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老中医王灿晖治未病临证医案集要

名老中医王灿晖治未病临证医案集要
作者: 编者:沈佳//朱益敏|责编:陆纯燕
出版社: 科学
原售价: 80.00
折扣价: 63.20
折扣购买: 名老中医王灿晖治未病临证医案集要
ISBN: 9787030688040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医事篇
  王灿晖,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江苏省名中医,江苏十大“国医名师”之一,为全国著名的中医温病及内科学专家,第二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也是“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名老中医临床经验、学术思想传承研究——王灿晖临床经验、学术思想研究”指导老师,同时担任全国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指导老师。
  王灿晖教授同时担任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江苏省第二中医院)的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肺病科”学科带头人。
  **章从医经历
  1937年8月13日,美丽富庶的江苏东部海滨城镇如东县浒零镇,世代为医的王家,喜迎麟儿,这就是后来的温病大家王灿晖教授。
  王灿晖幼承庭训,跟随伯父抄方侍诊,研习医理,为开阔视野,十四岁即由其伯父送至南通名医欧阳福保先生门下。先生课徒甚严,而王灿晖则求学若渴,虽时冒风雨,不以为苦,而暑热蚊虫、严寒冰雪,亦甘之如饴。一边学习先生传授的知识,一边整理先生诊治的医案。王灿晖每感于“人之所病,病疾多;而医之所病,病道少”,故每得闲暇,就抓紧时间博览群书。上溯内难,中览伤寒,旁及金元诸家,下至明清近代,无不广采博收,且时时向先生请教,或经常与同门交流。于是学验日丰,修业四载,尽得先生真传,出师后即回乡悬壶济世。
  医乃仁术,而欧阳福保先生授业之时,亦常语门下:“医乃仁术,用之精良,则可活人救人;用之粗陋反害人杀人。为医者须精于医道,详察患情,活用方药。”
  王灿晖将先生之训牢记在心,故常日间应诊,晚间读书。对病家亦遵循药王孙思邈之“大医精诚”之训,不仅服务热情周到,而且诊治认真耐心。甚至时时推敲,反复思索,或遇疑难大病,更或查询典籍,或登门问询,凡此种种,不及细述。
  乡间每有因病致贫,或因贫致病者,王灿晖则体恤其情,多免收诊金,甚至施赠药物,长此以往,声望渐增。
  业医期间,所治甚众,医术自有进步,然亦遇难治之疾,或看似简单但效果不佳者,且读书日久,于医理亦有疑惑之处。当此之际,王灿晖欣闻江苏省中医进修学校有招生计划,遂毅然停诊,闭门温课,复习迎考。1957年,王灿晖年方弱冠,凭借优异成绩考入医科进修班,继续学习深造。
  当时任课老师,多为一方名医,而学校所招学生,也多带艺投师。故在校学习期间,王灿晖继续发挥其勤奋刻苦、努力拼搏的学习精神,或向老师请教疑难之处,或与同学交流经验体会,甚至搜集民间验方。
  由于学习认真刻苦,王灿晖于1958年毕业,并以优异成绩留校任教,开始其温病学的教学、科研和内科临床工作。
  嗣后,王灿晖教授在中医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至今已投身中医事业近七十载。
  第二章教书育人
  王灿晖教授是著名的中医教育家,他经历了艰苦的从医求学之路,深知一名好的中医大夫,除了要勤奋读书、勇于实践、积极思考外,如果可以跟着名(明)师学习,将会快速成长,因此,他在教书育人方面倾注了大量的心血。
  王灿晖教授非常重视中医教育工作,承担了本科、硕士、博士等不同层次的教学工作,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先后参编了1~5版《温病学》全国高等中医院校教材,而且主编了全国高等中医学院校成人教育教材《温病学》,为全国医疗卫生事业输送了大量医学人才。
  作为南京中医药大学的博士研究生导师,他先后培养了大量学生,有30多名硕士研究生、20多名博士研究生,分布于全国各地及海内外。这些优秀人才,均成为各地的医疗骨干。由于他的杰出贡献,曾被江苏省教育厅评为“优秀研究生导师”。
  王灿晖教授一直从事温病学教学与研究,也深知培养温病学人才重要性,需要加强温病学师资力量。因此,受卫生部(现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委托,他先后主办了3期全国温病学师资班,参加人员多为全国各地的主任及骨干老师,这几期师资班在全国具有较大的影响力,也为温病学学科的建设培养了大量人才,让温病学传承有序。
  王灿晖教授兼任浙江中医药大学、江西中医药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等高等中医院校客座教授,指导各高等中医药院校的学科发展和建设,他还多次远赴中国香港、日本、美国等地讲学。
  由于他在中医教育工作上的成绩,1997年其被人事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第二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王灿晖教授作为500名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之一,培养了两名学术继承人:翟玉祥与王琦。他们学业完成后,经考核获得优异成绩,均成为了各自单位的医疗骨干力量。
  2010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启动“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王灿晖传承工作建设项目”,于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江苏省第二中医院)建立了“王灿晖名医工作室”作为传承工作平台,又收了朱益敏与沈佳两位主任医师作为学术继承人。两人同为中青年中医临床人才,其中朱益敏主任为江苏省第二中医院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肺病专科”的学科带头人;沈佳主任主编多部医学著作,是第四批全国中医(临床)优秀人才。
  王灿晖教授在教育事业上的付出,可谓广种杏林,桃李芬芳。
  第三章勤于临证
  王灿晖教授在承担繁重的教学任务的同时,也时刻不忘自己作为中医人的初心使命,无论多忙,只要条件许可,必定坚持出诊。
  王灿晖教授行医60余年,患者遍及全国各地,在学界及患者中被公认为外感与内伤兼擅的专家。
  他博览群书,精研医理,坚持临床,学验俱丰,造福百姓,泽及大众。
  在数十年的行医生涯中,经其救治过的重病、大病、疑难病症,不可胜数。
  据笔者侍诊观察,王灿晖教授对待患者,常询其喜好、职业、住址等,这些内容因为在住院部是书写大病历的必要项目,但到了门诊后,为了求快,反而成为容易忽视之处。观王灿晖教授几乎对每一个前来求诊的患者都会如此,以年高之躯,而行“微末”之道,有何深意?
  仔细体会之下,方知王灿晖教授的深意所在。一者,患者前来,往往是求治多处不效者,或为疑难顽固之症,常心怀忧虑,忐忑不安,虽闻王灿晖教授医名而来,仍疑虑重重。王灿晖教授仔细询问,患者一一作答,心绪就会渐渐放松,情绪稳定后既有利于进一步了解病情,也有利于后续治疗。二者,有些顽疾往往与患者的生活习性、职业特点或居住环境有关,仔细询问之下,有助于了解一些与疾病关系密切的因素所在。如一患者因皮肤顽疾前来,专科久治不效,颇以为苦。王灿晖教授在仔细询问之下,了解到患者虽居要位,但压力较大,情绪紧张之下,往往皮肤顽疾易于发作加重。王灿晖教授曾言,医病先医心,而皮肤瘙痒等病症跟情绪关系特别密切,皮肤瘙痒发作时患者情绪肯定不佳,而情绪波动时也容易诱发加重皮肤瘙痒等症。因此,了解到这个信息后,王灿晖教授在疏风止痒、凉血通络方中,加入柏子仁、徐长卿等宁心安神镇静之品,患者用后疗效大增。
  在日常诊治过程中,王灿晖教授言语风趣,且因曾经于全国,甚至出国讲学,参政议政,阅历丰富。因此,不管本地患者,还是外地患者,不管患者从事何种职业,王灿晖教授都能与其相谈甚欢。这种广博的知识储备,也为融洽的医患关系打下良好基础。虽药王孙思邈在《大医精诚》里曾提过“夫为医之法,不得多语调笑,谈谑喧哗”,王灿晖教授之举,似乎有违圣论,然在当今社会,对待圣人之言,亦当灵活理解。因为我国医患关系比较紧张,前来求医者,虽然是寻求能为自己解除病痛之