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画入史:第二次鸦片战争世界书报刊图叙
作者简介
本书试图通过由画入史的形式,全景式描述第二次鸦片战争。本书所用的图像取材于英国《伦敦新闻画报》《泰晤士画报》《世界新闻画报》《笨拙》;法国《世界画报》《环球画报》;美国《哈泼周报》;以及带有插图的图书和图书馆、博物馆所藏的相关图像文献。图片内容涉及晚清的鸦片贸易、商船事件、广州战役、大沽战役、火烧圆明园等。本书还参考了汉、英、法文的资料。作者将中西方文字资料、图像进行对照,进而呈现真实的战争与被图像“形像塑造”后的战争,并探讨西方媒体宣传在战争中的作用与影响。
内容简介
\"编辑推荐一: 文字堆砌的历史图景需要靠想象完善,图片展示的历史则以真实直击心灵。372张图片,从广州城被焚毁到北京城大门被铁骑踏开,勾连第二次鸦片战争始末,呈现真实残酷的鸦片制造、坚船利炮、战火硝烟、傲慢狂妄;也呈现中华大地的表里河山、城市街景、皇家园林、建筑、珍宝……邪恶贪婪的鸦片贸易荼毒四方,无力的大清做着最后的反抗,刀剑对战枪炮,失落国度的尊严在工业文明和资本主义面前化为乌有。大清也有过唯一的胜利,但在历史车轮的碾压下如螳臂当车。最后的结局令人扼腕,圆明园的大火烧毁的不只是皇家的夏宫,也是封建帝国的千秋大梦,千年文明古国历史上最为屈辱的时刻之一随着圆明园最后一缕灰烬的飘零而落定。忘记历史意味着背叛,就此书由画入史,将图景铭记,为不使我们的文明再蒙尘埃。 编辑推荐二: 说起第二次鸦片战争,大部分人的印象还停留在《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和火烧圆明园。而《由画入史》通过372张手绘图构筑出的历史,使得第二次鸦片战争不再只是一些年份、条款、人名和地名,而是由更多细节架构起的有血有肉有感的过往,是虽有所了解但看过现场图景后依然会被震惊的过往:规范操作、流水线运作的鸦片制造工厂,一眼望不到头的鸦片烘干坊,摆满二十多层货架的巨大鸦片仓库,恒河上满载鸦片的官方船队,烟馆里醉生梦死的大清国民,被坚船利炮攻击和被大火焚烧的广州城,用冷兵器对战坚船利炮的清军,坐着八抬大轿傲慢进京签约的英国特使,被焚毁前美轮美奂的圆明园和被劫掠的珍宝,用一辆辆马车运输给英法的白银……自由贸易本无可厚非,但所谓“文明”国度为攫取巨额利益采取卑劣手段摧残他国,甚至为了开战解散议会,就可见其“文明”之虚伪与无耻了。故而,西方惯用的“民主、平等、自由”的障眼法,看过本书之后,我想大部分读者也能将其看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