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中国法制
原售价: 69.00
折扣价: 41.40
折扣购买: 地产是部金融史(揭秘白银时代的房企资本运作法则)
ISBN: 9787521600346
黄立坚,香港大学新闻学硕士,特许金融分析师(CFA)持证人,曾任《香港经济日报》财经记者,并先后任职于多家房地产上市公司,从事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资本运作和资本市场研究工作。曾参与撰写财经畅销书《投资解码:QE、热钱、通胀下的对策》(香港经济日报出版社2011年出版);参与编写越秀集团发展案例集《越秀三十年》(中信出版集团2017年出版)。
第一节 上市那些事儿(一):与调控共舞的A股市场 对于房地产企业来说,上市不是万能的,但不上市却 是万万不能的。或者说,没有不想上市的房企,只有因各 种原因还上不了市的房企。 房企进行资本运作,上市是一个重要门槛。上市的意 义,不仅在于可以进行公开市场股权融资,还在于助其登 上了资本运作的大舞台。无论是发行债券和各种资本工具 进行融资,还是通过增发等手段进行并购,上市公司的平 台都至关重要。此外,通过上市对企业管治进行规范,也 是推动房企做大做强的强大动力。 截至2018年年底,在内地上市的房地产公司有100多 家,在香港上市的房地产公司也有100多家。回顾20世纪90 年代初以来,中国房企在上市路上走过的历程,我们不仅 看到中国房企借力资本市场实现跨越发展的足迹,也看到 中国房地产行业从小到大发展壮大的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 “招保万金”黄金年代 中国房地产公司寻求上市,从一开始就分成了境内上 市和境外上市两股风潮,并各自诞生了一大批熠熠生辉的 上市公司,至今成为房地产行业的中流砥柱。这一节和下 一节,我们将分述登陆内地和香港两个不同资本市场的房 企。他们都是在什么样的房地产行业发展背景下上市?因 何选择在内地还是香港上市?上市过程遭遇了哪些挑战? 上市又给他们日后的发展起到了哪些作用? 1990年12月和1991年7月,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 券交易所相继成立,拉开了中国企业登陆资本市场的序幕 。之后一大批房企陆续在A股上市,逐步形成了“招保万金 ”四家行业领先的房地产上市公司,被誉为A股地产股的“ 四大金刚”。 1991年,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000002.SZ,简称 “万科”)在深交所挂牌交易,成为中国房地产企业上市的 第一股。从此之后,万科就开启了其一路领跑中国房地产 企业的“一哥”地位。在资本市场上,万科在1993年发行B 股成功筹资4.5亿港元,助其渡过银根紧缩时期,并推动 其全国扩张;2013年,万科实现了B股转H股,拥有境内外 两个上市平台,使其在融资和资本运作上更加游刃有余。 万科还经历了1994年的“君万之争”和2015年的“万宝之 争”两场股权争夺战,引发对中国上市公司企业管治的广 泛关注和讨论。 1993年6月,招商局地产控股股份有限公司(000024. SZ,简称“招商地产”)的前身蛇口控股实现A股上市。此 后,蛇口控股逐步剥离了石化等其他业务,成为央企招商 局集团旗下以房地产开发与经营业务为核心的上市公司, 招商局集团旗下的房地产业务也被逐步注入招商地产,助 其迅速扩张发展。2015年,招商地产的母公司招商局蛇口 控股通过新发行A股,以换股吸收合并招商地产的方式实现 了整体上市,在新一轮央企房地产公司改革重组中引发强 烈震感。 不过,也就在1993年6月,为了抑制房地产市场的投 机和过热,国家对房地产市场开始了一轮清理和整顿,此 拨开楼价涨跌迷雾 直指房企浮沉真相 一书看懂房企资本运作及房地产行业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