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富论(上下)

国富论(上下)
作者: (英)亚当·斯密|译者:郭大力//王亚南
出版社: 商务
原售价: 128.00
折扣价: 102.40
折扣购买: 国富论(上下)
ISBN: 9787100094252

作者简介

亚当·斯密,18世纪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和伦理学家。 1723年出生于苏格兰法夫郡(County Fife)的寇克卡迪(Kirkcaldy)。 1723-1740年间,亚当·斯密在家乡苏格兰求学,在格拉斯哥大学(University of Glasgow)完成拉丁语、希腊语、数学和伦理学等课程;1737年进入格拉斯哥大学学习哲学。 1740-1746年间,赴牛津大学(Colleges at Oxford)求学,但在牛津并未获得良好的教育,唯一收获是大量阅读许多格拉斯哥大学缺乏的书籍。 1750-1764年在格拉斯哥大学任教授。还兼负责学校行政事务。这一时期,亚当·斯密于1759年出版的《道德情操论》获得学术界极高评价。而后于1768年开始着手著述《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1773年时认为《国富论》己基本完成,但亚当·斯密多花三年时间润饰此书,1776年3月此书出版后引起大众广泛的讨论。影响所及除了英国本地。连欧洲大陆和美洲也为之疯狂。因此世人尊称亚当·斯密为“现代经济学之父”和“自由企业的守护神”。 1778-1790年间亚当·斯密与母亲和阿姨在爱丁堡定居,1787年被选为格拉斯哥大学荣誉校长,也被任命为苏格兰的海关和盐税专员。1784年斯密出席格拉斯哥大学校长任命仪式,因亚当·斯密之母于1785年5月去世所以迟未上任。1787年他才担任校长职位至1789年。亚当斯密在去世前将自己的手稿全数销毁,于1790年7月17日与世长辞。享年67岁。

内容简介

引出上述许多利益的分工,原不是人类智慧的结 果,尽管人类智慧预见到分工会产生普遍富裕并想利 用它来实现普遍富裕。它是不以这广大效用为目标的 一种人类倾向所缓慢而逐渐造成的结果,这种倾向就 是互通有无,物物交换,互相交易。 这种倾向,是不是一种不能进一步分析的本然的 性能,或者更确切地说是不是理性和言语能力的必然 结果,这不属于我们现在研究的范围。这种倾向,为 人类所共有,亦为人类所特有,在其他各种动物中是 找不到的。其他各种动物,似乎都不知道这种或其他 任何一种协约。两只猎犬同逐一兔,有时也像是一种 协同动作。它们把兔逐向对手的方向,或在对手把兔 逐到它那边时,加以拦截。不过,这种协同动作,只 是在某一特定时刻,它们的欲望对于同一对象的偶然 的一致,而并不是契约的结果。我们从未见过甲乙两 犬公平审慎地交换骨头。也从未见过一种动物,以姿 势或自然呼声,向其他动物示意说:这为我有,那为 你有,我愿意以此易彼。一个动物,如果想由一个人 或其他动物取得某物,除博得授予者的欢心外,不能 有别种说服手段。小犬要得食,就向母犬百般献媚; 家狗要得食,就作出种种娇态,来唤起食桌上主人的 注意。我们人类,对于同胞,有时也采取这种手段。 如果他没有别的适当方法,叫同胞满足他的意愿,他 会以种种卑劣阿谀的行方,博取对方的厚意。不过这 种办法,只能偶一为之,想应用到一切场合,却为时 间所不许。一个人尽毕生之力,亦难博得几个人的好 感,而他在文明社会中,随时有取得多数人的协作和 援助的必要。别的动物,一达到壮年期,几乎全都能 够独立,自然状态下,不需要其他动物的援助。但人 类几乎随时随地都需要同胞的协助,要想仅仅依赖他 人的恩惠,那是一定不行的。他如果能够刺激他们的 利己心,使有利于他,并告诉他们,给他做事,是对 他们自己有利的,他要达到目的就容易得多了。不论 是谁,如果他要与旁人做买卖,他首先就要这样提议 。请给我以我所要的东西吧,同时,你也可以获得你 所要的东西:这句话是交易的通义。我们所需要的相 互帮忙,大部分是依照这个方法取得的。我们每天所 需的食料和饮料,不是出自屠户、酿酒家或烙面师的 恩惠,而是出于他们自利的打算。我们不说唤起他们 利他心的话,而说唤起他们利己心的话。我们不说自 己有需要,而说对他们有利。社会上,除乞丐外,没 有一个人愿意全然靠别人的恩惠过活。而且,就连乞 丐,也不能一味依赖别人。诚然,乞丐生活资料的供 给,全部出自善人的慈悲。虽然这种道义归根到底给 乞丐提供了他所需要的一切东西,但没有,也不可能 ,随时随刻给他提供他所需要的东西。他的大部分临 时需要和其他人一样,也是通过契约、交换和买卖而 得到供给的。他把一个人给他的金钱,拿去购买食物 ,把另一个人给他的旧衣,拿去交换更合身的旧衣, 或交换一些食料和寄宿的地方;或者,先把旧衣换成 货币,再用货币购买自己需要的食品、衣服和住所。 由于我们所需要的相互帮忙,大部分是通过契约 、交换和买卖取得的,所以当初产生分工的也正是人 类要求互相交换这个倾向。例如,在狩猎或游牧民族 中,有个善于制造弓矢的人,他往往以自己制成的弓 矢,与他人交换家畜或兽肉,结果他发觉,与其亲自 到野外捕猎,倒不如与猎人交换,因为交换所得却比 较多。为他自身的利益打算,他只好以制造弓矢为主 要业务,于是他便成为一种武器制造者。另有一个人 ,因长于建造小茅房或移动房屋的框架和屋顶,往往 被人请去造屋,得家畜兽肉为酬,于是他终于发觉, 完全献身于这一工作对自己有利,因而就成为一个房 屋建筑者.同样,第三个人成为铁匠或铜匠,第四个 人成为硝皮者或制革者,皮革是未开化人类的主要衣 料。这样一来,人人都一定能够把自己消费不了的自 己劳动生产物的剩余部分,换得自己所需要的别人劳 动生产物的剩余部分.这就鼓励大家各自委身于一种 特定业务,使他们在各自的业务上,磨炼和发挥各自 的天赋资质或才能。 P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