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中共历史上的杰出领导人)/永远的丰碑

朱德(中共历史上的杰出领导人)/永远的丰碑
作者: 编者:魏丽莉//付惠云
出版社: 北京少儿
原售价: 18.00
折扣价: 10.80
折扣购买: 朱德(中共历史上的杰出领导人)/永远的丰碑
ISBN: 9787530152799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1.读私塾的日子 四川省北部的仪陇县,坐落在大巴山脉西麓,隐 藏在层层叠叠的山峦中。 1886年12月1日,大巴山区雪花漫天飞舞,在仪 陇县马鞍场的一户普通佃农家里,一个男孩呱呱坠地 ,给这个贫困的家庭带来一些欢乐。这个男孩,就是 后来新中国的开国元勋——朱德元帅。 按照族谱,朱德是“代”字辈的,所以,祖父给 他起名“代珍”。后来进私塾念书的时候,先生给他 起名“玉阶”。再后来,参加县里的科举考试,他又 改名为“建德”。直到报考云南陆军讲武堂,他才改 名为朱德。 朱德的祖上从,。东韶关迁往四川,开垦荒地得 到一些出产,自家耕种也能自给自足。但是,到了朱 德祖父这一辈,世道不好,家里的田地已经不够养家 糊口,没有办法,只好租地主的土地耕种,成为受剥 削受压迫最深重的佃农。 朱德出生的时候,家里已经有一个姐姐和两个哥 哥,姐姐出嫁得早,剩下的兄弟三人每个正好相差两 岁。朱德的降生给这个贫困的家庭又添了一张嘴,做 父母的不知道是应该欢喜还是应该忧虑。 虽然家境贫苦,但是朱德一家从来没有被苦难吓 倒。朱德的祖母勤俭持家,把一家老小的生活安排得 秩序井然。朱德的祖父勤劳坚毅,善于操劳田地里的 活计,直到八九十岁还在地里耕作。 朱德的母亲善良勤劳,在大家庭里也总是任劳任 怨。朱德在母亲的影响下,很小就跟在母亲身后在地 里做农活。有时,他也会安安静静地坐在母亲的纺车 旁,听母亲讲古人刻苦读书的故事。在这样的环境里 ,朱德从小便懂得吃苦和隐忍。 在那个时代,贫困的家庭想要改变命运,最好的 办法就是送子女去读书,读好书去参加科举考试,金 榜题名之后,就可以得到一官半职,境遇从此改变。 朱家长辈跟大多数百姓一样,盼望孩子有个好前程。 他们宁肯一家人勒紧裤腰带,节衣缩食,也要供孩予 去读书。因此,在朱德(当时叫朱代珍)6岁那年, 他和哥哥朱代历被送到丁家私塾读书。 丁家私塾是大财主丁阎王开办的,丁家有钱有势 ,在当地是一霸,朱家就是丁家的佃户。而且,在丁 家私塾里读书的孩子都是丁家的子弟,只有朱家兄弟 是外姓人。在这样的学馆里,朱家兄弟肯定会受欺负 。 最常见的把戏,是地主家少爷噘起嘴,学着猪的 模样,对朱家兄弟说:“朱娃子就是猪娃子,也配来 我家学馆读书?”朱家兄弟隐忍着,不搭理他。 有一天,大伯从自家的梨树上摘下一个梨,给朱 德带着去学馆。刚进学馆,正巧碰上了地主家少爷。 那少爷一把抢过朱德的梨,张开大嘴就啃,一边啃还 一边说:“梨子是我这样的少爷才可以吃的,哪一个 看见猪(朱)可以吃梨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