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是什么(精)/人文社会科学是什么

美学是什么(精)/人文社会科学是什么
作者: 周宪
出版社: 北京大学
原售价: 48.00
折扣价: 30.80
折扣购买: 美学是什么(精)/人文社会科学是什么
ISBN: 9787301258965

作者简介

周宪,南京大学艺术研究院教授, 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级研究院院长,南京大学艺术研究院院长。著有:《文化表征与文化研究》(2015)、《从文学规训到文化批判》(2014)、《视觉文化的转向》(2008)、《审美现代性批判》(2005)等。

内容简介

“初发芙蓉”为上 按宗白华的看法,“初发芙蓉”和“错彩镂金” 两种美感或美的理想,在中国美学史上有一个发展变 化的历程。在先秦时期,从三代铜器那种严肃整齐、 雕工细密的图形花纹中,我们可以得知,那时“错彩 镂金”的美很是流行。这种美学风格的极端代表作也 许是阿房宫和秦陵。前者是“咸阳之旁二百里内,宫 观二百七十,复道甬道相连,帷帐钟鼓美人充之,各 案署不移徙”。后者是“穿治郦山,及并天下,天下 徙送诣七十余万人,穿三泉,下铜而致棺,宫观,百 官,奇器珍怪,从臧清之”。“合采金石,冶铜锢其 内,漆涂其外。被以珠玉,饰以翡翠。”这种追求“ 错彩镂金”之美的风气,一方面与当时生产力的提高 有极大关系,另一方面又与新兴奴隶主阶级的审美趣 味有关。当时兴起了一股美轮美奂的建筑热潮,不只 是为避风雨,而且追求使人赞叹的华美,日益成为奴 隶主贵族的一种重要需要和兴趣所在。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导审美观念,但在主导 审美观念之下,总有不同的其他观点。在先秦时代, 反对“错彩镂金”美学观念的思想家大有人在。墨子 提倡“非乐”思想,反对劳民伤财的种种艺术和装饰 ,他认为,衣食住行不应追求过分的华丽奢侈,屋宇 的功能在于安住,而非观赏,衣服的作用在于蔽体御 寒,而不是视觉快感。奴隶主贵族们宫室台榭雕梁画 栋,服饰锦绣文采,舟车刻镂精美,都违反了“以民 乐而利之”的原则,因而不足取。更有影响的反对之 声来自道家。老子从他的“无为”学说出发,提出了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的看法,主张“见 素抱朴,少私寡欲”的小国寡民理想。庄子继承了老 子的传统,强调人生的“无己…‘无功”和“无名” ,因此他提出了“心斋”“坐忘”的理念,所谓“堕 肢体,黜聪明,离形去智,同于大通,此谓坐忘”。 意思是说,人应该从各种欲念和要求中摆脱出来,排 除各种功利的考虑,达到“无己”的境界。从中我们 大致可以窥见,道家美学对“错彩镂金”的美是持拒 绝立场的,而他们主张的“自然”“无为”“淡乎其 无味”的状态,倒是为另一种美——“初发芙蓉”的 美——奠定了重要的哲学根基。 值得注意的是,宗白华发现,一方面,这两种美 感或美学的理想在中国历史上一直贯穿下来,从古至 今;另一方面,他又特别指出,魏晋六朝是一个重要 的转变时期,这时中国人的美感走上了一个新的方向 ,表现出一种新的美的理想。亦即逐渐形成了认为“ 初发芙蓉”之美高于“错彩镂金”之美的共识。其实 ,如果我们回到前引鲍照对谢诗和颜诗的评价,便可 发现这种比较并非中立,而是有倾向性的。“初发芙 蓉”是“自然可爱”,而“铺锦列绣”则“雕绩满眼 ”,孰高孰下溢于言表。以至于后人凡论及谢诗“池 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大都作为一种诗歌理想境 界的典范而大加赞赏。为什么到了魏晋时期中国美学 出现了这样深刻的转变?这是一个耐人寻味的问题。 一般认为,这一时期兴起了玄学,老庄哲学和佛教的 流行改变了文化的面貌,“越名教而任自然”成为普 遍追求。看看当时人们追崇什么样的人物性格,便可 窥见一斑。《世说新语》中记载了许多关于人物品藻 的文字,足见当时为人们赞誉的人物已与春秋时期孔 子心目中的“君子”形象大相径庭,当时人们关心的 不再是人格的完善,而是人物的风采神韵。 世目李元礼,谡谡如劲松下风。 时人目王右军,飘如游云,矫若惊龙。 有人叹王公形茂者,云:“濯濯如春月柳。” 时人目夏侯太初,朗朗如日月之入怀。 嵇康身长七尺八寸,风姿特秀。见者叹日:“萧 萧肃肃,爽朗清举。”或云:“肃肃如松下风,高而 徐引。” 以上人物品藻可以看出,魏晋时期的美学风尚, 是崇尚自然,走向自然、回归自然成为普遍追求,因 此美学风格出现了巨大的变迁。宗白华认为,魏晋时 期虽然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的时期,但却是精神史上 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时代, 因而是一个最富于艺术精神的时代。王羲之父子的字 ,顾恺之和陆探微的画,戴逵和戴顒的雕塑,嵇康的 广陵散(琴曲),曹植、阮籍、陶潜、谢灵运、鲍照 、谢眺的诗,郦道元、杨街之的写景文,云岗、龙门 壮伟的造像,洛阳和南朝闳丽的寺院,无不是光芒万 丈,前无古人,奠定了后代文学艺术的根基和趋向。 P58-61 《美学是什么》:畅销10年,风靡中国,销量突破100万册!学界权威,心血之作,名家智慧,深入浅出。听名师之言,再论人生所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