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远离心理伤害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能不能别管我?"——孩子怎么如此叛逆! “一回来,话也不说一声,直接走进自己的房间,把 门一关,直到吃饭了,还得敲他的门请他出来吃饭!” “以前,我走哪孩子跟到哪,就和502胶水一样;现在 可好了,我想去哪里,主动让她陪着,她都不愿意——带 不出去喽!” “孩子这情绪,今天还兴高采烈呢,明天就乌云密布 ,我说得不对了,还敢当着很多人的面跟我顶嘴,这孩子 我真管不了了!” 一次同学聚会,聊起那些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几个妈 妈七嘴八舌地互倒苦水。她们普遍的感受就是:这青春期 的孩子太难管了!有些事情,不管还不行,比如晚归、早 恋、学习等事情。倘若不管,孩子一不小心会步人歧途或 者耽误前程;可是一旦去管,又会遭到孩子强烈的反抗, 他们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 “能不能别管我!” 真的是让家长为难! 一家英国育儿网站调查了2000名父母,这些家长的孩 子已经成年。调查结果显示,三分之二以上儿女双全的父 母认为十几岁的女儿最难“对付”。63%家有女儿的父母 认为女儿到了14岁变得让人捉摸不透,她们闷闷不乐,郁 郁寡欢,喜怒不定。男孩的叛逆期约比女孩晚1岁。78%育 有儿子的家长反映,男孩到15岁时情绪起伏较大,这个时 期的儿子认为自己没有获得家长理解时,就会感到沮丧。 62%的男孩会把自己锁在房间内,拒绝与人交流。 “叛逆”一词,张扬着青春期孩子的生命激情,他们 用与众不同的方式对抗着权威,试图显示自己的力量,显 示自己作为一个生命个体的独特性,这种独特的青春期的 现象不仅仅影响着孩子自身的成长,更成为众多家长心中 难以释怀的苦痛。 青春期个案 容易受伤的“玻璃心” 明明的父母本来以为好不容易把孩子送到了高中,剩 下的事情就是等着给孩子攒钱上大学了。可是一天,妈妈 从明明班主任的电话中得知明明对数学老师很不尊重。电 话要结束的时候,班主任几乎用央求的口吻请妈妈对明明 多加管教一些。妈妈挂断电话之后,百思不得其解,她不 明白,挺有礼貌的孩子怎么会对老师有不尊重的举动呢? “如果我讨厌哪个老师的话,根本不会听他讲课,我 看到他生气的样子才开心呢。”明明气愤地对妈妈说。看 来,班主任说得没错,可是孩子怎么会对老师产生这么大 的怨恨呢? 其实,明明虽然内向,却是一个性格倔强且十分要强 的孩子。因为有一次数学成绩不好,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 面说了两句过激的言论,刺伤了明明的自尊心,引来明明 强烈的抵触情绪。从此之后,在数学课上,老师越是反对 的事情,明明就越要去做。每当老师批评他的时候,他都 眼睛直勾勾地瞪着老师,刚上任不久的数学老师被明明骇 人的眼神吓怕了,只得向明明的班主任求助。 班主任找明明谈话的时候,明明刚开始显得很顺从。 但谈话一结束,他依旧我行我素。等数学老师三番两次地 向班主任告状之后,班主任觉得不能再继续纵容明明的行 为了。他处罚了明明几次,而后明明更加破罐子破摔,有 时他还会和班主任顶撞,搞得课堂气氛非常紧张。面对如 此情绪化的学生,班主任最后也终于无计可施,只得向明 明的妈妈求助。 明明的行为,是典型的青春期叛逆,同时这也是许多 进入青春期的孩子都存在的一种反抗“管教”、反抗“权 威”的心理。在这个年龄阶段,他们正急切地想证明自己 存在的价值、自己的独特性。过去他们可以忍受家长当自 己是小孩子,而如今,他们迫切地想得到他人的认同,渴 望能像大人一样受到他人的尊重。这时候的孩子,自尊心 也非常敏感,他们往往把家长、老师的批评理解为挑战自 己的自尊心,是和自己过不去,因此难免会产生敌对的倾 向。分析其原因,主要还是成年人不能真正平等地去对待 孩子,尤其在自尊心敏感的青春期,过于强势的批评和教 导很容易引发孩子的反感和抵触心理。 1.青春期的孩子,有着半幼稚半成熟的特点。看问题 容易以自己的主观臆想为出发点,因此也就难免产生偏见 。 这个时期的孩子,心中的个人英雄主义在作祟,以为 和老师对着干是勇敢的体现,是自己敢于挑战权威的壮举 。因此,才会产生盲目反抗的行为。P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