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孔学堂书局
原售价: 88.00
折扣价: 49.30
折扣购买: 王阳明的书籍世界
ISBN: 9787807705291
作者简介:向辉,现为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办公室研究馆员,研究方向为古典学、版本目录学、古籍保护和社会理论。著有《敬道心筌:王阳明的教化哲学》《采采荣木:中国古典书目与现代版本之学》《衡门之下:古籍善本与书籍世界的研究》等;整理《毛诗原解》《毛诗序说》《周易正解》《易领》《诗经译注》《古籍版本十讲》等。
本书是对王阳明思想世界展开的一项书籍史的研究,是为 王阳明的书籍世界。 所谓书籍史研究,无外乎研究书籍的历史和历史的书 籍。历史的书籍,今人称之为古籍、善本,抑或兼而谓之古籍 善本。调查存藏、搜集异本、考订异同、鉴别真伪是古籍研究 的主要内容。书籍的历史,我们可以从阅读与传播、文化与社 会、经济与政治、思想与人物等多重面向探寻其历史踪迹。阳 明学的书籍史研究,是以历史的书籍为依据,追寻阳明思想世 界的一种尝试。 “阳明学何以成为阳明学”这个问题,是阳明学研究在解 决“何谓阳明学”这个问题之后自然而然要加以关切的重要问 题之一。回答这一问题有不同的思路和方法,可以从不同的角 度来反思。我们认为,从书籍文化的视野对阳明学展开历史与 思想的思考,将为这一问题的解答提供一些有趣的洞见。 五百年前的阳明及其学派,曾如星辰闪耀于明史;如 今,阳明学如天际浮云,依旧投影在我们的思想与现实世界 中。当然,作为读书人的我们,很大程度上是通过书籍来了解 阳明的。阳明和他的门人、友朋和后学们所留下的那些陈年 旧籍,那些箧笥珍藏,为我们提供了历史的见证,值得我们探 寻。这是对阳明学展开历史文化研究的题中应有之义。 文化的发展离不开书籍的繁荣。因为,书籍在市民社会 中所起的作用,早已不是一部永恒经典解决一切问题的乌托邦 想象。书籍的生产从明代中后期(正德、嘉靖及以后)开始有 了一个飞跃式的发展。书籍的制作技艺不断改进,书籍的市场 不断拓展,书籍的受众也越来越多,书籍不再是极少数精英的 传世之作,而成为整个市民社会的日常事物。士人人手一集已 经不再是不可能。雕版书籍的广泛传播,不仅让精英阶层掌握 的知识进入乡野间三家村塾,也让那些底层的知识分子有了著述传世的可能。 ① “由于书籍需求增多,促进了技术革新;同 时,技术革新又使得书籍大量而迅速的供给成为可能。”②大 量的书籍满足人民的各种需求,不断推进知识生产,带来的是 古人所无法想象的新未来。谢国桢认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是书 籍事业繁荣的根本原因。 ③ 阳明学的产生和发展就处于这个时 代,既表现了这个时代的特点,也促进了这个时代的发展。 对于书籍,阳明本人所持的见解是较为复杂的。 一方 面,他认为书籍太多,必须加以选择,否则什么都看,根本无 益于身心。他说,且不论其他学问,仅就儒学来看,有训诂、 记诵、词章之学,“纷纷籍籍,群起角立于天下,又不知其几 家,万径千蹊,莫知所适”,“士生斯世而欲以为学者,不亦 劳苦而繁难乎!”④一方面,他希望人们去认真地读书,而不 是把读书当作一种取得身外之物的行动。所以他告诉门人孙应 奎说:“是《录》(指《传习录》)吾之所为学者,尔毋徒深 藏之可也。”⑤不要把书当作礼物珍藏起来,而是要对其研习 体会,如此才能起到读书的作用。书是读的,同时书也是学者 之业。他说:“琴瑟简编,学者不可无。盖有业以居之,心就 不放。”⑥学者必须要有书籍,而且还不能少,否则能成什么 样的学者呢? 阳明对刊刻著作持相当谨慎的态度。钱德洪说:“嘉靖丁亥四月,时邹谦之谪广德,以所录先生文稿请刻。先生止之 曰:‘不可。吾党学问,幸得头脑,须鞭辟近里,务求实得, 一切繁文靡好,传之恐眩人耳目,不录可也。’谦之复请不 已。先生乃取近稿三之一,标揭年月,命德洪编次,复遗书 曰:‘所录以年月为次,不复分别体类者,盖专以讲学明道为 事,不在文辞体制间也。’”①按照钱德洪的解说,阳明本人 认为口传心授是讲明心学的主要方法,而通过书籍传播是不得 已的选择。 本书从书籍史角度出发,重新思考阳明学,具有双重的学术价值:一方面,本书对于古籍善本研究有着探索意义,证明古籍版本的研究更重要的功能在于为现代学术研究提供一种独特的书籍史视域;另一方面,本书对阳明学研究有创新意义,证明阳明学的研究不仅要基于历史的文献,还要对文献的历史予以考辨,更要对思想的历史进行描述、思考和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