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路径:基于北京的探索和实践

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路径:基于北京的探索和实践
作者: 董阳,张丽,贺茂斌,等
出版社: 中国科学技术
原售价: 79.00
折扣价: 49.80
折扣购买: 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路径:基于北京的探索和实践
ISBN: 9787504693556

作者简介

董阳,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

内容简介

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发展环境面临深刻而复杂的变化,要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推进北京科技创新中心发展,有助于加快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本书通过文献调研等方式研究国际典型科学城特点与经验,梳理归纳国内外有关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和方法,借鉴和吸收以往创新能力评价监测体系中的合理部分,分析北京的经济基础、科技资源禀赋、产业结构和功能定位等方面的差异特征,在此基础上,对北京科创中心建设情况和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分析,并就提升创新能力提出可行性措施建议。 本书介绍了北京市“三城一区”建设情况,并借鉴国内外科技创新中心评价指标体构建北京市“三城一区”评价指标体系进行评价,对下一步北京市“三城一区”建设提出建设,对全国各地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也有借鉴意义。


"

  • 作者: 董阳,张丽,贺茂斌,等
  • 著: 董阳,张丽,贺茂斌,等
  • 装帧: 平装
  • 印次: 暂无
  • 定价: 79.00
  • ISBN: 9787504693556
  • 出版社: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 开本: 其他
  • 印刷时间: 暂无
  • 语种: 暂无
  • 出版时间: 2023-03-01
  • 页数: 暂无
  • 外部编号: 13097B5B36C44F2AA58D29DEA97F22EF
  • 版次: 1
  • 成品尺寸: 暂无
  •  


    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发展环境面临深刻而复杂的变化,要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推进北京科技创新中心发展,有助于加快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本书通过文献调研等方式研究国际典型科学城特点与经验,梳理归纳国内外有关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和方法,借鉴和吸收以往创新能力评价监测体系中的合理部分,分析北京的经济基础、科技资源禀赋、产业结构和功能定位等方面的差异特征,在此基础上,对北京科创中心建设情况和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分析,并就提升创新能力提出可行性措施建议。



    章  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理论与经验

    节  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理论缘起

    一、区域创新

    二、全球科技创新中心

    第二节  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典型案例

    一、美国纽约市

    二、美国硅谷

    三、英国伦敦市

    四、日本东京都

    第三节  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演变和特征

    一、20 世纪以来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演变

    二、科学门类研发应用趋势

    第二章  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路径和评价体系

    节  国际科学城模式经验综述

    一、国际科学城的类型

    二、国际科学城的经验

    第二节  国内外区域创新评价体系

    一、国家层面创新能力评估

    二、城市层面创新能力评估

    三、园区层面创新能力评估

    第三章  中关村科学城的发展定位与建设路径

    节  中关村科学城的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

    一、战略定位

    二、发展目标

    第二节  中关村科学城的创新链布局

    一、加强前沿性基础研究

    二、加快战略高技术突破

    三、加强重点产业研发创新

    第三节  中关村科学城的创新体系建设

    一、建设高水平科学研究机构

    二、承接国家实验室和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三、形成高效协同的产业空间布局

    第四节  中关村科学城的创新环境培育

    一、优化提升空间总体布局

    二、营造一流创新创业文化

    三、实现科技创新与文化、生态的融合

    第四章  怀柔科学城的发展定位与建设路径

    节  怀柔科学城的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

    一、战略定位

    二、发展目标

    第二节  怀柔科学城的学科方向和条件设施布局

    一、前沿学科方向布局

    二、科技设施平台布局

    第三节  怀柔科学城的创新主体和科技人才培育

    一、高水平创新主体培育

    二、高层次创新人才培育

    第四节  怀柔科学城的研发生态和创新文化营造

    一、构建市场化的科技服务体系

    二、形成特色化的创新文化氛围

    第五章  未来科学城的发展定位与建设路径

    节  未来科学城的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

    一、战略定位

    二、发展目标

    第二节  未来科学城的重点领域

    一、优选能源领域

    二、优选制造领域

    三、医药健康领域

    第三节  未来科学城的战略科技力量布局

    一、构建国家实验室体系

    二、优化高水平大学布局

    三、集聚科技领军企业

    第四节  未来科学城的创新环境培育

    一、加强技术转移服务能力

    二、提升创新创业创造活力

    第六章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亦庄)的发展定位与建设路径

    节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亦庄)的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

    一、战略定位

    二、发展目标

    第二节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亦庄)的四大主导产业方向

    一、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二、新能源智能汽车产业

    三、生物技术和大健康产业

    四、机器人和智能制造产业

    第三节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亦庄)的创新创业生态体系

    一、强化创新要素集聚和创新产业策源功能

    二、承接北京市“三城”科技成果转化

    三、优化京津冀创新协同

    四、建设支撑创新的公共服务设施

    第七章  北京创新产业集群示范区(顺义)的发展定位与建设路径

    节  北京创新产业集群示范区(顺义)的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

    一、战略定位

    二、发展目标

    第二节  北京创新产业集群示范区(顺义)的产业布局

    一、打造新能源智能汽车产业集群

    二、打造第三代半导体产业集群

    三、打造航空航天产业集群

    第三节  北京创新产业集群示范区(顺义)的要素集聚

    一、搭建创新生态体系

    二、强化创新资源配置

    三、强化与北京市“三城一区”常态化对接

    第八章  北京市“三城一区”规划实施进展评价

    节  中关村科学城规划实施情况

    一、工作机制

    二、亮点成效

    三、主要问题与建议

    第二节  怀柔科学城规划实施情况

    一、工作机制

    二、亮点成效

    三、主要问题与建议

    第三节  未来科学城规划实施情况

    一、工作机制

    二、亮点成效

    三、主要问题

    第四节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亦庄)规划实施情况

    一、工作机制

    二、亮点成效

    三、主要问题与建议

    第五节  北京创新产业集群示范区(顺义)规划实施情况

    一、工作机制

    二、亮点成效

    三、主要问题与建议

    第九章  北京市“三城一区”创新能力监测指标体系

    节  指标体系设置

    一、指标体系设置原则

    二、指标体系构建

    第二节  测算方法

    一、数据标准化及权重设定

    二、指标得分

    三、重点监测指标

    第三节  统计数据分析

    一、研发经费

    二、研发人员

    三、专利产出

    四、产业发展

    五、后疫情时期北京市“三城一区”的发展

    六、北京市“三城一区”建设存在的不足

    七、对北京市“三城一区”建设的建议

    董阳,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

    本书介绍了北京市“三城一区”建设情况,并借鉴国内外科技创新中心评价指标体构建北京市“三城一区”评价指标体系进行评价,对下一步北京市“三城一区”建设提出建设,对全国各地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也有借鉴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