,不羡黄金罍。亦不羡朝入省,亦不羡暮入台。千羡万羡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来。” 这里所叙,陆姓并非僧姓,得婴者与师事者也未必是同一人。诗用四个“不羡”,表达他从来不在乎世俗的财富与官职。白玉盏是用珍贵的白玉做成的酒杯,黄金罍是用黄金做成的礼器,入省指进入中央朝廷的三省,即中书、尚书和门下省为官,入台则指入御史台为官,是唐代官员监察的最高机构。在这四句中,他说自己绝不羡慕和追求财富与高官。可以想见,当年寺院中的师傅与弟子,事实上的养父子,在为学佛还是从儒的道路争执中,肯定涉及学佛之出世清冷,以及为儒从宦可能带来的财富与官位。四句“不羡”,陆羽是在向逝去的养父倾诉,自己的选择有人生的不同考虑,绝不是着眼于财富与官职。这一话题,在年少的陆羽与养父的激烈冲突中,显然包含彼此都能体会的内涵。后两句:“千羡万羡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来。”西江指今长江流经宜昌至武汉间的一段,其间经过竟陵城下。陆羽说自己对流经竟陵的江水充满羡慕,是因为此时他在江东,即今苏南浙北一带,无法回到养育自己的养父身边,亲自为他送行,表达自己终身难以忘怀的、超过亲生父子的刻骨深情。流不尽的西江水,包含多少自己童年的回忆,又有多少委屈与真情,难以向养父表白。 其二见唐赵璘《因话录》卷三: 太子陆文学鸿渐,名羽,其先不知何许人。竟陵龙盖寺僧姓陆,于堤上得一初生儿,收育之,遂以陆为氏。及长,聪俊多能,学赡辞逸,诙谐纵辩,盖东方曼倩之俦。与余外祖户曹府君(原注:外族柳氏,外祖洪府户曹讳淡,字中庸,别有传。)交契深至。外祖有《笺事状》,陆君所撰。性嗜茶,始创煎茶法,至今鬻茶之家,陶为其像,置于炀器之间,云宜茶足利。余幼年尚记识一复州老僧,是陆僧弟子,常讽其歌云:“不羡黄金罍,不羡白玉杯。不羡朝入省,不羡暮入台。千羡万羡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来。”又有追感陆僧诗至多。 赵璘的外祖柳淡,以字行即柳中庸,也是颜真卿、皎然的好友,彼此多有联句。赵璘的叙述来自家族记忆,坐实养育陆羽的僧人姓陆。所记陆羽之诗,根据他早年所见复州老僧的讽诵,基本意思与李肇所述一样。他更说陆羽“追感陆僧诗至多”,可能是传闻,也可能见过陆羽的诗集。陆羽其实是很怀旧的人,早年的人生选择有其不得不与智积分手的原因,内心的不安和愧疚,始终没有忽忘。当然,无论李肇和赵璘所记,未必即其诗之全篇,很可能只是当时传诵的句子。 另有一诗:“月色寒潮入剡溪,青猿叫断绿林西。昔人已逐东流去,空见年年江草齐。”《全唐诗》卷三○八题作《会稽东小江》。《万历绍兴府志》卷七云:“会稽东小江,在府城东南九十里,亦名小舜江,西为会稽,东为上虞。其源出浦阳江,东北流经阳浦,入曹娥江。”下即引诗。“会稽东小江”并非专名,作诗题不妥。《万历会稽县志》卷二即以“小舜江”立目。明人《笔精》卷三、《小草斋诗话》卷三题作《题会稽剡溪》,大体妥当。今所见此诗,没有宋以前记载,因而稍可怀疑。从诗意说,也确是唐人风味,不似后人依托。诗写剡溪一带秋末之景色。月光下的剡溪,寒水沉碧,气氛凄冷。遥远的林间,传来哀猿时隐时现的叫声,引起诗人的遐想。此地此景,从晋人南渡以来,多少代风流人物先后远去,不变的只有月色之阴晴圆缺,江草之丰茂凋零。往事如梦,不免令人伤感。 陆羽还有几句残诗保存。《松陵集》卷一陆龟蒙《奉和二游诗·任诗》注,引陆羽《玩月诗》句:“辟疆旧林园,怪石纷相向。”是对苏州一处以山石著名的园林的描摹。五代僧齐己《白莲集》卷九《过陆鸿渐旧居》自注,引陆羽诗“行坐诵佛书”,可能是陆对寺中生活的回忆。宋人叶廷珪《海录碎事》卷九下,存陆羽诗“绝涧方险寻,乱岩亦危造”,不知写何处景色。 (节选自陈尚君著《我认识的唐朝诗人2》之《作为诗人的茶圣陆羽》,中华书局2024年8月版) 唐五代文学研究权威、“唐朝神探”陈尚君最新力作, 倾力书写曲折离奇之故事,如实传达诗人的喜怒哀乐。 《我认识的唐朝诗人》斩获文津图书奖,续集同样精彩, 适合高校学者、都市读书人、文史爱好者、唐诗达人群体。 ? 唐五代文学研究权威大家陈尚君的最新通俗力作。自嘲为“唐朝片警”,雅号“唐朝神探”的唐五代文学研究大家、复旦大学资深文科教授陈尚君,人称“唐代没有他不认识的人”。本书正是陈尚君教授近年致力于文化普及的最新力作,主旨温雅敦厚,文字通晓流畅,读来沁人心脾。 ? 挑选能写出曲折离奇、惊心动魄故事的三十位唐朝诗人,刻画多面多味人生。在全面占有并仔细阅读文本的基础上,还原事实,求深求新,所写传主既有耳熟能详的帝王将相,如李隆基等四位君主、冯道等三位宰相;亦有熟知但非真知的另类人物,如作为弃儿、伶人、诗人的茶圣陆羽;还有鲜少听闻的“新鲜面孔”,如推动李杜齐名的狂生任华、历经曲折终得成名的闽南文宗黄滔。 ? 文史融通,让唐诗回到唐朝。以文史融通的立场在时代大势下理解诗人人生进退的选择、面对挫折的哀叹和勇气,以及彼此情感和认知的契合程度,对历史人物作立体观照和多元考察,在此基础上解读作品、臧否人物,帮助读者回到唐朝理解唐诗。 ? 坚持现代传记文学立场,全面立体呈现诗人形象。陈尚君教授是一个细致入微的旁观者,充分利用诗人们的文集、日记、书信以及同时代人的相关记录,对其外在行为和内心活动进行观察。同时他又是一位清醒的考察者,透过表象分析内在的逻辑与原因,给出全面立体的述评。无论声名、功绩、身份地位,“如实还原传主一生的人生轨迹”。 ? 配有50余幅图片,图文相资,回到唐朝生活世界。图片包括书法、碑帖、墓志、器物、古画、地图、书影等,配合文本将读者带到千年前的唐朝。

唐五代文学研究权威大家陈尚君的最新通俗力作。自嘲为“唐朝片警”,雅号“唐朝神探”的唐五代文学研究大家、复旦大学资深文科教授陈尚君,人称“唐代没有他不认识的人”。本书正是陈尚君教授近年致力于文化普及的最新力作,主旨温雅敦厚,文字通晓流畅,读来沁人心脾。 挑选能写出曲折离奇、惊心动魄故事的三十位唐朝诗人,刻画多面多味人生。在全面占有并仔细阅读文本的基础上,还原事实,求深求新,所写传主既有耳熟能详的帝王将相,如李隆基等四位君主、冯道等三位宰相;亦有熟知但非真知的另类人物,如作为弃儿、伶人、诗人的茶圣陆羽;还有鲜少听闻的“新鲜面孔”,如推动李杜齐名的狂生任华、历经曲折终得成名的闽南文宗黄滔。 文史融通,让唐诗回到唐朝。以文史融通的立场在时代大势下理解诗人人生进退的选择、面对挫折的哀叹和勇气,以及彼此情感和认知的契合程度,对历史人物作立体观照和多元考察,在此基础上解读作品、臧否人物,帮助读者回到唐朝理解唐诗。 坚持现代传记文学立场,全面立体呈现诗人形象。陈尚君教授是一个细致入微的旁观者,充分利用诗人们的文集、日记、书信以及同时代人的相关记录,对其外在行为和内心活动进行观察。同时他又是一位清醒的考察者,透过表象分析内在的逻辑与原因,给出全面立体的述评。无论声名、功绩、身份地位,“如实还原传主一生的人生轨迹”。 配有50余幅图片,图文相资,回到唐朝生活世界。图片包括书法、碑帖、墓志、器物、古画、地图、书影等,配合文本将读者带到千年前的唐朝。

书籍目录

序 如实传达唐朝诗人的喜怒哀乐

诗人李隆基

——没有他就没有盛唐时代

若即若离的尴尬交往

——孟浩然在张九龄荆州幕府之始末

杜甫与郑虔的忘年交

杜甫与高适的友谊

诗人贾至

——被忽略的盛唐名家

元结在道州

狂生任华

——从粉丝立场推动李杜齐名的第一人

诗人刘长卿的两次迁谪

作为诗人的茶圣陆羽

贞元年间的诗人卢纶

且说会写诗的中唐五窦

韩愈在汴州

韩愈的最后时光

诗人张籍与白居易的交往始末

新见唐韩益《悼亡诗八首》发微

诗人朱庆余

——人生道途上有幸有不幸

诗人黄滔

——历经曲折终得成名的闽南文宗

诗人杜荀鹤的乱世书写与末路荣毁

诗人冯道

——武夫政权与文人政府共治时代的农儒名相

曲子相公和凝

——文武兼资的断狱爱好者

作为诗人的南唐三主

詹敦仁父子

——写下唐诗最后一抹余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