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教育,我家孩子上了哈佛](https://file.mhuoba.com/shop/3/100021/picture/book/20231130/13/20231130132440457.jpg)
出版社: 中国友谊
原售价: 49.80
折扣价: 27.40
折扣购买: 这样教育,我家孩子上了哈佛
ISBN: 9787505752658
阿吾,北大才子、教育专家、诗人。16岁考入北大,17岁在教育杂志《人才》发表学术论文;20岁在《光明日报》发表时评文章;21岁在诗刊首届“大学生诗座”头条发表诗作;22岁所写诗歌《相声专场》被选入2001年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的教辅书。23岁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30年媒体记者和千亿级企业高管的生涯,铸就了其高超的写作本领。
利用差异化时间,是提升生命质量的秘诀! 影响一个人成长的因素,无非分为先天的和后天的,也无外乎都与时间和空间有关。我们常提到的后天因素中,三大环境(家庭、学校、社会)都是在强调空间因素,它对于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可以用孟母三迁的故事作为佐证,还有我们俗话中所说的“良禽择木而栖、智者择人相处”,都是在讲这个道理。 至于时间,我们都知道鲁迅先生有句名言:“时间就是生命。”郭沫若对此有延伸性的解释:“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速度,时间就是力量。”看似人人都拥有同样份额的时间,但对每个独立的个体来说,同一时刻做的事情不一样,做事的目标和成就不一样,就带来了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即不同的生命质量之间形成了差别,拉开了距离。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社会发展飞速,人与人之间身处的空间因素正在被消解,环境因素越来越同质化。当我们研究一个人成长的时空条件时,时间因素更加引人注目。孩子们成长的空间环境差异渐趋缩小,但是同样的时间里,每个人是如何度过的,却存在着千差万别的可能性。因此,使用时间的差异化,会深刻地影响孩子的未来。 这种由差异化时间带来的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历史上不乏其例。宋代大文豪苏轼在人生最低谷的时候,写出了许多流传千古的诗作;我国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奖项的科学家屠呦呦,在 20 世纪 70 年代科学、文化发展几乎处于停滞期的情况下,就已经提炼出了青蒿素。这些成就表面上看不可思议,实际上正是优秀的人把握住了差异化的时间。 2020 年初以来,为了防止疫情的扩散和蔓延,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减少人员的流动。学校从课堂教育过渡到线上教育,孩子们手中的时间,由集体管理下的统一安排转变为在家中自觉参加网课、自觉做功课、自觉自学。虽然有家长的监督和老师线上的督促,但孩子们的自主性已经大大地提升。就这样,对孩子们来说,以前同质化的时间突然变成了差异化的时间。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变化,在如何掌控个人的时间方面,许多孩子包括家长都会感到手足无措。 事实是,孩子们学习之间的差距会因此被拉得更大。随着自主掌控的时间延长,如何规划和使用这部分时间,就是决定孩子生命质量和未来发展的一个关键了。 让时间差异化 我清楚地记得,我人生中第一段差异化时间是在初二那年。国家刚刚恢复高考,而当时读初二的我,居然看懂了哥哥参加高考用的复习资料。于是从那时起,我就开始学习高中的课程了。正是由于在发现了自己的潜能后,利用好这段时间积极地自学,我才提前完成了同龄人要再花费三四年去学的功课,让自己快速而高效地进入下一个人生阶段。 今天作为家长的我,也和诸位一样,关心如何让自己的孩子获得更多有价值的差异化时间。经过多年的实践总结和对家庭样本的观察、思考之后,我给家长们两个建议: 第一个建议是,家长要提前做好规划。 一些家长习惯于把培养孩子的目标让渡给学校,自己做“跷脚老板”。孩子在学校上学,学校是有教学目标的。如今受疫情影响,孩子在家的时间多了,面对这种新的变化,家长有些焦虑不安。为什么会这样?主要原因是家长以前没有培养孩子的明确目标,或者有目标但没有做好规划,所以遇到环境突变就手足无措。当孩子有了更多自我掌控的时间,家长只有提前做好规划,才能为孩子做到更优的差异化时间安排。 第二个建议是,无条件地爱孩子但绝不无条件地娇惯孩子。 最根本的就是以孩子身心健康成长为衡量标准,在时间安排上做出取舍。孩子上网课不适应,但抗疫时期只能上网课,家长可以耐心地跟孩子一起寻找克服困难的办法。办法总比困难多,如果家长用心督导就会发现,网课跟面授的差别并不大。虽然线下授课永远不可能被完全取代,但是网课的教学形式也将是未来社会的一个发展趋势。孩子一时不适应上网课,家长不能因为心疼或顺服孩子的要求就轻易放弃。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存在,每个孩子都有独一无二的潜在价值,家长要用差异化的时间帮助孩子把潜力激发出来。 1.阿吾是诗人、教育专家、北大才子。16岁就考入北大;23岁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系。2017年,阿吾开始关注教育培训行业和国内作文培训市场,创办阿吾教育,成功开办“家长课堂”,本书是阿吾多年来对中小学生教育和亲子关系研究丰富经验的系统化总结,具有扎实的受众基础。 2.作者成功把三个儿子培养进了北大、哈佛等名校:大儿子·戴保罗:先后就读香港理工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二儿子·戴权益: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硕士毕业于美国哈佛大学;三儿子·戴摩西:现就读于新西兰维多利亚大学。 3.作者用4种教育思维、6个方向讲清楚教育孩子的痛点话题,用9张表格分析家庭教育的问题与对策,告诉你如何教育出好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