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长江文艺
原售价: 33.00
折扣价: 19.50
折扣购买: 苏轼辛弃疾词选(名家注评本)(精)/国学经典丛书
ISBN: 9787570205271
王兆鹏,词学大家唐圭璋弟子,博士生导师,教授。在宋词研究领域影响颇大,声誉颇盛。 李之亮,宋史研究专家,博士生导师。所著《宋代职官制度表》获**图书奖。
卷一润州密州徐州 蝶恋花 送春 雨后春容清*丽。只有离人,幽恨终难洗①。北固山前三面水②,碧琼梳拥青螺髻③。一纸乡书来万里④。问我何年,真个成归计⑤?白首送春拚一醉⑥,东风吹破千行泪。 【注释】①幽恨:积郁已久的遗憾。②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市北。《读史方舆纪要》卷二五:“北固山在(镇江)城北一里府治后,下临长江。自晋以来,郡治皆据其上。三面临水,回岭斗*,势*险固,因名,盖郡之主山也。”③碧琼梳:碧玉制成的梳子。青螺髻:深青色的螺壳状发髻。晋崔豹《古今注?鱼虫》说:“童子结发,亦为螺髻,亦谓其形似螺壳。”此处比喻北固山的形状。④一纸乡书来万里:一封家乡寄来的书信来自万里之外的蜀地。⑤真个:真的。成归计:定下回乡的打算。⑥拚(pīn):同“拼”,不顾一切。 【评点】这是一首通俗易懂的小词,作于神宗熙宁七年(1074)春季。据施宿《东坡先生年谱》载,熙宁六年冬始,作者*转运司之命,辗转于常州、润州(即镇江)、苏州和秀州赈济饥民,其后仍时常来往于这几个州郡。词的背景是,作者在润州收到了一封来自家乡的书信,乡人以十分诚恳的口气向他问候,并问他何时才能回乡。就是这封信触痛了作者思乡之情,他把浓浓的乡情形诸笔端,写下了这首小词。 在苏轼诸多的诗文中,充满了对家乡的眷恋,可以说,自从他离开蜀地就怀念家乡的山山水水和故老亲朋,正因为如此,他与家乡的兄弟子侄及其他亲朋,都保持着书信来往,用现在的话说,他始终都没有淡忘生他养他的那块土地,因为那里是他的“根”——他的父亲、母亲、发妻王弗的坟茔都在那里。 开篇一句还算轻松,除点明时间之外,也托出北固山雨后的清丽,随后笔锋陡转,说春雨可以把一切都冲洗得十分清丽,唯独离乡之人内心的思念和凄苦,是无论如何都洗刷不掉的。这两句话使外界的清丽与内心的幽恨形成巨大的反差,*衬托出作者思乡情结的深固和无法排解的忧烦。直到此处,作者还没点破这份“幽恨”是如何引起的,他故意多写了两句“北固山前三面水,碧琼梳拥青螺髻”,似乎在赞叹这里的景致,然而进入下阕,立刻点明自己收到了一封来自家乡的信,殷殷问他何年何月才能回到家乡。这就使前面的“幽恨”有了落点,也为下面的愁苦交代出原委:再美的镇江,毕竟不是家乡山水,为了那魂牵梦绕而不得回归的故乡,为了那份浓浓的乡思,他只有把自己麻醉,才能暂时宁静下来。可惜“借酒浇愁愁*愁”,内心不但没有得到宁静,反而被风吹落了成串的泪珠。作者此时愁肠百结无计可施,那份痛苦,几乎是一般人难以理解的。苏轼属于心大量宽的那类人,再大的痛苦他都能自我化解,唯独乡情,在他心里始终是个难以开解的结。 ◆武汉大学国学院院长郭齐勇担纲丛书主编 ◆词学名家王兆鹏注评,打破阅读障碍,普及性和专业性兼备 ◆教育专家顾明远、李镇西、余映潮、魏书生等联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