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日风尚(文化的记忆)/漫画版中国传统社会生活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春节的由来及其演变 元旦、过年、春节 正月初一是农历一年 的第一天,因此也被称为 “元旦”“元日”“元朔”等。 中国传统社会一直实行农 历纪年。隋代杜台卿在《 五烛宝典》中说:“正月 为端月,其一日为元日。 ”正月是一年中的第一个 月,因此叫作端月;元旦 为一年中的第一天,因此 称为元日。北宋王安石曾 作《元日》:“爆竹声中 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 新桃换旧符。”描述的就 是当时过新年的热闹景象 ,道出了元旦的喜气洋洋 与大地回春之象。 从历法的角度看,正 月初一处于特殊的岁月坐 标,是一年的头一天、春 季的头一天、正月的头一 天,称为“三元”,因此备 受关注,号称“三元”“三朔 ”。南朝梁宗懔《荆楚岁 时记》记载:“正月一日 ,是三元之日也。” 正月初一往往被称为 新年。宋吴自牧《梦粱录 》记载:“正月朔日,谓 之元旦,俗呼为新年。” 民间一般叫作“过年”。年 的概念最初的含义来自农 业,古时人们把谷的生长 周期称为“年”。东汉许慎 在《说文解字》中将“年” 解释为“谷熟也”。从节俗 角度看,它与庄稼的种植 及收获的周期有关,而过 年则可以理解为传统社会 里人们庆祝收获的节日。 年的另一种说法则带 有一定的神话色彩。远古 时代有一种怪兽,头顶长 独角,口似血盆,人们把 它叫作“年”。每逢年三十 晚上,它便窜出山林,掠 食噬人。人们只好备些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